多层涂膜涂装方法以及具有多层涂膜的制品技术

技术编号:774206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钢板等平板上烘烤涂装2层以上的多层涂膜的多层涂膜涂装方法,该方法是一种防止鼓泡发生的有效方法,同时提供一种具有由该方法得到的多层涂膜的制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层涂膜涂装方法是,从多条狭缝中喷出涂料的膜,并使这些膜同时涂布于移动的板上而形成多层涂料膜,之后进行干燥或烘烤,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涂料膜在相邻层中含有的溶剂的沸点存在的关系是,靠近板一侧的层中含有的溶剂的沸点等于或低于远离板一侧的层中含有的溶剂的沸点;最靠近板的层中含有的溶剂的沸点低于最远离板的层中含有的溶剂的沸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钢板等平板上烘烤涂装多层涂膜的多层涂膜涂装方法、以及具有由该方法得到的多层涂膜的制品。
技术介绍
正如预涂金属板所代表的那样,为人所知的涂装方法是在钢板等平板上连续涂布2层以上的多层涂膜,通过约90秒以内的快速加热而进行烘烤涂装,此时,每涂布1层涂料便进行烘烤,如此反复进行。但在该方法中,如果是通常的涂布和烘烤生产线,则需要多次通过生产线,从而工作效率较差,烘烤所需能量过大。另外,当欲构成使板1次通过生产线便完成所有层涂布和烘烤的生产线时,则生产线加长,生产效率变差,同时生产设备费用过大。再者,在1层1层地反复进行涂布和烘烤的情况下,当在已经烘烤固化的下层的最上面进一步形成上层时,则往往附着力变差。另外,当在烘烤中从上表面吸收气体时,有时也发生涂料的变质。在1层1层地进行涂布和烘烤的情况下,作为克服上述缺点的技术,为人所知的有趁已经涂布的层还未干燥的时候便涂布下一层的技术即所谓的“湿碰湿”(wet on wet)技术。湿碰湿技术通常作为后涂覆(post-coating)的涂装法加以使用,烘烤时间可以确保在10分钟以上。由于是趁下层还未完全干燥的时候涂布上层,所以存在的问题是界面容易紊乱,而且在界面附近容易产生气泡的卷入。作为在平板上同时涂布多层涂料膜的方法,为人所知的有幕涂方法。特公昭62-47075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方法,即采用多个狭缝状喷嘴形成多层流动层,使该多层流动层相互面对面接触地流动而形成复合层,作为使该复合层自由落体的幕帘,将其附着在行走的金属薄条(平板web)上,从而形成出多层。该方法主要应用于照相材料的制造。特开平7-24401号公报作为在钢板等被涂装物上连续涂布涂料的方法,可以适用幕涂方法。在从狭缝状喷嘴流出并落下的涂料幕帘下让被涂装物行走,使涂料幕帘覆盖在被涂装物的上面,这样便形成涂膜。涂布有涂料的钢板此后被连续地送入干燥炉,在该干燥炉内蒸发涂膜内的溶剂(挥发成分),从而进行涂膜的烘烤干燥和固化。在钢板等的烘烤涂装中,为人所知的是在进行烘烤前如果涂膜的厚度增厚,则在烘烤后的涂膜中产生被称之为“鼓泡”的现象。所谓鼓泡是一种涂膜表面的泡状的表面缺陷,是残留于涂膜内部的溶剂在烘烤时的加热中急剧蒸发而在涂膜内产生气泡,它使已经固化的涂膜表面发生变形而作为泡状缺陷表现出来,它的发生尤其在厚膜涂装的情况下变得显著。在同时涂布多层涂料膜的幕涂中,其情况是烘烤前的涂膜厚度必然增厚,从而容易产生鼓泡现象。关于烘烤干燥前在被涂装物上涂布的涂膜中的溶剂浓度,特开平7-24401号公报指出使与被涂装物接触一侧的溶剂浓度比其相反侧的溶剂浓度更低,藉此能够降低烘烤时鼓泡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当实施利用幕涂等的多层膜同时涂布和同时烘烤的涂装方法时,关于供给涂料中的溶剂浓度,从顺利进行幕涂、进而进行良好涂装的角度确定最优的溶剂浓度。因此,关于涂料中的溶剂浓度,正如特开平7-24401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当使与被涂装物接触一侧的溶剂浓度比其相反侧的溶剂浓度更低时,则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与被涂装物接触一侧的涂膜中的溶剂浓度比最优浓度过低,或者其相反侧的涂膜中的溶剂浓度比最优浓度过高,从而阻碍良好涂膜的形成。当同时涂布并烘烤厚膜的多层涂料膜时,容易产生鼓泡的情况是干燥或烘烤后的合计膜厚超过20μm。另一方面,即使当干燥或烘烤后的合计膜厚在20μm以下时,例如倘若在上层存在透明涂膜,则有时也容易发生鼓泡。这是因为透明涂膜中不存在颜料,从而不存在能够成为溶剂逃逸通道的颜料与树脂的界面。另外,当烘烤速度加快时,即使在干燥或烘烤后的合计膜厚为20μm以下的情况下,也容易产生鼓泡。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钢板等平板上同时涂布并烘烤2层以上的多层涂料膜的多层涂膜涂装方法,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鼓泡发生的多层涂膜涂装方法以及具有由此得到的多层涂膜的制品。