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无砟过渡枕钢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95115 阅读:3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砟轨道无砟过渡枕钢模,包括端板、底板、托板、钢模壳体、纵板、钢筋定位板、钢筋支座、盖板、端挡板和桁架固定夹,所述纵板、端板和底板形成1×4联的钢模框架结构,其外围由底板和端板构成,钢模壳体下部通过连接槽钢与纵板相连,上部通过盖板与纵板相连,桁架固定夹挂在托板上,钢模整体焊接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控制准确,满足技术要求,能够提高张拉工作效益,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省材料,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无砟过渡枕,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砟轨道无砟过渡枕钢模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生产大部分采用2X5联钢模,对预应力钢筋采用镦头与挂板组合式张拉形式,实施连续、整体张拉预应力钢筋,这种情况下,要求张拉设备有较高的压力和较大的吨位,张拉设备的投入成本较大,且张拉施工过程高压设备漏油严重,对工作面存在环境污染。对预应力钢筋采取定长下料,逐根将预应力钢筋穿入挂板后,再将预应力钢筋两端镦头,安装至钢模内进行整体张拉。整体张拉要求有较高的预应力钢筋下料误差和较标准的镦头外形,如预应力钢筋长度和镦头操作中误差过大,张拉过程中就会发生滑丝和断丝的现象,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必须将整组预应力钢筋掏出,更换预应力钢筋组,整体张拉工作效益较低,工人劳动强度较高,材料浪费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无砟轨道无砟过渡枕钢模,操作简单,控制准确,满足技术要求,能够提高张拉工作效益,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本技术提供的无砟轨道无砟过渡枕钢模,包括端板、底板、托板、钢模壳体、纵板、钢筋定位板、钢筋支座、盖板、端挡板和桁架固定夹,所述纵板、端板和底板形成1X4联的钢模框架结构,其外围由底板和端板构成,钢模壳体下部通过连接槽钢与纵板相连,上部通过盖板与纵板相连,桁架固定夹挂在托板上,钢模整体焊接而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钢模壳体的两端设置有筋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钢模壳体的端部设置有4个吊轴。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所使用的无砟过渡枕,是配合双块式轨枕使用的,轨枕有部分钢筋桁架裸露在外面,运至施工现场后,进行二次灌注。双块式轨枕,是钢筋混凝土枕,没有预应力钢筋,不需进行预应力张拉,生产流水线没有整体张拉设备。为了兼顾双块式轨枕的生产线和生产工艺,过渡枕的钢模型式设计时采用1X4联钢模,选用单根张拉的方式,来保证过渡枕的产品需要。钢筋的锚固采用夹片锚,夹片锚对单根预应力钢筋施加预应力是最便捷的方式。因此,在双块式轨枕生产线上生产无砟过渡枕,考虑到设备成本及可操作性,运用本技术的钢模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不仅操作简单,控制准确,能够提高张拉工作效益,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而且设备投入少,锚具和夹片退出后,可以重复使用,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本技术的钢模有以下三大优点1、为适应短模生产线(1X4联),钢模的固定端和张拉端分别设置在钢模的前后横梁上,以适用于此为过渡枕和双块式轨枕通用的流水线设计。2、利用本钢模,过渡枕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力通过两个端梁传到钢筋上,实现了在所需的张拉力之内,保证预应力的不损失。3、本钢模的设计结构紧凑,节约空间,既适应于不需要张拉的双块式轨枕生产,也适应于需要进行张拉的过渡枕生产,且不需要增加张拉设施,即可实现。