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电涡流加载器模拟汽车行驶阻力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74374 阅读:3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用电涡流加载器模拟汽车行驶阻力的装置,属于汽车动力输出测试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逼真可靠的用电涡流加载器模拟汽车行驶阻力的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结构相同,对称布置,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安装有汽车齿轮箱的输出轴;第一部件结构为:机架上安装有转子,转子的外部安装有定子,转子同轴上安装有惯性轮,定子的侧边安装有拉压传感器;转子的中心位置安装有转速传感器;拉压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分别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口;控制器分别连接涡流机控制板和PC机,控制器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屏和控制键盘;涡流机控制板与涡流机的控制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在汽车动力检测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动力输出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用电涡流加载器模拟汽车行驶阻力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风冷式电涡流加载装置广泛运用在汽车动力输出测试技术上,其技术状况为将电涡流加载器的转动轴与汽车动力输出轴联接,使用专用电路控制电涡流加载器的输入电压和电流,由此产生一定量的吸收功率,采用的是开环控制技术,使用以上技术来模拟汽车的动力输出,在路面行驶时在不同的工况下相应的阻力状态时有以下不足1、由于电涡流的电压和电流的输入是开环定量的,其负载状态是有电涡流本机的特性所限定的,与行驶阻力的实际状况是不相符的,2、电涡流机本身的技术状况和热特性,对其加载量的影响很大,补偿和修正的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将其运用在汽车动力输出测试时,所模拟产生的路试行驶阻力是失真的,不可靠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逼真可靠的用电涡流加载器模拟汽车行驶阻力的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电涡流加载器模拟汽车行驶阻力的装置,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结构相同,对称布置,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安装有汽车齿轮箱的输出轴;所述第一部件的结构为机架上安装有转子,转子的外部安装有定子,转子同轴上安装有惯性轮,定子的侧边安装有拉压传感器;转子的中心位置安装有转速传感器; 所述拉压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分别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口 ;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涡流机控制板和PC机,控制器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屏和控制键盘; 所述涡流机控制板与涡流机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涡流机控制板的结构包括电源电路、涡流机电路、直流电路、控制电路、导通截止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的结构为交流输入端L、N为交流电源输入端,变压器Tl、T2、T3、T4的输入端并接后接交流输入端L、N ;变压器Tl、T2、T3、T4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插口 J3、J2、J4、 J6 ;所述涡流机电路的结构为二极管D9串接可控硅D11,二极管DlO串接可控硅D12,交流输入端L连接二极管DlO和可控硅D12之间的连线,交流输入端N连接二极管D9和可控硅Dll之间的连线;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与二极管DlO的正极并接后接二极管D13的正极,可控硅Dll的阴极和可控硅D12的阴极并接后接二极管D13的负极;可控硅Dll的门极接插口 J5的2脚, 可控硅D12的门极接插口 J7的2脚;所述二极管D13的负极分别连接插口 J7的1脚和插口 J5的1脚;涡流机电感线圈的正极串接电流表Al后接二极管D13的负极,涡流机电感线圈的负极接二极管D13的正极,涡流机电感线圈的两端并接电压表Vl ;所述直流电路的结构为二极管D7串接二极管D5,二极管D8串接二极管D6,所述插口 J3的2脚连接二极管D7和二极管D5之间的连线,插口 J3的1脚连接二极管D8和二极管 D6之间的连线;二极管D5的负极与二极管D6的负极并接后接电容El的正极,二极管D7的正极和二极管D8的正极并接后接电容El的负极;所述电容El的正极连接稳压器IC4的输入端1脚,稳压器IC4的输出端3脚分别连接 +12V电源端口、电阻R16的一端和电容E2的正极;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接稳压器IC5的输入端1脚,所述稳压器IC5的输出端3脚分别连接+5V电源端口和电容E3的正极;电容 El的负极、稳压器IC4的接地端2脚、电容E2的负极、稳压器IC5的接地端2脚和电容E3 的负极均接地; 所述控制电路的结构为插口 JO的2脚分别连接电阻RO的一端和NPN型晶体管Q3的 