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可视化3D作业指导书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228107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7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可视化3D作业指导书形成方法,属于铁路梁场技术领域,包括:按照高速铁路预制梁场某道施工工序所涉及的参数信息,建立与该道施工工序涵盖的全部BIM模型;将该道施工工序涵盖的全部BIM模型进行组装,生成三维模型;对生成的三维模型进行处理得到模型包,以及编制该道施工工序的流程图;根据该道施工工序的流程图和模型包,制作与该道施工工序对应的3D作业指导书。通过利用BIM技术,建立铁路预制梁场每道施工工序对应的3D作业指导书,很好的解决了施工生产培训中由于人为理解偏差造成的产品质量不完整以及信息传达错误、不及时等弊端,极大的提高了施工准确性和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梁场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可视化3D作业指导书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对铁路预制梁场进行施工生产指导和人员培训主要是依据二维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材料,再辅以二维图纸。所存在的主要缺陷在于:一是,纸质材料不连贯、辅以的二维图纸较为抽象,作业人员在进行施工生产时,需要根据二维图纸将在脑海中将二维图纸转化为三维结构,然后再转换为二维施工,由于个人理解能力的差异,极易导致实体落地的质量与预期质量出现较大偏差。二是,纸质材料传递信息的效率较低、误差较大,而且由于施工环境的变化以及个人理解能力的差异容易引起消息的误导。因此,在当前高铁施工节奏快、质量要求高以及标准规范严格的大环境下,作业人员能否将设计图纸的设计意图完全的施工生产出来是重中之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可视化3D作业指导书形成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铁路预制梁场施工生产中采用二维作业指导书指导指导生产较为抽象的弊端。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可视化3D作业指导书形成方法,该方法包括:按照高速铁路预制梁场某道施工工序所涉及的参数信息,建立与该道施工工序涵盖的全部BIM模型,其中,所涉及的参数信息包括该道工序所涉及的工机具参数以及设备工装参数;将该道施工工序涵盖的全部BIM模型进行组装,生成三维模型;对生成的三维模型进行处理得到模型包,以及编制该道施工工序的流程图;根据该道施工工序的流程图和模型包,制作与该道施工工序对应的3D作业指导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BIM技术,建立铁路预制梁场每道施工工序对应的3D作业指导书,与传统的二维作业指导书相比,3D作业指导书比较直观,作业指导人员直接将三维转换为二维施工,避免了从二维图纸思考转换为三维,再转换为二维施工之间的理解差异。很好的解决了施工生产培训中由于人为理解偏差造成的产品质量不完整以及信息传达错误、不及时等弊端,极大的提高了施工准确性和施工进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基于BIM的可视化3D作业指导书形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步骤S3的细分步骤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步骤S4的细分步骤的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施工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4所示,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叙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可视化3D作业指导书形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照高速铁路预制梁场某道施工工序所涉及的参数信息,建立与该道施工工序涵盖的全部BIM模型,其中,所涉及的参数信息包括该道工序所涉及的工机具参数以及设备工装参数;需要说明的是,建立的BIM模型上带有相关属性,包括梁号:如173#梁、施工地点:如5#制梁台座、设计量:如317m3、实际量:如320立方米、浇筑完成时间:如上午8点50分以及张拉千斤顶标定次数等实际发生的信息。这边便于后期调用与某道施工工序对应的BIM模型、以及满足实际应用中在客户端轻量化展示的需求。具体地,在建立对应的BIM模型时,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建立的BIM模型进行命名,该命名规则包括但不限于:在工机具以及设备工装的名称首字母大写后加上BIM模型工序名字。如张拉所需的工机具模型名命名为千斤顶:QJD-张拉、挡板:DB-张拉。S2、将该道施工工序涵盖的全部BIM模型进行组装,生成三维模型;S3、对生成的三维模型进行处理得到模型包,以及编制该道施工工序的流程图;S4、根据该道施工工序的流程图和模型包,制作与该道施工工序对应的3D作业指导书。进一步地,步骤S2,具体包括:按照所述该道施工工序实际生产时,工装、工机具的空间位置,将该道施工工序涵盖的全部BIM模型进行组装,生成三维模型。需要说明的是,模型装配必须按照实际工序进行装配,以便符合实际的市技工情况。进一步地,步骤S3,具体包括如下细分步骤S31至S34:S31、对生成的三维模型进行轻量化和格式转换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三维模型;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对生成的三维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尤其是三维模型曲面较多的BIM模型,对其进行轻量化处理,可以使得生成的3D作业指导书在客户端浏览时,可以顺畅、不卡顿。