另减轻了钢模重量,节省了材料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无砟轨道无砟过渡枕钢模的正视图;图2为图1的半剖视图;图3为图1的半侧视图;图4为桁架固定夹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锚具的俯视图;图7为锚具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图8为两片式夹片的俯视图;图9为两片式夹片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图10为无砟过渡枕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图中1-吊轴,2-端板,3-底板,4-托板,5-钢模壳体,6_铁挡板固定座,7_连接槽钢,8-纵板,9-筋板,10-钢筋定位板,11-钢筋支座,12-盖板,13-端挡板,14-桁架固定夹,15-压紧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无砟过渡枕钢模具体包括吊轴1、 端板2、底板3、托板4、钢模壳体5、铁挡板固定座6、连接槽钢7、纵板8、筋板9、钢筋定位板 10、钢筋支座11、盖板12、端挡板13、桁架固定夹14和压紧螺丝15,其中,钢模的纵板8、端板2和底板3形成1 X 4联的钢模框架结构,外围由底板3和端板2包裹,钢模壳体5下部通过连接槽钢7与纵板8相连,上部通过盖板12与纵板8相连,钢模壳体5两端设置有筋板9,防止钢模壳体5变形。钢模的端部设置有4个吊轴1,方便起吊和钢模脱模时翻转。钢筋支座11和钢筋定位板10配合桁架固定夹14的使用,来固定钢筋桁架的位置,桁架固定夹14的结构参见图4和图5所示,托板4用来挂住桁架固定夹14。端挡板13、铁挡板固定座6配合压紧螺丝15的使用,来固定贯穿轨枕纵向的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位置。钢模的配件包括定位销子、端挡板13、桁架固定夹14和压紧螺丝15。无砟过渡枕钢模整体焊接而成。本技术实施例中无砟过渡枕钢模的具体使用方法步骤如下(1)脱模后的钢模,先经过清模台位,在清模台位用砂轮机把壳体上的混凝土清除,并用气枪把混凝土渣子吹干净;(2)然后进入脱模剂喷涂台位,在钢模壳体5上均勻喷上一层脱模剂;(3)再将钢模吊离脱模剂喷涂台位,放置在平坦地面,将定位销子安装到钢模上,销子底部与钢模壳体5密贴,销子上涂抹黄油,将预埋套管旋在定位销子上,套管顶部与钢模壳体密贴;(4)在钢模两端放入端挡板13,穿入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通过旋紧压紧螺丝 15将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筋位固定;(5)调整预应力钢筋在钢模外侧端部的长度,保证固定端和张拉端的工作长度,在预应力钢筋两端穿入夹片和锚具,锚具靠近钢模的一侧贴在钢模外侧壁,夹片端部基本相平; (6)将钢筋桁架放入钢模内,端头下弦筋放入钢筋支座的槽口内,顶住桁架定位板,装入桁架固定夹14,桁架固定夹14的下部卡在托板4的槽口里,抬起桁架固定夹14上部的工作板,将工作板放到钢筋桁架的下弦筋上,利用弹簧的弹力压紧钢筋桁架,以免桁架在灌注振动过程中上下攒动;(7)按照图纸箍筋的布局,装上箍筋,并按照套管的型号旋上对应的螺旋筋;(8)将穿心式千斤顶套在钢筋工作端,由钢模中间的预应力钢筋向两边逐根对称的张拉;(9)将钢模吊至运模辊道,运送至振动台进行混凝土布料,振动密实后,输送进入养护通道进行蒸汽养护;(10)养护结束后,按照由钢模中间向两侧的顺序,逐根对称对无砟过渡枕进行放张;(11)松开压紧螺丝15,取下桁架固定夹14,吊至脱模台位脱模;(12)轨枕脱出后,用铁锤轻敲端挡板13,使端挡板13和轨枕分离,用气枪清理预埋套管内的混凝土渣子,盖上套管盖,码垛运至存放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过渡段轨枕模型采用1X4联的整体框架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了过渡枕整个部位结构尺寸正确,且具有能够多次反复使用不致产生影响枕体外形的刚度。钢模的制造允许公差是轨枕成品允许公差的1/2。钢模经预热后, 喷涂脱模剂,预热温度同养护温度。无砟过渡枕钢模的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10所示,工艺配件包括套管支撑杆(定位销)、桁架固定夹14和挡浆夹梁。本技术实施例中,预应力筋张拉时,采用ZB4-500型电动油泵,张拉精度为1 级。张拉油顶采用YDCQ75-150型油顶。夹具采用GSM-I型单孔工具锚。油泵技术性能如下最大拉力75. 1KN,活塞面积1669mm2。张拉油顶当使用一个月时应校正一次,新购入或修理后的油顶应进行校正,校正系数不应大于1. 05。单根钢丝的预应力张拉程序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砟轨道无砟过渡枕钢模,包括端板O)、底板(3)、托板G)、钢模壳体(5)、纵板(8)、钢筋定位板(10)、钢筋支座(11)、盖板(12)、端挡板(13)和桁架固定夹(14),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板(8)、端板⑵和底板(3)形成1X4联的钢模框架结构,其外围由底板(3) 和端板⑵构成,钢模壳体(5)下部通过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根雷运华梁新礼刘荣吴克强左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