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方基布(32)和下方基布(34)的外周露出并且设置有用于插入充气装置(14)的插入口(36B)的突出部(20)设置在管基布(36)的一部分上。所述充气装置通过所述插入口插入到侧面安全气囊(12)中。所述插入口的周缘部通过夹具(21)固定至所述充气装置。所述上方基布在所述上方基布的外周(32A)与所述管基布(36)重叠的区域中不缝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下方基布在所述下方基布的外周(34A)与所述管基布重叠的区域中不缝合到其自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2008-120207的日本专利申请(JP-A-2008-120207)描述了一种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在所述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充气装置通过突出部(即,安装部)中的插入口插入,所述突出部突出形成在侧面安全气囊的下方,并且通过绕着所述突出部的外侧嵌合和卷曲环状夹具而将所述充气装置气密地紧固到侧面安全气囊。然而,借助于如上所述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环状夹具将侧面安全气囊的突出部简单地卷曲到充气装置的构造,气囊的在卷曲部附近的外周被束紧且因此将难以膨胀。 结果,当侧面安全气囊接收到来自充气装置的气体供给并且因此膨胀且展开时,气体的压力会倾向于集中到卷曲部的附近。解决该问题的一种对策是增加气囊的外周轮廓的曲率半径,以使气囊在卷曲部附近不受到限制。然而,这种方法的问题是,侧面安全气囊的约束面积最终减少了相应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在所述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充气装置布置在侧面安全气囊的内部,并且当侧面安全气囊膨胀且展开时,抑制气体的压力集中到用于充气装置的插入口的附近,而不影响侧面安全气囊的囊外形。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案涉及一种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这种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包括 充气装置,其在侧面碰撞期间喷出气体;以及侧面安全气囊,其具有通过将上方基布缝合到一起而形成的上方囊部、通过将下方基布缝合到其自身而形成且位于所述上方囊部下方的下方囊部、将所述上方囊部与所述下方囊部分开的分隔部,以及管,所述管i)由管基布形成并且贯穿所述分隔部延伸至所述下方囊部侧和所述上方囊部侧,ii)具有设置在位于所述下方囊部侧的一端上的第一开口部和设置在位于所述上方囊部侧的另一端上的第二开口部,以及iii)将来自所述充气装置的气体分配到所述上方囊部和所述下方囊部。从所述上方基布和所述下方基布的外周露出的突出部设置在所述管基布的一部分上;用于所述充气装置的插入口形成在所述突出部中。所述上方基布在所述上方基布的所述外周与所述管基布重叠的区域中不缝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下方基布在所述下方基布的所述外周与所述管基布重叠的区域中不缝合到其自身。所述管基布与所述上方基布和所述下方基布中的至少一个缝合到一起,并且所述突出部中的所述插入口的周缘部通过夹具固定至所述充气装置。借助于这种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由于在侧面碰撞期间来自充气装置的气体供给到侧面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膨胀且展开。此时,来自所述充气装置的气体通过所述管分配到所述上方囊部和所述下方囊部。从所述上方基布的外周和所述下方基布的外周露出并且用于插入充气装置的插入口形成在其中的突出部设置在管基布的一部分处。所述充气装置通过该插入口插入到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中。该插入口的周缘端通过夹具紧固或保持(即,固定)至所述充气装置。 所述上方基布在所述上方基布的外周与管基布重叠的区域中不缝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下方基布在所述下方基布的外周与所述管基布重叠的区域中不缝合到其自身。因此,当充气装置启动时,侧面安全气囊还能够在所述上方基布的外周和所述下方基布的外周与所述管基布重叠的区域中膨胀。因此,在充气装置布置在侧面安全气囊的内部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当侧面安全气囊膨胀且展开时,能够抑制气体的压力集中到用于所述充气装置的所述插入口的附近,而不影响侧面安全气囊的囊外形。在上述构造中,所述管可通过如下过程来形成将已缝合到所述下方基布的管基布缝合到所述下方基布的上端部,将所述管基布沿着折叠轴线朝向车辆的前方对折,将得到的前端部沿所述管的长度方向缝合到一起,并且将所述突出部的除了所述插入口处之外的端缘缝合以使其封闭。