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预制T型梁生产台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66328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5 0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预制T型梁生产台座,包括重载区轨道基础,置于重载区轨道基础纵向长度方向的轻载区轨道基础,置于重载区轨道基础和轻载区轨道基础内的钢轨联结预埋件,安装于钢轨联结预埋件上的钢轨,置于重载区轨道基础混凝土内且外露的T型梁外侧模预埋件,铺设于重载区轨道基础和轻载区轨道基础下的灰土垫层。可以在轻载区轨道基础上完成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等工序,在重载区轨道基础上完成混凝土浇筑、拆模、张拉、养护等工序,重载区轨道基础和轻载区轨道基础分别设计、各司其职,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适应快速预制T型梁,结构整体性强,整体工程量小且适应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预制生产设施,尤其涉及一种快速预制T型梁生产台座
技术介绍
普速铁路和重载铁路桥梁将规模采用自重轻、体积小、造价低、便于运输和架设的 T型简支梁,从技术、运输、工期和造价等角度考虑,“现场制梁场场内制造、线上轮轨运梁车为主线下轮胎运梁车为辅运梁、边铺边架与先架后铺相结合架梁”是铁路T型梁建造主要模式。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规范和相关政策法规的日臻完善,T型梁预制场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规划与设计,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降低土建投资,实现预制场的标准化建场和工厂化、机械化、信息化、专业化生产,是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共同关注的问题。T型梁生产台座是制梁区内为T型梁生产提供平台的混凝土结构物,在预制场土建结构中制梁台座的使用率最高,T型梁预制场建造的核心之一是T型梁预制台座的布置和设计。现有技术中,工厂制梁和现场制梁一直采用固定式T型梁生产台座生产,即在同一 T型梁生产台座上完成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拆模、张拉到移出台座等所有工序,在环境、工效、工费、工时上存在较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钢筋混凝土和其他材料用量小、易于施工且施工周期短、整体结构刚度满足规范要求的快速预制T型梁生产台座。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快速预制T型梁生产台座,包括重载区轨道基础、轻载区轨道基础;所述重载区轨道基础的上平面为长方形,其长大于或等于预制T型梁的长度,其宽大于预制T型梁的顶板宽度;所述轻载区轨道基础位于所述重载区轨道基础的纵向长度方向的顶端,其上平面为长方形,其长大于或等于预制T型梁的长度;所述重载区轨道基础和所述轻载区轨道基础分别设有两排钢轨联结预埋件,所述钢轨联结预埋件上安装有钢轨,所述重载区轨道基础上的钢轨与所述轻载区轨道基础上的钢轨连续对接;所述重载区轨道基础上设有T型梁外侧模预埋件,所述T型梁外侧模预埋件设于两排钢轨联结预埋件的外侧;所述重载区轨道基础和轻载区轨道基础下铺设有灰土垫层。由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快速预制T型梁生产台座,由于设置了重载区轨道基础和轻载区轨道基础,并通过钢轨予以连接,可以在轻载区轨道基础上完成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等工序,在重载区轨道基础上完成混凝土浇筑、拆模、张拉、养护等工序,重载区轨道基础和轻载区轨道基础各司其职,互不冲突,充分利用场地和提高工效,形成自动化快速预制T型梁;区分了重载区轨道基础和轻载区轨道基础,可以分别按重载荷载和轻载荷载控制轨道基础的结构设计,并根据计算结果采用不同的基础截面形式和地基处理形式,保证结构强度、刚度和控制不均勻沉降同时可充分减少钢筋混凝土用量;钢轨置于重载区轨道基础和轻载区轨道基础的钢轨联结预埋件之上,可重复周转利用钢轨,提高经济性。