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承载整体式骨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53732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6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承载整体式骨架结构,包括左后悬置支架、右后悬置支架、左前悬置支架、右前悬置支架和尾框架,所述左后悬置支架与右后悬置支架对称设置,左前悬置支架与右前悬置支架对称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在车架的整体结构中,采用矩形管、钢板件相结合全焊接而成,使车架整体重量减轻,从而降低了整车的采购成本,更使得车架制作过程工艺难度降低,大大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承载车架,具体是一种全承载整体式骨架结构
技术介绍
车架是跨接在汽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俗称大梁,是汽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车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现代汽车绝大多数都具有作为整车骨架的车架。目前,众所周知,客车是冲压件结构,冲压件结构是将钢板冲压成所需要的形状再拼焊而成的结构,是由横梁、纵梁、发动机前后悬置、减震器支架、传动轴吊架、前后悬架吊耳组成。而在制作的过程中工艺较为复杂,投入的设备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重量轻、生产成本低的全承载整体式骨架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承载整体式骨架结构,包括左后悬置支架、右后悬置支架、左前悬置支架、右前悬置支架和尾框架,所述左后悬置支架与右后悬置支架对称设置,左前悬置支架与右前悬置支架对称设置,左后悬置支架上方设有矩形管十五,左后悬置支架前方设有矩形管二十三;左后悬置支架位于矩形管二十五尾端上方;矩形管二十五前端上方设有左前悬置支架,左前悬置支架尾端设有矩形管二十二;矩形管二十五上方设有矩形管二十一,矩形管二十一中部上方设有空滤连接板,空滤连接板前侧设有矩形管三十四,空滤连接板尾端设有矩形管三十三,矩形管三十三和矩形管三十四均通过管路固定支架与矩形管二十一固定连接;空滤连接板上方设有矩形管三十二,矩形管三十二前端安装有水管支架;矩形管三十二上位于矩形管三十三右侧的位置固定设有稳压器支架;矩形管三十二右侧设有矩形管二十,矩形管二十前端固定设有电磁阀支架;矩形管二十前部下方设有矩形管十四,矩形管十四前端设有车架下横梁螺接钢板,矩形管十四通过车架下横梁螺接钢板与矩形管六连接;矩形管十四尾端设有矩形管二十四,矩形管二十四位于矩形管二十八尾端下方,左侧的矩形管二十八上端固定设有预埋板,右侧的矩形管二十八上端固定设有小支架;矩形管二十八尾侧设有矩形管五,矩形管五下端尾部设有后车架左加强板和后车架右加强板;后车架左加强板和后车架右加强板上方从前到后依次设有钢板B、矩形管八、后悬架气囊板加强槽型件、矩形管九、钢板C和矩形管八;矩形管五底端与矩形管二十六底端连接,矩形管二十六顶端与矩形管十七连接,矩形管十七尾部下方设有下推力杆左加强板和下推力杆右加强板,下推力杆左加强板和下推力杆右加强板通过矩形管二十七与矩形管十七进行固定;下推力杆左加强板和下推力杆右加强板上方从前到后依次设有矩形管十一、后悬架气囊板加强槽型件、上推力杆加强板和U型件;U型件尾侧设有矩形管七;矩形管十七上方设有矩形管十八,矩形管十八尾端与矩形管七中部垂直;矩形管九和矩形管十一上端均设有矩形管十,矩形管十上安装有线束捆绑支架;矩形管九和矩形管十一与矩形管十八之间均设有车架斜撑。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矩形管二十五前端左侧设有车架后尾螺接横柱B,车架后尾螺接横柱B上安装有支架;车架后尾螺接横柱B左端上方与矩形管二十九下端连接,矩形管二十九上端与矩形管十六左端连接;矩形管十六上安装有风扇支架;车架后尾螺接横柱B右端与尾框架左端连接,尾框架右端与车架后尾螺接横柱A连接;尾框架前侧左右两端均设有车架尾框加强块;车架尾框加强块后侧设有矩形管二,矩形管二外侧设有车架后尾螺接立柱。