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64176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包括纵向承重梁,前梁,后梁,加强梁一,矩形钢架,加强梁二,横梁,应变检测装置和连板,所述的纵向承重梁连接在前梁与后梁之间;所述的加强梁一固定在纵向承重梁与横梁之间;所述的加强梁二连接在加强梁一的下侧;所述的矩形钢架焊接在后梁的外侧;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安装在纵向承重梁与横梁的下方;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包括纵向应变片,横向应变片,电路板,信号发射器和数据转换器,所述的纵向应变片固定在纵向承重梁底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强梁一,纵向承重梁和应变检测装置的设置,结构简单,保障整体受力平衡,及时监控应变数据,保障交通安全,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尤其涉及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运输车辆的轻量化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而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治超力度的加大,以及记重收费的全面推广和实施,超重车辆将推出市场。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是国际汽车创新工程的一个发展方向。汽车大梁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车性能的好坏。现有技术的汽车大梁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汽车大梁所用结构势必进行改进。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5417771U,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为一种汽车大梁,包括前部大梁和后部大梁,所述前部大梁和后部大梁由纵梁和横梁组成,所述前部大梁通过八字形/人字形结构与后部大梁固定连接,所述八字形/人字形结构的前部窄端与前部大梁固定连接,八字形/人字形结构后部的两个端部与后部大梁的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后部大梁的尾部两端向内收拢形成梯形结构,其中所述梯形结构的两条底中,长度大的底为第一底,另一个底为第二底;第二底与梯形的腰部的两个交点和梯形结构的第一底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加强梁,其中一个加强梁、梯形结构位于加强梁侧的腰部和梯形结构的第一底部分构成三角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

【技术保护点】
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其特征在于,该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包括纵向承重梁(1),前梁(2),后梁(3),加强梁一(4),矩形钢架(5),加强梁二(6),横梁(7),应变检测装置(8)和连板(9),所述的纵向承重梁(1)连接在前梁(2)与后梁(3)之间;所述的加强梁一(4)固定在纵向承重梁(1)与横梁(7)之间;所述的加强梁二(6)连接在加强梁一(4)的下侧;所述的矩形钢架(5)焊接在后梁(3)的外侧;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8)安装在纵向承重梁(1)与横梁(7)的下方;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8)包括纵向应变片(81),横向应变片(82),电路板(83),信号发射器(84)和数据转换器(85),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其特征在于,该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大梁包括纵向承重梁(1),前梁(2),后梁(3),加强梁一(4),矩形钢架(5),加强梁二(6),横梁(7),应变检测装置(8)和连板(9),所述的纵向承重梁(1)连接在前梁(2)与后梁(3)之间;所述的加强梁一(4)固定在纵向承重梁(1)与横梁(7)之间;所述的加强梁二(6)连接在加强梁一(4)的下侧;所述的矩形钢架(5)焊接在后梁(3)的外侧;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8)安装在纵向承重梁(1)与横梁(7)的下方;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8)包括纵向应变片(81),横向应变片(82),电路板(83),信号发射器(84)和数据转换器(85),所述的纵向应变片(81)固定在纵向承重梁(1)底面;所述的横向应变片(82)固定在横梁(7)的底面;所述的电路板(83)通过导线与纵向应变片(81)或者横向应变片(82)相连;所述的信号发射器(84)与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和春康明辉刘旭李嘉熙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市明亚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