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制品与金属制品之间的连接方法,尤其涉及到一种金属制品与金属制品间的铆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采用铆接方式有冷镦、冷碾压、无腔铆接、拉铆。前三种铆接方式不适合空心铆接,拉铆是利用铆接件的塑性变形夹紧基材,铆接用金属件需要经过冷镦、退火、 机械加工、表面处理等工序加工而成,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延伸率,铆接时需专用工具, 因此拉铆用金属件对材料的要求高,加工成本高。现有根据材料塑性变形的原理如申请号/ 专利号200810219846所述,先将需要铆接两金属件在铆接点处进行预处理,采用空穴涨角的方法在铆接点处金属材料相互填充完成铆接,其缺点在于铆接处点接触,接触面小,对薄板材料的铆接强度差,密封性能差,另外对无法进行预处理的金属件则不适用,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金属件与金属件间的铆接结构。利用金属件的塑性变形的原理,让相互铆接的金属件同时产生塑性变形而牢固结合在一起。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件与金属件间的铆接结构,包括金属件A和金属件B,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件A采用翻孔结构,所述的金属件B采用一端缩口结构,缩口端形成有台阶,在所述的金属件A翻孔结构的内腔尺寸与金属件B缩口结构的一端外形尺寸吻合。所述的金属件B缩口的一端可插入金属件A的翻孔中至金属件B缩口形成的台阶处。所述的金属件A和金属件B通过金属件B缩口的一端涨形扩口密封铆接在一起。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接触面积大,导向性能好,位置精确,垂直度高;铆接牢固, 气密性好;方法简单,经济实用。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一种金属件A与金属件B间的铆接结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件与金属件间的铆接结构,包括金属件A和金属件B,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件A采用翻孔结构,所述的金属件B采用一端缩口结构,缩口端形成有台阶,在所述的金属件A翻孔结构的内腔尺寸与金属件B缩口结构的一端外形尺寸吻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保全,陈开利,罗荣军,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市新康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