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部件、电子装置以及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1500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电子部件、电子装置以及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提供容易制造的电气双层电容器等。构成电气双层电容器(1)的封装的凹状容器(2)形成有阶梯部(4)。凹状容器(2)具有包括构成凹部(13)的底部的第1底面和构成阶梯部(4)的上侧表面的第2底面的、不处于同一平面的平行的2个底面。在第1底面、第2底面上分别形成有贯通至外部且与端子(12、10)连接的金属层(11、9)。电极(6、5)分别与金属层(11、9)的上表面连接。在电极(6、5)之间设有间隔件(7),在凹部(13)中加入了电解质。封口板(3)通过接合件(8)与凹部(13)的开口部接合。电极(6、5)都设置在凹部(13)的底面,所以可通过上方的作业制造电气双层电容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涉及电气双层电容器等电化学电池。
技术介绍
电气双层电容器是通过使电解质中的离子极化来进行蓄电、通过使其放电来进行供电的器件。由于具有该蓄放电功能,电气双层电容器例如被应用于电子设备的钟表功能及半导体存储器等的备用电源、微型计算机及IC存储器等电子装置的预备电源等。尤其,可进行表面安装的电气双层电容器能够实现小型化/薄型化,所以适合于薄型的便携终端。为了应对这样的小型化/薄型化的要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如以下说明的那样,提出了在具有凹部的容器中收纳有极化用电极和电解质并利用封口板封闭了开口部的电气双层电容器。图10是现有的电气双层电容器100的剖视图。在形成有凹部150的陶瓷制凹状容器102的底面设置有金属层111,金属层111的上表面与正极电极106接合。金属层111贯通凹状容器102与凹状容器102底面的正极端子112电连接,因此,正极电极106经由金属层111与正极端子112电连接。另外,金属制的封口板103通过金属制的接合件108与凹部150的开口部接合而将凹部150封闭。在凹状容器102的侧面形成有金属层109,该金属层109将接合件108与凹状容器102底面的负极端子110连接。负极电极105与封口板103的下表面接合,经由封口板103、接合件108、金属层109与负极端子110电连接。在负极电极105与正极电极106之间设置有防止它们短路的间隔件107,另外,在凹部150中封入了电解质。并且,在对负极端子110、正极端子112施加电压时,电气双层电容器100进行蓄电,并且,通过释放该蓄电后的电荷而为了钟表功能的维持及存储器等进行供电。但是,在要将封口板103与负极电极105牢固地电连接的情况下,需要预先利用导电性粘接剂将电极粘接在封口板103上。因此,需要准备粘接正极电极106的凹状容器102和粘接负极电极105的封口板 103这2个部分并进行组装,所以,制造时的工序变得复杂,导致成品率降低。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169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容易制造的电气双层电容器等。在第1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容器,其具有空腔部,该空腔部形成有第1底面和与所述第1底面不处于同一平面的第2底面;第1导电体,其形成在所述第1底面,且贯通至外部;第2导电体,其形成在所述第2底面,且贯通至外部;第1电极,其在所述空腔部中被设置在所述第1导电体上;第2电极,其在所述空腔部中被设置在所述第2导电体上,且隔着规定距离与所述第1电极相对;以及电解质,其与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接触。在第2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提供第1方面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腔部的底面形成有具有阶梯差的阶梯部,所述第2底面由所述阶梯部的上侧表面构成。在第3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提供第1或2方面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导电体和所述第2导电体分别与形成在所述容器的底面的第1连接端子和第2连接端子连接。在第4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提供第1、2或3方面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该电子部件具备第3导电体,该第3导电体设置在所述第2电极的与所述第1电极相对的表面的背侧的表面上,并与所述第2导电体连接。在第5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提供第1 4方面中任意一个方面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分别是负极和正极,所述第2电极的表面积比所述第1电极的表面积大。