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4313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7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维持排水性并能抑制由接地压力不均匀所引起的胎肩磨损的充气轮胎。该轮胎在胎面(2)上具有沿着轮胎圆周方向(CD)延伸的多条主沟槽(3)和从主沟槽(3)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WD)上最外侧的胎肩主沟槽(3)向轮胎宽度方向(WD)外侧延伸的胎肩横沟槽(5),其特征在于,在面向胎肩横沟槽(5)的胎肩花纹块(4)壁面上以非露出于胎肩花纹块(4)表面的状态形成有凹处(6),胎肩横沟槽(5)深度方向(DD)上的凹处(6)的高度(H)形成为,朝向轮胎宽度方向(WD)的内侧而减小,并随着胎肩花纹块(4)磨损的加剧,凹处(6)的露出长度L变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面上具有沿着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多条主沟槽;和从这些主沟槽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胎肩主沟槽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胎肩横沟槽。
技术介绍
通常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设置有沿着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多条主沟槽,和与该主沟槽交叉而延伸的横沟槽。在这样的充气轮胎中,会出现与路面接触的胎面受到的磨损不均勻而一部分先受到磨损的现象,发生所谓的偏磨损。如果以多条主沟槽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主沟槽(也称胎肩主沟槽)为基准,将其内侧作为中心区域、外侧作为胎肩区域,则会产生胎肩区域先磨损的胎肩磨损并发生轮胎宽度方向的偏磨损的现象。经过本专利技术人分析的结果,判断尤其在制动时,与中心区域相比胎肩区域的接地压力较高,这种不均勻的接地压力成为胎肩磨损的原因。以下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充气轮胎,其在横沟槽的两个侧壁中变形大的侧壁上设置突起,即使侧壁变形也能通过突起抵接于对向侧壁来抑制侧壁的变形。但是,专利文献1的充气轮胎的课题是抑制锯齿状磨损,而不是抑制由所述接地压力不均勻所引起的胎肩磨损。另外,在充气轮胎中,由于磨损加剧而致使沟槽容积减小,因而随着磨损的加剧排水性降低。专利文献1记载的充气轮胎中,突起使横沟槽的沟槽容积减小,因此有排水性进一步恶化的倾向。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4-3519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实际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维持排水性并能抑制由接地压力不均勻所引起的胎肩磨损的充气轮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解决所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在胎面上具有沿着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多条主沟槽和从所述主沟槽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胎肩主沟槽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胎肩横沟槽,其特征在于,在面向所述胎肩横沟槽的地面接触部的壁面上以非露出于所述地面接触部表面的状态形成有凹处,所述胎肩横沟槽深度方向上的所述凹处高度形成为,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而减小,并随着所述地面接触部磨损的加剧,所述凹处的露出长度变长。若采用该构成的充气轮胎,通过在面向胎肩横沟槽的地面接触部的壁面上形成凹处,就能降低该地面接触部的刚性并能缓和接地压力。由此,就能促进接地压力的均勻化并能抑制胎肩磨损。另外,由于胎肩区域内的接地压力朝向宽度方向内侧而减小,与此相应, 使凹处的高度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而减小,由此就能轮胎宽度方向的刚性差更小,使接地压力更加得到均勻化,并有效抑制胎肩磨损。进而,通过在地面接触部壁面上形成凹处, 就容易确保磨损后的沟槽容积从而能抑制磨损过程中发生的排水性的降低。其结果,若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就能维持排水性并能抑制由接地压力不均勻所引起的胎肩磨损。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地,所述凹处的高度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以阶梯状减小。在本专利技术中,凹处就能以随着地面接触部磨损的加剧而露出长度变长的方式构成, 并能根据露出长度来判断磨损状态。