此外,可通过将已沿着所述折叠轴线对折的所述下方基布的上端部缝合到一起来形成所述分隔部。可通过将所述上方基布的外周缝合到一起来形成所述上方囊部,并且可通过将所述下方基布的外周缝合到其自身来形成所述下方囊部。借助于这种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将所述上方囊部和所述下方囊部分开的分隔部是由所述下方基布的上部区域构成并且是通过将已沿着所述折叠轴线对折的所述下方基布的上部区域缝合到一起而形成的。结果,与侧面安全气囊的分隔部和基布分开时相比,更易于缝合具有所述上方囊部和所述下方囊部的侧面安全气囊,这使得能够提高批量生产率。而且,贯穿所述分隔部延伸至所述下方囊部侧和所述上方囊部侧以将膨胀用气体分配到所述上方囊部和所述下方囊部的所述管是通过如下过程形成为筒状的将已缝合到所述下方基布的所述管基布缝合到所述下方基布的上部区域,将该管基布沿着折叠轴线朝向车辆的前方对折,将得到的前端部沿所述管的长度方向缝合到一起,并且将所述突出部中的除了所述插入口处之外的端缘缝合以使其封闭。同时,通过将已沿着所述折叠轴线对折的所述下方基布的上部区域缝合到一起来形成所述分隔部。结果,能够提高所述上方囊部和所述下方囊部之间的气密性。通过这种方式,借助于上述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能够容易地缝合具有彼此分开的所述上方囊部和所述下方囊部的侧面安全气囊,这使得能提高批量生产率,并且还能提高所述上方囊部和所述下方囊部之间的气密性。在上述构造中,所述上方囊部可位于就座于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的胸部和肩部高度中的至少一个处,并且所述下方囊部可位于所述乘员的腰部高度处。因此,当所述侧面安全气囊在侧面碰撞期间接收到气体供给之际膨胀且展开时, 可以通过所述上方囊部来约束所述乘员的所述胸部和所述肩部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可以通过所述下方囊部来约束所述乘员的所述腰部。在上述构造中,所述插入口可形成在所述突出部的后端部中。而且,所述充气装置可经由所述插入口设置在所述管中并且布置为使得所述充气装置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垂直方向相同。此外,所述突出部可向下折叠以使所述插入口的所述周缘部嵌合所述充气装置,并且由所述夹具固定。借助于这种侧面安全气囊装置,所述插入口形成在所述管基布的所述突出部的相对于所述车辆的纵向的后端部中,并且所述充气装置通过所述插入口插入到所述管中并且布置为使得所述充气装置的纵向与所述车辆的垂直方向相同。突出部向下折叠以使所述插入口的周缘部嵌合所述充气装置,并且由所述夹具紧固或保持(即,固定)至所述充气装置。结果,可以抑制在已装配充气装置之后所述管基布的所述突出部伸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案涉及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的制造方法。这种制造方法包括将管基布缝合到下方基布的囊内表面侧;在所述下方基布的用于形成分隔部的上部区域的下端处,将上方基布的下端部缝合到囊外表面侧;将具有用于充气装置的插入口的管基布缝合到上部区域的囊内表面侧;将所述上方基布的外周和所述下方基布的外周与所述管基布重叠的区域缝合到所述管基布;通过如下过程来形成所述管将所述管基布沿着折叠轴线朝向车辆的前侧对折,将得到的前端部缝合到一起,并且将所述管基布的突出部的除了所述插入口处之外的端缘缝合以使其封闭,所述突出部从所述上方基布的外周和所述下方基布的外周露出;通过将所述下方基布沿着折叠轴线对折并且将上部区域缝合到一起来形成所述分隔部;以及通过将所述上方基布的除了与所述管基布重叠的区域处之外的外周缝合到一起来形成上方囊部,并且通过将所述下方基布的除了与所述管基布重叠的区域处之外的外周缝合到其自身来形成下方囊部。借助于这种安全气囊的制造方法,所述下方基布的上部区域用于形成分隔壁。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充气装置,其在侧面碰撞期间喷出气体;以及侧面安全气囊,其具有:上方囊部,其是通过将上方基布缝合到一起而形成的;下方囊部,其是通过将下方基布缝合到其自身而形成的,并且位于所述上方囊部的下方;分隔部,其将所述上方囊部与所述下方囊部分开;以及管,i)所述管由管基布形成,并且贯穿所述分隔部延伸到所述下方囊部侧和所述上方囊部侧,ii)所述管具有设置在位于所述下方囊部侧的一端上的第一开口部以及设置在位于所述上方囊部侧的另一端上的第二开口部,并且iii)所述管将来自所述充气装置的所述气体分配到所述上方囊部和所述下方囊部,其中:从所述上方基布和所述下方基布的外周露出的突出部设置在所述管基布的一部分上;用于所述充气装置的插入口形成在所述突出部中;所述上方基布在所述上方基布的所述外周与所述管基布重叠的区域中不缝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下方基布在所述下方基布的外周与所述管基布重叠的区域中不缝合到其自身;所述管基布与所述上方基布和所述下方基布中的至少一个缝合到一起;并且所述突出部中的所述插入口的周缘部通过夹具固定至所述充气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一人,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