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支撑大梁用的浇筑钢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87235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支撑大梁用的浇筑钢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板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在所述第一插孔内配合有第一钢筋件,所述第二插孔内配合有第二钢筋件,在所述第一钢筋件的外圈之间配合有第一钢筋圈,在所述第二钢筋件之间配合有第二钢筋圈,所述底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配合有主支撑钢筋件;该装置作为支撑大梁的支撑核心,通过第一钢筋圈和第二钢筋圈起到双重连接效果,可以较好的连接在混凝土之间,有效避免开裂,同时主支撑钢筋件被实现定位浇筑在地面上,对整个底板起到一个较好的定位效果,同时在浇筑完成后也可承受较大的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支撑大梁用的浇筑钢构件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中,支撑大梁的浇筑十分重要,支撑大梁用于支撑整个建筑的重量,因此对结构稳定度的要求较高。在进行支撑大梁浇筑过程中,需要事先建造钢构件,通过钢构件与混凝土的配合完成支撑大梁的浇筑,现有技术中的钢构件的结构较为简单,为几根简单的钢筋组合形式,各个钢筋之间的连接关系较差,因此整体结构较为不稳固,在浇筑完成后,容易造成支撑大梁开裂,影响建筑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支撑大梁用的浇筑钢构件,该装置作为支撑大梁的支撑核心,通过第一钢筋圈和第二钢筋圈起到双重连接效果,可以较好的连接在混凝土之间,有效避免开裂,同时主支撑钢筋件被实现定位浇筑在地面上,对整个底板起到一个较好的定位效果,同时在浇筑完成后也可承受较大的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支撑大梁用的浇筑钢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板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插孔的外圈位置处,在所述第一插孔内配合有第一钢筋件,所述第二插孔内配合有第二钢筋件,在所述第一钢筋件的外圈之间配合有第一钢筋圈,在所述第二钢筋件之间配合有第二钢筋圈,所述第一钢筋圈的内圈上设置有第一环部,所述第一钢筋件配合在所述第一环部内,所述第一钢筋件与所述第一环部之间配合有第一螺丝,所述第二钢筋圈的内圈设置有第二环部,所述第二钢筋件配合在所述第二环部内,所述第二钢筋件与所述第二环部之间配合有第二螺丝,所述底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钢筋圈的内圈处,所述底板的板面的靠近四个顶角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地面用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配合有主支撑钢筋件。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板体厚度为8mm-12mm,所述底板为钢制板件,所述底板为铸造获得,所述底板的外部的四个顶角位置处圆弧过渡。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插孔的孔径不小于所述第二插孔的孔径,所述第一钢筋件与所述第一插孔之间焊接固定,所述第二钢筋件与所述第二插孔之间焊接固定,所述第一钢筋件与所述第一插孔之间过渡配合,所述第二钢筋件与所述第二插孔之间过渡配合。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插孔的孔径,所述主支撑钢筋件贯穿所述底板,所述主支撑钢筋件与所述底板之间焊接固定,所述主支撑钢筋件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过渡配合。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通孔为阶梯孔。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底部均布有蜂窝状的浇注孔。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钢筋圈具有第一拉伸缺口,所述第二钢筋圈具有第二拉伸缺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作为支撑大梁的支撑核心,通过第一钢筋圈和第二钢筋圈起到双重连接效果,可以较好的连接在混凝土之间,有效避免开裂,同时主支撑钢筋件被实现定位浇筑在地面上,对整个底板起到一个较好的定位效果,同时在浇筑完成后也可承受较大的力,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安装较为方便,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图2为底板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阅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建筑支撑大梁用的浇筑钢构件,包括底板I,所述底板I的板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一插孔101和第二插孔102,所述第一插孔101设置在所述第二插孔102的外圈位置处,在所述第一插孔101内配合有第一钢筋件2,所述第二插孔102内配合有第二钢筋件3,在所述第一钢筋件2的外圈之间配合有第一钢筋圈201,在所述第二钢筋件3之间配合有第二钢筋圈301,所述第一钢筋圈201的内圈上设置有第一环部211,所述第一钢筋件2配合在所述第一环部211内,所述第一钢筋件2与所述第一环部211之间配合有第一螺丝212,所述第二钢筋圈301的内圈设置有第二环部311,所述第二钢筋件3配合在所述第二环部311内,所述第二钢筋件3与所述第二环部311之间配合有第二螺丝312,所述底板I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03,所述第一通孔103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通孔103位于所述第二钢筋圈301的内圈处,所述底板I的板面的靠近四个顶角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地面用的第二通孔104,所述第一通孔103内配合有主支撑钢筋件4。本专利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底板I的板体厚度为1mm,所述底板I为钢制板件,所述底板I为铸造获得,所述底板I的外部的四个顶角位置处圆弧过渡。本专利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插孔101的孔径不小于所述第二插孔102的孔径,所述第一钢筋件2与所述第一插孔101之间焊接固定,所述第二钢筋件3与所述第二插孔102之间焊接固定,所述第一钢筋件2与所述第一插孔101之间过渡配合,所述第二钢筋件3与所述第二插孔102之间过渡配合。本专利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103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插孔101的孔径,所述主支撑钢筋件4贯穿所述底板I,所述主支撑钢筋件4与所述底板I之间焊接固定,所述主支撑钢筋件4与所述第一通孔103之间过渡配合。本专利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第二通孔104为阶梯孔。本专利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底板I的底部均布有蜂窝状的浇注孔(未图示)。本专利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钢筋圈201具有第一拉伸缺口222,所述第二钢筋圈301具有第二拉伸缺口 33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作为支撑大梁的支撑核心,通过第一钢筋圈和第二钢筋圈起到双重连接效果,可以较好的连接在混凝土之间,有效避免开裂,同时主支撑钢筋件被实现定位浇筑在地面上,对整个底板起到一个较好的定位效果,同时在浇筑完成后也可承受较大的力,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安装较为方便,适合推广使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建筑支撑大梁用的浇筑钢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板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插孔的外圈位置处,在所述第一插孔内配合有第一钢筋件,所述第二插孔内配合有第二钢筋件,在所述第一钢筋件的外圈之间配合有第一钢筋圈,在所述第二钢筋件之间配合有第二钢筋圈,所述第一钢筋圈的内圈上设置有第一环部,所述第一钢筋件配合在所述第一环部内,所述第一钢筋件与所述第一环部之间配合有第一螺丝,所述第二钢筋圈的内圈设置有第二环部,所述第二钢筋件配合在所述第二环部内,所述第二钢筋件与所述第二环部之间配合有第二螺丝,所述底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对称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支撑大梁用的浇筑钢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板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插孔的外圈位置处,在所述第一插孔内配合有第一钢筋件,所述第二插孔内配合有第二钢筋件,在所述第一钢筋件的外圈之间配合有第一钢筋圈,在所述第二钢筋件之间配合有第二钢筋圈,所述第一钢筋圈的内圈上设置有第一环部,所述第一钢筋件配合在所述第一环部内,所述第一钢筋件与所述第一环部之间配合有第一螺丝,所述第二钢筋圈的内圈设置有第二环部,所述第二钢筋件配合在所述第二环部内,所述第二钢筋件与所述第二环部之间配合有第二螺丝,所述底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钢筋圈的内圈处,所述底板的板面的靠近四个顶角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地面用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配合有主支撑钢筋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巨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