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骨架的组合架体结构即承载车身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型车辆的车身骨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汽车能源紧张和道路拥挤等问题,随之演变出众多的小型汽车,主要以节能减排为目的,但传统的车身结构都采用钢板拼焊成车身骨架, 骨架重量难以降低,因此迫切需要重量较轻的车身结构,以实现节能的目的。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0404347C,公开了一种全承载车身,该全承载车身将整车用前围骨架、后围骨架、左侧围骨架、右侧围骨架、顶盖骨架和底架构成一种整体框架式的新型车身结构形式,通过各节点,利用立柱、或纵梁、或斜撑、或横梁、或弯梁、或各种板件使整车骨架前后贯通,上下相连,左右相接,骨架梁形成封闭的力环结构。该全承载车身重量较重且由于结构复杂难以保证足够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钢管形式代替传统的钢板拼焊结构的骨架结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车身骨架重量大和强度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身骨架结构,其骨架单元均为钢管做成,所述车身骨架结构包括下部底盘模块和上部车架模块,所述下部底盘模块和上部车架模块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骨架单元均为钢管做成,所述车身骨架结构包括下部底盘模块和上部车架模块,所述下部底盘模块和上部车架模块的连接点为固定连接,所述下部底盘模块比上部车架模块所用钢管的口径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龙,金爱君,李宏华,韦兴民,吴成明,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