进而,使凹处高度朝向轮胎宽度方向以阶梯状减小,由于在磨损过程中凹处的露出长度阶段式地变化,因此凹处就能作为易于目视判定充气轮胎的磨损状态的指示器发挥作用。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地,所述凹处的进深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增加。 若采用该构成,与使所述的凹处高度趋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而减小同样地,就能可靠地将接地压力均勻化并能更进一步抑制胎肩磨损。另外,能将随着磨损的加剧而露出表面的凹处的轮胎方向外侧的边缘部设定得较长,并在磨损加剧时能提高凹处的边缘效应,从而能提高雪地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主要部分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图。图2是表示胎肩地面接触部的立体图。图3是详细地表示图1中凹处的部分放大图。图4是凹处的形成位置的胎肩横沟槽的剖面图。图5是胎肩花纹块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在凹处形成位置的胎肩横沟槽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胎肩花纹块的其他例子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胎侧部2...胎面3...主沟槽(胎肩主沟槽)4...胎肩地面接触部(胎肩花纹块)5...胎肩横沟槽6...凹处⑶...轮胎圆周方向WD. ·.轮胎宽度方向DD...胎肩横沟槽的深度方向H...凹处的高度L...凹处的露出长度D...凹处进深4具体实施方案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主要部分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图,图2是表示胎肩地面接触部的立体图。图3是详细地表示图1的凹处的部分放大图。另外,这些均表示新产品时未磨损的状态。图1和图2中WD表示轮胎宽度方向,CD表示轮胎圆周方向,在以下图中也同样。图1和图2表示的充气轮胎,其具备从一对胎圈部(未图示)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一对胎侧部1和位于两个胎侧部1之间的胎面部。该胎面部的胎面2上形成有 沿着轮胎圆周方向CD延伸的多条主沟槽3 ;和从这些主沟槽3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WD最外侧的主沟槽3 (称为胎肩主沟槽3)向轮胎宽度方向WD外侧延伸的胎肩横沟槽5。如果以胎肩主沟槽3为基准,将轮胎宽度方向WD内侧作为中心区域、轮胎宽度方向WD外侧作为胎肩区域,则在胎肩区域形成有排列在轮胎圆周方向CD上的多个胎肩地面接触部4。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案中示出了形成由胎肩主沟槽3和胎肩横沟槽5区划出的胎肩花纹块4作为胎肩地面接触部4的例子。但是,在本专利技术中,胎肩地面接触部4也可以形成有胎肩条形花纹,该胎肩条形花纹是比接地端CE更靠轮胎宽度方向WD内侧的至少一部分在轮胎圆周方向CD上连续延伸而形成的。但是,形成胎肩花纹块4作为胎肩地面接触部4的情况对于本专利技术特别有效。在此,接地端CE为,在将轮胎垂直放置在平面路面上并施加正规负荷时,轮胎接触平面路面的轮胎轴方向的最外侧的位置,其中所述轮胎为组装了正规轮辋并填充了正规内压的轮胎。此外,所谓的正规负荷和正规内压是规定成JATMA、TRA、ETRTO等根据轮胎的使用地、制造地而定的规格的最大负荷(轿车用轮胎的情况下设计常用负荷)以及与此相适合的气压。所谓正规轮辋原则上是指JATMA、TRA、ETRTO等规定的标准轮辋。轮胎宽度方向WD两侧的接地端CE之间的距离成为接地宽度CW。在面向胎肩横沟槽5的胎肩花纹块4的壁面上形成有凹处6。虽然图2中未示出, 但在面向胎肩横沟槽5的两侧胎肩花纹块4的壁面上分别形成有凹处6。胎肩横沟槽5的深度方向DD上的凹处6的高度H朝向轮胎宽度方向WD内侧减小。在本实施方案示出了凹处6的高度H朝向轮胎宽度方向WD内侧以阶梯状减小的例子。具体地,如图3所示,凹处 6的高度H趋向轮胎宽度方向WD内侧而变化为HI、H2、H3三段。但是,阶梯状的凹处6的段数不限定于此。另外,优选凹处6的高度Hl为胎肩主沟槽3的深度的50-80%。如果不足50%,就无法有效降低胎肩花纹块4的刚性,相反,如果超过80 %,则胎肩花纹块4的刚性变得过低。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案中,凹处6在新产品时期以非露出于胎肩花纹块4表面的状态形成。但是,由于磨损的加剧使得胎肩花纹块4的高度变低,则凹处6将逐渐露出于胎肩花纹块4的表面。随着胎肩花纹块4的磨损的加剧,该凹处6的露出长度L变长。 露出长度L为在胎肩横沟槽5的延长方向上的长度。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案中示出了随着磨损的加剧露出长度L变为Li、L2、L3的例子。例如,胎肩横沟槽5深度的磨损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村和生大桥稔之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