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矩形管二十一前端右侧固定安装有油路支架,两根矩形管十四后端之间安装有L型件B;后车架左加强板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后悬架稳定杆吊杆支架,后悬架气囊板加强槽型件左右两侧安装有后悬架气囊板加强板件;钢板C左右两侧安装有后悬架减振器支架;后悬架气囊板加强槽型件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气囊板;两侧矩形管十七内侧均设有钢板D;位于右侧的矩形管十七前端与位于左侧的矩形管十七后端之间设有矩形管三十一,矩形管三十一两侧设有钢板E;两根矩形管十底部之间通过横杆连接,所述横杆前侧固定有钢板F。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矩形管六为变速箱下支架,变速箱下支架左侧设有左对接支架,变速箱下支架右侧设有右对接支架,右对接支架外端上方固定设有右加强件;变速箱下支架左端与矩形管三下端连接,变速箱下支架右端与矩形管四下端连接;变速箱下支架左右两端均设有矩形管一,矩形管一上安装有车架下横梁螺接钢板。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两根矩形管十八尾端之间设有矩形管十二,矩形管十二左右两侧均设有矩形管十三,矩形管十三内侧设有矩形管三十五;矩形管十二左右两端下方均设有矩形管三十;矩形管十三下端安装有L形件A,L形件A中部安装有干燥器支架;L形件A下方设有后悬架下推力杆支座,后悬架下推力杆支座上安装有后悬架下推力杆支架,后悬架下推力杆支座尾端设有钢板A;后悬架下推力杆支座前侧左端安装有后悬架上推力杆左支座,右端安装有后悬架上推力杆右支座;后悬架下推力杆支座左右两侧均设有矩形管十九,矩形管十九上设有钢板A。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两根矩形管五下端之间固定设有缓速器支架,缓速器支架左端设有缓速器左支架,缓速器支架右端设有缓速器右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在车架的整体结构中,采用矩形管、钢板件相结合全焊接而成,使车架整体重量减轻,从而降低了整车的采购成本,更使得车架制作过程工艺难度降低,大大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四。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五。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六。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七。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八。图中:1-左后悬置支架,2-右后悬置支架,3-左前悬置支架,4-右前悬置支架,5-尾框架,6-右对接支架,7-右加强件,8-左对接支架,9-小支架,10-预埋板,11-缓速器支架,12-车架后尾螺接立柱,13-车架斜撑,14-L形件A,15-风扇支架,16-车架后尾螺接横柱A,17-后悬架下推力杆支架,18-缓速器左支架,19-矩形管一,20-车架下横梁螺接钢板,21-支架,22-水管支架,23-干燥器支架,24-车架尾框加强块,25-后悬架稳定杆吊杆支架,26-后悬架气囊板加强槽型件,27-后悬架气囊板加强板件,28-气囊板,29-后悬架减振器支架,30-后悬架下推力杆支座,31-车架后尾螺接横柱B,32-后悬架上推力杆右支座,33-后悬架上推力杆左支座,34-矩形管二,35-矩形管三,36-矩形管四,37-矩形管五,38-矩形管六,39-缓速器右支架,40-矩形管七,41-矩形管八,42-矩形管九,43-矩形管十,44-矩形管十一,45-U型件,46-变速箱下支架,47-矩形管十二,48-矩形管十三,49-矩形管十四,50-矩形管十五,51-矩形管十六,52-矩形管十七,53-矩形管十八,54-矩形管十九,55-矩形管二十,56-矩形管二十一,57-钢板A,58-矩形管二十二,59-矩形管二十三,60-矩形管二十四,61-矩形管二十五,62-L型件B,63-矩形管二十六,64-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承载整体式骨架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承载整体式骨架结构,包括左后悬置支架、右后悬置支架、左前悬置支架、右前悬置支架和尾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