2脚,插口 JO的1脚接地;所述电阻RO的另一端接+5V电源端口 ;所述NPN型晶体管Q3的 1脚接控制芯片ICl的6脚,NPN型晶体管Q3的3脚接地;插口 Jl的1脚接+5V电源端口,插口 Jl的2脚串接电阻Rl后接放大器IC6的5脚, 插口 Jl的3脚接地;所述放大器IC6的6脚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和滑动变阻器Wl的一固定端,放大器IC6的7脚并接电容Cl的一端、滑动变阻器Wl的滑动端、电容C2的一端后接控制芯片ICl的11脚,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容Cl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6的一端、放大器IC6的8脚、电阻R4的一端、电容C5 的一端后接+12V电源端口,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和放大器IC6的4脚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控制芯片ICl的6脚;所述插口 J2的2脚接电阻R3的一端,插口 J2的1脚接地;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并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l的负极后接控制芯片ICl的5脚,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l 的正极、控制芯片ICl的1脚并接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ICl的9脚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滑动变阻器W2 的一固定端和滑动变阻器W2的滑动端,所述滑动变阻器W2的另一固定端接地;所述控制芯片ICl的10脚、12脚分别串接电容C4、C3后接地,控制芯片ICl的13脚、 16脚均连接+12V电源端口,控制芯片ICl的14脚、15脚分别连接端口 Port2、Portl ;所述的导通截止电路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电路第一导通截止电路和第二导通截止电路;所述第一导通截止电路的端口 Kl接端口 Port2,所述第二导通截止电路的端口 K2接端口 Portl ;第一导通截止电路的端口 K3、K4、K5、K6分别连接插口 J4的2脚、插口 J4的1 脚、插口 J5的2脚、插口 J5的1脚,第二导通截止电路的端口 K7、K8、K9、KlO分别连接插口 J6的2脚、插口 J6的1脚、插口 J7的2脚、插口 J7的1脚;所述第一导通截止电路的结构为电阻R6的一端接端口 K1,电阻R6的另一端串接发光二极管Ll后接光电耦合器IC2的1脚,所述光电耦合器IC2的2脚接地,光电耦合器IC2 的3脚串接电阻RlO后接电容E4的负极,光电耦合器IC2的4脚分别连接电阻R8的一端和PNP型晶体管Ql的1脚;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并接PNP型晶体管Ql的3脚和电容E4的正极后接二极管D3的5负极,电容E4的负极分别连接端口 K4、K6,二极管D3的正极接端口 Κ3 ;所述PNP型晶体管 Ql的2脚串接电阻R12后接端口 Κ5 ;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端口 Κ5、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端口 Κ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反馈目标即时控制方法, 有效地将电涡流加载特性向路面阻力状态靠拢,并且规避了电涡流本身机械位置和热效应对加载量的影响,使得汽车行驶阻力的模拟更加逼真,可靠,有利于汽车动力输出的开发研究以及维修过程中的性能测试。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系统图; 图4是电源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涡流机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直流电路的电路图; 图7是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8是导通截止电路的电路图。图中1为第一部件、2为第二部件、3为机架、4为惯性轮、5为转子、6为定子、7为拉压传感器、8为输出轴、9为汽车齿轮箱、10为转速传感器、11为控制器、12为液晶显示屏、 13为控制键盘、14为涡流机控制板、15为涡流机、16为PC机、17为涡流机电感线圈、18为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电涡流加载器模拟汽车行驶阻力的装置,包括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结构相同,对称布置,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之间安装有汽车齿轮箱(9)的输出轴(8);所述第一部件(1)的结构为:机架(3)上安装有转子(5),转子(5)的外部安装有定子(6),转子(5)同轴上安装有惯性轮(4),定子(6)的侧边安装有拉压传感器(7);转子(5)的中心位置安装有转速传感器(10);所述拉压传感器(7)和转速传感器(10)分别连接控制器(11)的输入端口;所述控制器(11)分别连接涡流机控制板(14)和PC机(16),控制器(11)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屏(12)和控制键盘(13);所述涡流机控制板(14)与涡流机(15)的控制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涛温德恩张光复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艾逖汽车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