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适应性强,可实现自动化快速预制T 型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快速预制T型梁生产台座的具体实施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重载区轨道基础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重载区轨道基础立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重载区轨道基础A-A断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轻载区轨道基础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轻载区轨道基础立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轻载区轨道基础B-B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重载区轨道基础;2-轻载区轨道基础;3-钢轨联结预埋件;4-钢轨;5-T型梁外侧模预埋件;6-灰土垫层;7-弯钩钢筋;8-钢板;9-扣轨板。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快速预制T型梁生产台座,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图7所示包括重载区轨道基础1、轻载区轨道基础2 ;所述重载区轨道基础1的上平面为长方形,其长大于或等于预制T型梁的长度,其宽大于预制T型梁的顶板宽度;所述轻载区轨道基础2位于所述重载区轨道基础1的纵向长度方向的顶端,其上平面为长方形,其长大于或等于预制T型梁的长度;所述重载区轨道基础1和所述轻载区轨道基础2分别设有两排钢轨联结预埋件3, 所述钢轨联结预埋件3上安装有钢轨4,所述重载区轨道基础1上的钢轨与所述轻载区轨道基础2上的钢轨4连续对接;所述重载区轨道基础1上设有T型梁外侧模预埋件5,所述T型梁外侧模预埋件5 设于两排钢轨联结预埋件3的外侧;所述重载区轨道基础1和轻载区轨道基础2下铺设有灰土垫层6。所述重载区轨道基础1和轻载区轨道基础2分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重载区轨道基础1和轻载区轨道基础2通过钢轨4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重载区轨道基础1为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面高出周边地面。所述轻载区轨道基础2为两道互相平行的钢筋混凝结构,顶面与重载区轨道基础 1顶面相平。所述钢轨联结预埋件3包括钢板8,所述钢板8的下表面焊接有弯钩钢筋7,所述钢板8的上表面安装有扣轨板9。所述钢轨4通过扣轨板9与所述钢轨联结预埋件3联结。所述T型梁外侧模预埋件包括钢板8,所述钢板8的下表面焊接有弯钩钢筋7。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原理进行论述重载区轨道基础分为三种可能最不利工况T型梁浇筑完毕尚未张拉为第一工况,初张拉完毕移梁之前为第二工况,重载张拉后纵向滑动移梁为第三工况;第一工况荷载基本均布于重载区轨道基础上,第二工况荷载较集中于重载区轨道基础两端,第三工况应考虑为重载移动荷载在钢轨上重载走行;应分别对三种工况下制梁台座建立模型以进行构件内力和地基反力计算,并取最不利工况控制计算和设计。轻载区轨道基础分为两种可能最不利工况Τ型梁钢筋模板安装完毕静置与轻载区轨道基础为第一工况,T型梁钢筋模板安装完毕后纵向滑动为第二工况;第一工况荷载基本均布于轻载区轨道基础上,第二工况应考虑为轻载移动荷载在钢轨上轻载走行;应分别对两种工况下制梁台座建立模型以进行构件内力和地基反力计算,并取最不利工况控制计算和设计。在具体的结构设计和计算中,需要实现自动化快速作业,设置了重载区轨道基础和轻载区轨道基础,并通过钢轨予以连接,在轻载区轨道基础上完成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等工序,在重载区轨道基础上完成混凝土浇筑、拆模、张拉、养护等工序,重载区轨道基础和轻载区轨道基础各司其职,互不冲突;考虑重载区和轻载区轨道基础荷载的不同,分别按重载荷载和轻载荷载控制轨道基础的结构设计,并根据计算结果采用不同的基础截面形式和地基处理形式;在构造上,考虑重复周转利用钢轨,将钢轨置于重载区轨道基础和轻载区轨道基础联结预埋钢板之上,采用扣轨板进行拆装。在具体实例中,制梁区地基为卵碎石,承载力300kPa,故对重载区轨道基础和轻载区轨道基础下地基进行了夯实处理,夯实深度80cm,密实度94%,地基承载力320kPa,其上铺设20cm三七灰土垫层并夯实,承载力300kPa,地基处理满足重载区轨道基础三种工况下和轻载区轨道基础两种工况下轨道基础对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要求。重载区轨道基础为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尺寸为34mX2. 25m,厚度为400mm。轨道基础内的钢轨联结预埋件布置间距为500mm,其上安装扣轨板与钢轨联结。重载区轨道基础长度方向上间断布置两道T型梁外侧模预埋件,预埋件由厚度12mm钢板和Φ 12mm螺纹钢筋焊接而成。轻载区轨道基础为两道分离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单道平面尺寸为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青徐惠纯罗九林李闻杨少宏朱勇战梁志新郭绍影郭亚娟王心顺田丰程慧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