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92837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6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存在摩擦异响大的技术问题。本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包括支架上板和支架下板,所述的支架上板和支架下板均呈圆杯状,两者的底部相接触并固连在一起,所述的支架下板的边缘具有向外翻出的翻沿,所述的支架下板的翻沿与其本体的连接处外侧开有一环形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内设有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垫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摩擦异响小,整车NVH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安装支架,特别是一种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代步的一个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汽车上的零部件是汽车不可或缺的组件。汽车行驶在公路上,有时候平有时候不平,那这样汽车就会震动比较厉害,为了坐在车上的人的舒适性,就需要对汽车进行减震, 那这样后减振器就是汽车必不可少的一个零部件之一。目前,后减振器一般是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车身底板上的,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后减振器安装支架(专利号200720309311. 1),它有一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本体中心位置设有减振器轴线孔,在该减振器轴线孔的两侧设有两个安装孔。这个安装支架设置在减振器和车身底板之间,连接牢固,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两个安装孔就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到车身上,连接方式简单且牢固。但是该安装支架是直接刚性与车身相连接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摩擦异响,整车NVH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有效降低摩擦异响的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 包括支架上板和支架下板,所述的支架上板和支架下板均呈圆杯状,两者的底部相接触并固连在一起,所述的支架下板的边缘具有向外翻出的翻沿,所述的支架下板的翻沿与其本体的连接处外侧开有一环形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内设有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垫圈。本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是用来安装后减振器的,后减振器是安装在支架下板翻沿的一侧上的,支架下板翻沿的另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身底板上,在支架下板与车身底板之间增加了一垫圈,提高了两者之间的配合紧密度,并增加支架下板与车身底板之间的摩擦系数,避免金属间的摩擦异响,提高整车NVH性能。在上述的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中,所述的翻沿上开有若干个供螺栓通过的安装孔。螺栓通过安装孔将支架下板固定在车身底板上。在上述的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中,所述的垫圈通过粘接的方式设置在凹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支架下板与车身底板之间增加了一垫圈,提高了两者之间的配合紧密度,并增加支架下板与车身底板之间的摩擦系数,避免金属间的摩擦异响,提高整车NVH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与外部零件关系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上板;2、支架下板;21、本体;22、翻沿;3、凹槽;4、垫圈;5、螺栓;6、后螺旋弹簧上隔振垫;7、后悬架螺旋弹簧;8、后减振器总成;9、后缓冲块组件;10、下支座下压板;11、后减振器下支座组件;12、后减振器上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包括支架上板1和支架下板2, 所述的支架上板1和支架下板2均呈圆杯状,两者的底部相接触并固连在一起,所述的支架下板2的边缘具有向外翻出的翻沿22,所述的支架下板2的翻沿22与其本体21的连接处外侧开有一环形的凹槽3,所述的凹槽3内设有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垫圈4。具体的,支架上板1和支架下板2之间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的,在翻沿22 上开有若干个供螺栓5通过的安装孔,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相对应的开设在翻沿22的两侧上,螺栓5通过安装孔将支架下板2固定在车身底板上,这样垫圈4也就被压紧在车身底板和支架下板2之间了,为了在安装时,垫圈4不会脱离凹槽3,在垫圈4上先涂上点胶水,将垫圈4粘接在凹槽3内。本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是用来安装后减振器的,后减振器是安装在支架下板 2翻沿22的一侧上的,支架下板2翻沿22的另一侧通过螺栓5固定在车身底板上,在支架下板2与车身底板之间增加了一垫圈4,提高了两者之间的配合紧密度,并增加支架下板2 与车身底板之间的摩擦系数,避免金属间的摩擦异响,提高整车NVH性能。本安装支架是外部的配合关系,如图3所示,支架下板2与后螺旋弹簧上隔振垫6及后悬架螺旋弹簧7配合, 起到骨架支撑作用,同时后减振器总成8通过后缓冲块组件9、下支座下压板10、后减振器下支座组件11和后减振器上支座12将振幅减小传导到后减振器安装支架及车身底板。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 1、支架上板;2、支架下板;21、本体;22、翻沿;3、凹槽;4、 垫圈;5、螺栓;6、后螺旋弹簧上隔振垫;7、后悬架螺旋弹簧;8、后减振器总成;9、后缓冲块组件;10、下支座下压板;11、后减振器下支座组件;12、后减振器上支座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包括支架上板(1)和支架下板O),所述的支架上板(1)和支架下板O)固连在一起,所述的支架下板( 具有本体和向外翻出的翻沿 (2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下板( 的翻沿0 与其本体的连接处外侧开有一环形的凹槽(3),所述的凹槽(3)内设有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垫圈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沿02)上开有若干个供螺栓(5)通过的安装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圈(4) 通过粘接的方式设置在凹槽(3)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上板 (1)和支架下板( 均呈圆杯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上板(1) 和支架下板O)的底部相接触并固连在一起。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属于机械
它解决了现有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存在摩擦异响大的技术问题。本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包括支架上板和支架下板,所述的支架上板和支架下板均呈圆杯状,两者的底部相接触并固连在一起,所述的支架下板的边缘具有向外翻出的翻沿,所述的支架下板的翻沿与其本体的连接处外侧开有一环形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内设有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垫圈。本技术具有摩擦异响小,整车NVH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文档编号B60G13/00GK202200795SQ20112027055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8日专利技术者刘巍, 徐荣峰, 潘之杰, 胡思明, 赵福全, 金戈, 陈廖志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荣峰胡思明金戈陈廖志刘巍潘之杰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