在第6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提供第1 5方面中任意一个方面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阶梯部的端部的边上形成有向所述容器的上方向突起的凸部。在第7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提供第1 6方面中任意一个方面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导电体和所述第2导电体贯通所述空腔部的侧面。在第8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提供第1 6方面中任意一个方面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导电体贯通所述第1底面,所述第2导电体贯通所述第2底面。在第9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 8方面中任意一个方面所述的电子部件;蓄电单元,其在所述电子部件中蓄积电荷;发挥规定功能的其它电子部件;以及供电单元,其利用所述积蓄的电荷对所述其它电子部件进行供电。在第10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容器形成步骤,形成具有凹部的容器,该凹部形成有第1底面和与所述第1底面不处于同一平面的第2底面;导电体形成步骤,与所述容器形成步骤同时地或者在所述容器形成步骤之后,形成从所述第1底面贯通至外部的第1导电体和从所述第2底面贯通至外部的第2导电体;第1电极设置步骤,从所述凹部的开口部向所述第1导电体上设置第1电极;第2电极设置步骤,从所述凹部的开口部向所述第2导电体上,以隔着规定距离与所述第1电极相对的方式,设置第2电极;电解质供给步骤,提供与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接触的电解质;以及利用封口部件封闭所述开口部的步骤。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凹部中设置2个底面来放置电极,由此能够容易地制造电气双层电容器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双层电容器的侧面剖视图。图2是变形例1的电气双层电容器的剖视图。图3是变形例2的电气双层电容器的剖视图。图4是变形例3的电气双层电容器的剖视图。图5是变形例4的电气双层电容器的剖视图。图6是变形例4的电气双层电容器的底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以能够识别极性的方式形成了端子形状的例子的图。图8是变形例5的电气双层电容器的剖视图。图9是变形例6的电气双层电容器的剖视图。图10是现有的电气双层电容器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电气双层电容器2凹状容器3 封口板4阶梯部5 电极6 电极7间隔件8接合件9金属层10 端子11金属层12 端子13 凹部14阶梯部15突起部18导电体19接合区域21贯通电极22贯通电极25贯通电极26贯通电极31接合件100电气双层电容器102凹状容器103 封口板105负极电极106正极电极107间隔件108接合件109金属层110负极端子111金属层112正极端子150 凹部具体实施例方式(1)实施方式的概要构成电气双层电容器1的封装的凹状容器2(图1)形成有阶梯部4。由此,凹状容器2具有由构成凹部13的底部的第1底面和构成阶梯部4的上侧表面的第2底面组成的不处于同一平面的、平行的2个底面。在第1底面、第2底面上分别形成有贯通至外部而与端子12、10连接的金属层11、 9。并且,电极6、5分别与金属层11、9的上表面连接。在电极6、5之间设置有间隔件7,另外,在凹部13中封入了电解质。封口板3通过接合件8与凹部13的开口部接合,由凹部13和封口板3形成了空腔部(腔)。这样,因为电极6、5都设置在凹部13的底面,所以,能够通过来自上方的作业制造电气双层电容器1。因此,制造作业变得简单,能够实现生产性的提高以及成品率的提高。(2)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参照附图来说明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的电化学电池。此外,以下,作为实施方式,以电气双层电容器为例进行说明,但电子部件也可以是非水电解质电池等其它种类的电化学电池。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双层电容器1的侧面剖视图。电气双层电容器1具有长方体形状,关于大小,高度是1 左右,宽度和长度是5X5左右。电气双层电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容器,其具有空腔部,该空腔部形成有第1底面和与所述第1底面不处于同一平面的第2底面;第1导电体,其形成在所述第1底面,且贯通至外部;第2导电体,其形成在所述第2底面,且贯通至外部;第1电极,其在所述空腔部中被设置在所述第1导电体上;第2电极,其在所述空腔部中被设置在所述第2导电体上,且隔着规定距离与所述第1电极相对;以及电解质,其与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玉地恒昭佐藤凉篠田勇渡边俊二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