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77354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为四方形支架由上、下、左、右四个支架组成,所述机架的左、右支架上对称设置有左导杆和右导杆,左、右两导杆分别连接进气门的左、右两端,两导杆之间有一连接杆,连接杆上设有控制导杆运动的气缸,所述机架的上支架和下支架底上也分别对称设置有上导杆和下导杆,上、下导杆分别连接进气门的上、下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使进气门在四个导杆的作用下受力均匀,不会出现偏移的情况,从而避免了因偏移引起的卡门现象,进气门在气缸及导杆的作用自动开、合,不需要人为调整进气门的位置。(*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硅钢退火炉中的部件,具体涉及生产硅钢退火时,为保持炉内压平稳的一种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
技术介绍
硅钢生产需要进行退火处理,以改善硅钢力学性能、电磁性能等。硅钢退火在退火炉内进行,炉温达到1100°c。退火炉内气氛为还原性气氛,由于H2存在爆炸极限,所以为了防止炉外空气进入火炉,要保证炉内气压为正压。退火炉有专门的废气排放管道,通过风机抽取炉内废气进行排出。火炉停止时,由于风机仍然工作,继续抽取炉内废气,容易导致炉内变成负压,所以需要在废气管道上设置进气门,当火炉停止时,信号控制气动元件把进气门打开,新鲜空气进入废气管道,风机抽取的气体是通过进气门进入的新鲜空气,从而不影响火炉内气压,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同时新鲜空气还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现有的进气门为圆形,通过汽缸推动,沿边部左右两导杆动作进行开合,这种结构的进气门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进气门只有两导杆进行支撑,在开合过程中因气压影响容易前后偏移导致卡住不动作,需要人工手动调整位置才能正常开合。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以防止进气门在开合过程中出现因出现偏移而导致的进气门被卡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为四方形支架由上、下、左、右四个支架组成,所述机架的左、右支架上对称设置有左导杆和右导杆,左、右两导杆分别连接进气门的左、右两端,两导杆之间有一连接杆,连接杆上设有控制导杆运动的气缸,所述机架的上支架和下支架底上也分别对称设置有上导杆和下导杆,上、下导杆分别连接进气门的上、下两端。在上、下、左、右四个导杆的作用下由气缸带动导杆作前后运动,实现进气门的开与合,同时由于四个导杆的支撑,使得进气门不会出现偏移的情况,防止了卡门现象的出现,不需要由工作人员调整进气门的工作。为了保证气缸能很好控制上下左右四个导杆受力均勻,优选的方案中,本技术所述气缸位于连接杆的中间,其上连接有控制导杆,控制导杆连接在进气门的中心处。为了使进气门在导杆及气缸的作用在沿着固定路径移动,优选的方案中,本技术的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还包括了一设置在下支架底部中间位置处的下导轨,所述下导杆下端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位于下导轨中。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上支架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上导轨,上导杆的上端连接有滑杆,滑杆位于上导轨中。本技术的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包括了设置在下支架底部中间位置处的下导轨和上支架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的上导轨。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上导杆和下导杆,使进气门在四个导杆的作用下受力均勻, 不会出现偏移的情况,从而避免了因偏移引起的卡门现象,进气门在气缸及导杆的作用自动开、合,不需要人为调整进气门的位置。此外本技术还通过在上和/或下导杆上设置导轨,保证进气门在导杆及气缸的作用在沿着固定路径移动,进一步杜绝了进气门偏移及卡门的现象。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方案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方案二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方案二使用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方案三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方案四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是现有技术的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技术的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包括了机架1’,所述机架为四方形支架由上、下、左、右四个支架组成,所述机架的左、右支架上对称设置有左导杆2’和右导杆3’,左、右两导杆分别连接进气门4’的左、右两端,两导杆之间有一连接杆,连接杆上设有控制导杆运动的气缸5’。 这种结构的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只有左右两条导杆,当进气门在汽缸及导杆的作用下开合时,容易因受力不均而出现偏移,从而导致进气门被卡,无法自动开与合。为了保证气缸能很好控制上下左右四个导杆受力均勻,优选的方案中,本技术所述气缸位于连接杆的中间,其上连接有控制导杆,控制导杆连接在进气门的中心处。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方案一中,所述的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包括机架1, 所述机架为四方形支架由上、下、左、右四个支架组成,所述机架的左、右支架上对称设置有左导杆2和右导杆3,左、右两导杆分别连接进气门4的左、右两端,两导杆之间有一连接杆, 连接杆上设有控制导杆运动的气缸5,所述机架1的上支架和下支架底上也分别对称设置有上导杆6和下导杆7,上、下导杆分别连接进气门4的上、下两端。在上、下、左、右四个导杆的作用下由气缸5带动导杆作前后运动,实现进气门4的开与合,同时由于四个导杆的支撑,使得进气门不会出现偏移的情况,防止了卡门现象的出现,不需要由工作人员调整进气门4的工作。为了保证气缸5能很好控制上下左右四个导杆受力均勻,优选的方案中,本技术所述气缸5位于连接杆的中间,其上连接有控制导杆(图未示),控制导杆连接在进气门4的中心处。为了使进气门在导杆及气缸的作用在沿着固定路径移动,与方案一的区别是如图3、图4所示,本技术的方案二中,所述的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还包括了一设置在下支架底部中间位置处的下导轨8,所述下导杆7下端连接有滑杆(图未视),所述滑杆位于下导轨中。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方案三中,与方案二的区别仅在于所述上支架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上导轨9,上导杆6的上端连接有滑杆(图未视),滑杆位于上导轨中。如图6所示,本技术的方案四中,其与方案一的区别在于所述上支架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上导轨9,上导杆6的上端连接有滑杆,滑杆位于上导轨9中;所述下支架底部中间位置处设有下导轨8,所述下导杆7下端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位于下导轨8中。 上、下导轨对称设置在进气门4的上下两端,保证了上导杆和下导杆分别同时在上导轨9和下导轨8中沿着固定的路径移动并带动进气门4沿着固定的路径移动,杜绝出现进气门偏移的可能性。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看作是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为四方形支架由上、下、左、右四个支架组成,所述机架的左、右支架上对称设置有左导杆和右导杆,左、右两导杆分别连接进气门的左、右两端,两导杆之间有一连接杆,连接杆上设有控制导杆运动的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上支架和下支架底上也分别对称设置有上导杆和下导杆,上、下导杆分别连接进气门的上、下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位于连接杆的中间,其上连接有控制导杆,控制导杆连接在进气门的中心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了一设置在下支架底部中间位置处的下导轨,所述下导杆下端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位于下导轨中。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上导轨,上导杆的上端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硅钢退火炉进气门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为四方形支架由上、下、左、右四个支架组成,所述机架的左、右支架上对称设置有左导杆和右导杆,左、右两导杆分别连接进气门的左、右两端,两导杆之间有一连接杆,连接杆上设有控制导杆运动的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上支架和下支架底上也分别对称设置有上导杆和下导杆,上、下导杆分别连接进气门的上、下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阳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浦项钢板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