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格式转为处理具体为:将三维模型从3dmxl格式转换成rvt格式,格式转换的作用是为了得到属性最小的模型,以便减少三维模型占用的存储空间。另外,还需对生成的三维模型进行渲染和优化,赋予模型相应的材质和颜色。S32、按照该道施工工序实际的施工情况,编制该道施工工序的流程图,其中,流程图中的模型名称与该道施工工序涵盖的BIM模型的名称一致;需要说明的是,流程图中的模型名称和上述建立的BIM模型的名称一致,但后缀可以不一样。S33、根据该道施工工序的流程图,编制对应的说明文档;具体地,在编写流程图时,辅以部分的文字说明,可以更加清楚的说明该道施工工序的施工情况及要点,以张拉工序为例,具体文字说明可以为:张拉前的工具检查、夹片的安装以及锚具的选择等。S34、将编制的说明文档和处理后的三维模型进行打包,生成模型包。进一步,如图3所示,步骤S4,具体包括如下细分步骤S41至S43:S41、根据所述该道施工工序的流程图,自动选取模型包中相关联的BIM模型以及与所述该道施工工序对应的说明文档;S42、按照所述该道施工工序的流程图中各部件之间的持续时间,定义3D作业指导书的完成时间;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部件为施工工序所涉及的所有的工机具和设备工装,如张拉工序中的工机具包括:千斤顶、油压表、工作锚、锚垫板、夹片等。S43、根据所述该道施工工序的流程图、选取的模型、说明文档以及3D作业指导书的完成时间,制作该道施工工序对应的3D作业指导书。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公开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根据高速铁路预制梁场所需每道施工工序对应的3D作业指导书,生成预制梁场的3D作业指导书。需要说明的是,生成预制梁场的3D作业指导书的具体过程为:根据高速铁路预制梁场所需每道施工工序对应的3D作业指导书,按照文字版本的说明和工艺流程图,从工艺流程图的起始图框开始,按照说明文字进行动作规划,说明中提到的工装设备,按照命名规则进行调取,直至图框中所有的说明制作完毕开始下一个图框,最后打包生成预制梁场的3D作业指导书。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施工工序的需要,在预制梁场的3D作业指导书中调用与施工工序对应的3D作业指导书,很好的满足了预制梁场施工生产中根据三维模型进行施工的需求,降低了人工撰写交底材料和培训的拿督,提高了施工效率。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公开的方法还包括:根据预制梁场的3D作业指导书,生成预制梁场的作业指导视频。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际施工需要来决定是否要生成作业指导视频。生成视频的具体过程为:根据预制梁场的3D作业指导书,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发布,发布后的作业指导书可通过内置的视频生成软件,生成预制梁场的作业指导视频。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说明文档包括每道施工工序特点、适用范围、验收标准、相关规范、资源配置、技术指标、操作要点以及注意事项。下面以张拉工序为例,对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施工作业指导书生成的过程进行说明如下: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铁路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BIM的可视化3D作业指导书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按照高速铁路预制梁场某道施工工序所涉及的参数信息,建立与该道施工工序涵盖的全部BIM模型,其中,所涉及的参数信息包括该道工序所涉及的工机具参数以及设备工装参数;S2、将该道施工工序涵盖的全部BIM模型进行组装,生成三维模型;S3、对生成的三维模型进行处理得到模型包,以及编制该道施工工序的流程图;S4、根据该道施工工序的流程图和模型包,制作与该道施工工序对应的3D作业指导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可视化3D作业指导书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按照高速铁路预制梁场某道施工工序所涉及的参数信息,建立与该道施工工序涵盖的全部BIM模型,其中,所涉及的参数信息包括该道工序所涉及的工机具参数以及设备工装参数;S2、将该道施工工序涵盖的全部BIM模型进行组装,生成三维模型;S3、对生成的三维模型进行处理得到模型包,以及编制该道施工工序的流程图;S4、根据该道施工工序的流程图和模型包,制作与该道施工工序对应的3D作业指导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具体包括:按照所述该道施工工序实际生产时,工装、工机具的空间位置,将该道施工工序涵盖的全部BIM模型进行组装,生成三维模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3,具体包括:S31、对生成的三维模型进行轻量化和格式转换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三维模型;S32、按照该道施工工序实际的施工情况,编制该道施工工序的流程图,其中,流程图中的模型名称与该道施工工序涵盖的BIM模型的名称一致;S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军汪清河陈平刘文兵杨铭黄景新胡伟孙中梁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