悬置支架与右后悬置支架对称设置,左前悬置支架与右前悬置支架对称设置,左后悬置支架上方设有矩形管十五,左后悬置支架前方设有矩形管二十三;左后悬置支架位于矩形管二十五尾端上方;矩形管二十五前端上方设有左前悬置支架,左前悬置支架尾端设有矩形管二十二;矩形管二十五上方设有矩形管二十一,矩形管二十一中部上方设有空滤连接板,空滤连接板前侧设有矩形管三十四,空滤连接板尾端设有矩形管三十三,矩形管三十三和矩形管三十四均通过管路固定支架与矩形管二十一固定连接;空滤连接板上方设有矩形管三十二,矩形管三十二前端安装有水管支架;矩形管三十二上位于矩形管三十三右侧的位置固定设有稳压器支架;矩形管三十二右侧设有矩形管二十,矩形管二十前端固定设有电磁阀支架;矩形管二十前部下方设有矩形管十四,矩形管十四前端设有车架下横梁螺接钢板,矩形管十四通过车架下横梁螺接钢板与矩形管六连接;矩形管十四尾端设有矩形管二十四,矩形管二十四位于矩形管二十八尾端下方,左侧的矩形管二十八上端固定设有预埋板,右侧的矩形管二十八上端固定设有小支架;矩形管二十八尾侧设有矩形管五,矩形管五下端尾部设有后车架左加强板和后车架右加强板;后车架左加强板和后车架右加强板上方从前到后依次设有钢板B、矩形管八、后悬架气囊板加强槽型件、矩形管九、钢板C和矩形管八;矩形管五底端与矩形管二十六底端连接,矩形管二十六顶端与矩形管十七连接,矩形管十七尾部下方设有下推力杆左加强板和下推力杆右加强板,下推力杆左加强板和下推力杆右加强板通过矩形管二十七与矩形管十七进行固定;下推力杆左加强板和下推力杆右加强板上方从前到后依次设有矩形管十一、后悬架气囊板加强槽型件、上推力杆加强板和U型件;U型件尾侧设有矩形管七;矩形管十七上方设有矩形管十八,矩形管十八尾端与矩形管七中部垂直;矩形管九和矩形管十一上端均设有矩形管十,矩形管十上安装有线束捆绑支架;矩形管九和矩形管十一与矩形管十八之间均设有车架斜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承载整体式骨架结构,包括左后悬置支架、右后悬置支架、左前悬置支架、右前悬置支架和尾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悬置支架与右后悬置支架对称设置,左前悬置支架与右前悬置支架对称设置,左后悬置支架上方设有矩形管十五,左后悬置支架前方设有矩形管二十三;左后悬置支架位于矩形管二十五尾端上方;矩形管二十五前端上方设有左前悬置支架,左前悬置支架尾端设有矩形管二十二;矩形管二十五上方设有矩形管二十一,矩形管二十一中部上方设有空滤连接板,空滤连接板前侧设有矩形管三十四,空滤连接板尾端设有矩形管三十三,矩形管三十三和矩形管三十四均通过管路固定支架与矩形管二十一固定连接;空滤连接板上方设有矩形管三十二,矩形管三十二前端安装有水管支架;矩形管三十二上位于矩形管三十三右侧的位置固定设有稳压器支架;矩形管三十二右侧设有矩形管二十,矩形管二十前端固定设有电磁阀支架;矩形管二十前部下方设有矩形管十四,矩形管十四前端设有车架下横梁螺接钢板,矩形管十四通过车架下横梁螺接钢板与矩形管六连接;矩形管十四尾端设有矩形管二十四,矩形管二十四位于矩形管二十八尾端下方,左侧的矩形管二十八上端固定设有预埋板,右侧的矩形管二十八上端固定设有小支架;矩形管二十八尾侧设有矩形管五,矩形管五下端尾部设有后车架左加强板和后车架右加强板;后车架左加强板和后车架右加强板上方从前到后依次设有钢板B、矩形管八、后悬架气囊板加强槽型件、矩形管九、钢板C和矩形管八;矩形管五底端与矩形管二十六底端连接,矩形管二十六顶端与矩形管十七连接,矩形管十七尾部下方设有下推力杆左加强板和下推力杆右加强板,下推力杆左加强板和下推力杆右加强板通过矩形管二十七与矩形管十七进行固定;下推力杆左加强板和下推力杆右加强板上方从前到后依次设有矩形管十一、后悬架气囊板加强槽型件、上推力杆加强板和U型件;U型件尾侧设有矩形管七;矩形管十七上方设有矩形管十八,矩形管十八尾端与矩形管七中部垂直;矩形管九和矩形管十一上端均设有矩形管十,矩形管十上安装有线束捆绑支架;矩形管九和矩形管十一与矩形管十八之间均设有车架斜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承载整体式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管二十五前端左侧设有车架后尾螺接横柱B,车架后尾螺接横柱B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和林陈和春康明辉刘旭李嘉熙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市明亚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