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31312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为修复体,另一端连接动力装置;所述修复体为与工件安装孔间隙配合的柱体,在所述柱体外表面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所在的位置形成去除交叉孔孔口毛刺及修复交叉孔孔口变形的两刃口台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交叉孔的毛刺去除问题,能对交叉孔孔口局部变形进行挤压修复,能有效提高工件质量;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且可以有效缩短去毛刺的工时,降低人员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
技术介绍
在机加工过程中,交叉孔的加工完成以后,在孔口不可避免的留下毛刺,且易产生孔口变形,毛刺和孔口变形虽然不大,但却是直接影响到机加工产品的品质。随着各行业对毛刺去除的重视,去毛刺的方法也层出不穷。针对工件交叉孔的毛刺,目前常用的去毛刺方法主要有传统的手工去毛刺、高压水喷射去毛刺等。传统的手工去毛刺工具易划伤孔内表面;高压水喷射去毛刺适合简单孔去毛刺,其缺点是工件交叉孔的毛刺去除效果不好,且设备造价较高;同时上述两种去毛刺的方法无法修复孔口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其制造成本低、能够有效去除交叉孔孔口毛刺及修复孔口变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为修复体,另一端连接动力装置;所述修复体为柱体,在所述柱体外表面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所在的位置形成去除交叉孔孔口毛刺及修复交叉孔孔口变形的两刃口台阶。设于所述柱体外表面的凹槽为一个以上。设于所述柱体外表面的凹槽为环形凹槽,在所述柱体上凹槽所在的位置形成的刃口台阶为一环形结构。在所述修复体的前端设有导向头部。所述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的动力装置的动力源为手动或电动,所述修复体的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动力装置上,在所述修复体上设有便于连接手动动力源的滚花。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所述的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有效解决了交叉孔的毛刺去除问题,同时对交叉孔孔口局部变形进行了挤压修复,有效提高了工件质量,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且可以有效缩短去毛刺的工时,降低人员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下面对本技术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技术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适用于的工件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的工作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工件,2、工件安装孔,3、交叉孔,4、柱体,5、凹槽,6、刃口台阶,7、导向头部,8、滚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述,工件1上具有交叉孔3及安装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的工件安装孔2。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的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包括本体,本体的一端为修复体,另一端连接动力装置;修复体为与工件安装孔2配合的柱体4,在柱体4 外表面设有凹槽5,在柱体4上凹槽5所在的位置形成去除交叉孔孔口毛刺及修复交叉孔孔口变形的两刃口台阶6。在修复体伸入到工件安装孔2的过程中,在凹槽4位置形成的一刃口台阶6去除交叉孔3孔口毛刺,在修复体退出工件安装孔2的过程中,在凹槽5位置形成的另一刃口台阶6去除交叉孔3孔口毛刺,经此往复,修复体可有效去除交叉孔3孔口毛刺,同时在修复体往复于工件安装孔2的过程中,修复体对交叉孔3孔口局部变形进行挤压修复。根据交叉孔3实际数目的多少及分布状况,在柱体4外表面设的凹槽5可视具体情况调整,如图1及图3所示,凹槽5为两个。为了操作方便,在柱体4外表面所设的凹槽5为环形凹槽,这样在柱体4上凹槽5 所在的位置形成的刃口台阶6亦为一环形结构,这样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使用过程中可旋转,其既可不受使用条件的限制,同时可一并去除位于工件安装孔2另一侧的交叉孔3的孔口毛刺。为了避免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使用过程中划伤工件安装孔2孔内表面,在修复体的前端设有导向头部7,导向头部7的结构根据工件安装孔2孔径及尺寸公差要求进行设计。所述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的动力装置的动力源为手动或电动,为了保证所述修复体的连接稳定性,所述修复体的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动力装置上,在修复体上设有便于连接手动动力源的滚花8。本技术的原理为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通过柱体4上凹槽5 所在的位置形成的刃口台阶6去除工件1的交叉孔3孔口毛刺;通过柱体4往复与工件安装孔2中对交叉孔3孔口局部变形进行挤压修复;通过修复体前端的导向头部7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对孔内表面划伤;通过设置适合的动力装置来提高工作效率。上面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为修复体,另一端连接动力装置;所述修复体为柱体G),在所述柱体(4)外表面设有凹槽(5),在所述凹槽( 所在的位置形成去除交叉孔孔口毛刺及修复交叉孔孔口变形的两刃口台阶(6)。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柱体(4)外表面的凹槽( 为一个以上。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柱体(4)外表面的凹槽( 为环形凹槽,在所述柱体(4)上凹槽( 所在的位置形成的刃口台阶(6)为一环形结构。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修复体的前端设有导向头部(7)。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源为手动或电动,所述修复体的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动力装置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交叉孔孔口毛刺去除及变形修复工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为修复体,另一端连接动力装置;所述修复体为与工件安装孔间隙配合的柱体,在所述柱体外表面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所在的位置形成去除交叉孔孔口毛刺及修复交叉孔孔口变形的两刃口台阶。本技术有效解决了交叉孔的毛刺去除问题,能对交叉孔孔口局部变形进行挤压修复,能有效提高工件质量;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且可以有效缩短去毛刺的工时,降低人员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文档编号B23D79/00GK202174293SQ20112019145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9日专利技术者吴俊宁, 唐灵聪, 户贵云, 潘新丰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贵云唐灵聪吴俊宁潘新丰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