不管是1层还是多层,但在板表面涂布厚膜的涂膜之后进行干燥或烘烤的情况下,在靠近板一侧的涂膜中含有溶剂,通过使涂膜中的溶剂充分逃逸便可防止鼓泡的发生。为了使靠近板一侧(下层侧)的涂膜中的溶剂充分逃逸,重要的是趁比其更靠近涂膜表面一侧(上层侧)的溶剂成分通过阻力尚未升高的时候,使下层侧的溶剂通过上层侧的涂膜而从涂膜表面逃逸。本专利技术着眼于涂膜中溶剂的沸点,发现选择各层中的溶剂,以便从下层侧向上层侧使溶剂的沸点随之升高,由此容易趁上层侧涂膜的溶剂成分通过阻力尚未升高的时候,使下层侧的溶剂通过上层侧的涂膜而从涂膜表面逃逸,其结果可以防止鼓泡的发生。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的见解为基础而完成的,其要点如下(1)一种多层涂膜涂装方法,其是从多条狭缝中喷出涂料的膜,并使这些膜同时涂布于移动的板上而形成多层涂料膜,之后进行干燥或烘烤,所述涂装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多层涂料膜在相邻层中含有的溶剂的沸点存在的关系是,靠近板一侧(下层侧)的层中含有的溶剂的沸点等于或低于远离板一侧(上层侧)的层中含有的溶剂的沸点;最靠近板的层(最下层)中含有的溶剂的沸点低于最远离板的层(最上层)中含有的溶剂的沸点。(2)根据上述(1)所述的多层涂膜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构成多层涂料膜的层中含有的溶剂的沸点从最靠近板的层(最下层)向最远离板的层(最上层)依次升高。(3)根据上述(1)所述的多层涂膜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3层以上的多层涂料膜、并且将其干燥或烘烤所得到的多层涂膜的厚度为25μm以下的情况下,多层涂料膜的2以上的连续层中含有的溶剂的沸点相等。(4)一种多层涂膜涂装方法,其是从多条狭缝中喷出涂料的膜,并使这些膜同时涂布于移动的板上而形成多层涂料膜,之后进行干燥或烘烤,所述涂装方法的特征在于由3层以上的多层涂料膜形成厚度为15μm以下的多层涂膜,最靠近多层涂料膜的板的层(最下层)中含有的溶剂的沸点低于最远离板的层(最上层)中含有的溶剂的沸点,而且除最靠近板的层以及最远离板的层以外的1或2以上的层中含有的溶剂能够具有任意的沸点。(5)根据上述(1)~(4)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涂膜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层涂料膜在各层涂料中除溶剂以外的组成是相互不同的。(6)根据上述(1)~(4)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涂膜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层涂料膜的相邻层所构成的组之中的一部分或全部除这些层的涂料中的溶剂以外的组成是相同的。(7)根据上述(1)~(6)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层涂膜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包含在溶剂中沸点最低的溶剂的沸点和沸点最高的溶剂的沸点两者的温度区域设定为温度控制区域,在该区域中对多层涂料膜的干燥或烘烤的升温速度进行控制。(8)根据上述(7)所述的多层涂膜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温度控制区域中的升温速度小于涂布的多层涂料膜用于干燥或烘烤的整个平均升温速度。(9)根据上述(7)所述的多层涂膜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区域包括下部温度控制区域,其包含在使用的溶剂中沸点最低的溶剂的沸点;上部温度控制区域,其包含在使用的溶剂中沸点最高的溶剂的沸点;而且下部温度控制区域和上部温度控制区域所使用的升温速度被控制为低于整个平均升温速度。(10)根据上述(9)所述的多层涂膜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用于进行所述干燥或烘烤的加热装置的控制区间至少分隔成4个以上的控制分区,在各控制分区实施升温速度控制,并将1个控制分区设定为所述下部温度控制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涂膜涂装方法,其是从多条狭缝中喷出涂料的膜,并使这些膜同时涂布于移动的板上而形成多层涂料膜,之后进行干燥或烘烤,所述涂装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多层涂料膜在相邻层中含有的溶剂的沸点存在的关系是,靠近板一侧的层中含有的溶剂的沸点等于或低于远离板一侧的层中含有的溶剂的沸点;最靠近板的层中含有的溶剂的沸点低于最远离板的层中含有的溶剂的沸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濑孙则飞泽克纪末宗义广古川博康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