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件与铆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3836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铆接件与铆接结构,其主接体,具有至少一铆接件,该铆接件的断面形状的轮廓线具有至少一与其重心点距离相对较长的第一间距,以及至少一与其重心点距离相对较短的第二间距;其副接体,具有对应该铆接件的数量以及断面形状的铆接孔。据此能在铆接的过程中限制该副接体的转动,藉以避免该副接体与该主接体相对铆接不稳固的缺陷。(*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铆接结构,更详而言之,涉及一种结合副接 体与主接体的铆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日新月异,各种例如为电脑、服务器等电子设备的 组装愈来愈精密,如何有效提高效率,显然已成为目前业界所观注的 焦点。以服务器为例,因其多半具有大量的硬件装置及各种零部件, 故使得如何安置及固定该硬件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常见的固定技 术中,使用铆接手段达到固定目的的方式较为普遍。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的铆接结构示意图,且该现有的铆接结构是 例如为应用于服务器等电子设备的机箱上安装弹性片,如图所示,现有的铆接结构包括服务器的机箱1以及装设于机箱1上的弹性片3。具 体言之,是于该机箱l上冲压多个圆形铆接头ll,并于该弹性片3上 开设对应该圆形铆接头11的铆接孔3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该机箱 1的铆接头11穿设于弹性片3的铆接孔31中,经击压该铆接头11, 使该铆接头11产生变形以抵接该铆接孔31周缘,从而该弹性片3夹 掣于该服务器的机箱1上。但是,此种设计虽可将该弹性片3固定于该服务器的机箱1上, 但因为该铆接头11及铆接孔31皆采用圆形结构,由于圆形结构在轴 向的不稳定性,如图所示,即该弹性片3存在朝方向A或者方向B转 动的问题,进而造成组装或拆卸上的不便,严重者更会造成该弹性片3 脱落。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釆用的圆形铆接头11易引起转动的问题,现有 的解决方案是在服务器的机箱1上冲压形成一凸体13,并于该弹性片 3开设一开孔33以配合该凸体13,以令该凸体13套合该开孔33以配 合铆接点限制该弹性片3产生转动。此种结构虽可解决铆接于该机箱1上的弹性片3产生转动,但在铆接过程中多增加一个结合点不但会增 加材料、工时等费用,增加制作成本,同时亦占用电子设备额外空间, 尤其是对于服务器之类的高密集度的电子设备而言,更加突显出现有 铆接结构的问题所在。为解决上述铆接结构的缺点,现有技术还有提供具有多个铆接点 的铆接结构,通过该多个铆接点上所设置铆接件,以克服如上述的弹 片等构件于铆接时所产生的转动问题,然此种多个铆接点的设置同样 会面对增加制作成本以及占用电子设备额外空间的缺点。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种种缺点的铆接结构, 从而使该铆接结构稳定性强且不易产生转动,同时亦可降低制造成本、 提高空间利用率,实为相关领域的业者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 限制铆接结构在铆接时产生转动的铆接件与铆接结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增强铆接点的稳定性的铆 接件与铆接结构。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省利用空间并节约制造成本 的铆接件与铆接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铆接件, 该铆接件的特征在于其断面形状的轮廓线具有至少一与其重心点距离 相对较长的第一间距,以及至少一与其重心点距离相对较短的第二间 距。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铆接结构,包括主接体,具有至少 一铆接件,该铆接件的断面形状的轮廓线具有至少一与其重心点距离 相对较长的第一间距,以及至少一与其重心点距离相对较短的第二间 距;以及副接体,具有对应该铆接件的数量以及断面形状的铆接孔。如上所述,本技术的铆接结构的特征在于提供一断面为非圆 形的铆接件,且该断面为非圆形的铆接件结构是指弧形结构以及多边 形结构所组群组之一者,由此设计以避免现有技术中易出现的铆接结 构于铆接时铆接不稳固的缺陷,且还可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空间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铆接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A及图2B为本技术的铆接件与铆接结构的较佳实施的结 构示意图。 元件符号简单说明1机箱11铆接头13凸体2主接体、机箱22铆接件22a第一间距22b第二间距3弹性片31铆接孔33开孔4副接体、弹片42铆接孔A、 B转动方向X重心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 术人员可由本技术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它优 点与功效。本技术亦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具体实例加以施行或应用, 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实用新 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再者,以下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而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 新型的基本构想,遂附图中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元件而非按照 实际实施时的元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元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变更,且其元件布局型态可能更为复 杂。请参阅图2A及图2B,图2A及图2B为本技术的铆接部与铆接 结构的较佳实施例所绘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铆接结 构为铆接一副接体4于一主接体2上,在本实施例中,该主接体2为 服务器(server)的机箱,该副接体4为装设于该服务器的机箱2的 弹片,但并不局限于此,其它具有铆接结构的装置亦适合本技术。 该主接体2至少具有一铆接件22,该铆接件22为直接于服务器的机箱 2上经冲压手段获得,较佳地,该铆接件22为一空心凸体。本实用新 型的铆接件的特征在于其断面形状的轮廓线具有至少一与其重心点X 距离相对较长的第一间距22a,以及至少一与其重心点距离相对较短的 第二间距22b的铆接件22。于本技术的铆接结构中,该铆接件22于铆接时,因受限于上 述的断面形状的轮廓线的形状与结构,故可限制该副接体4的转动。 如图2A所示,该铆接件22转动时,该第一间距于该方向A或B朝该 第二间距转动时,于铆接处会产生相对方向A或B反向的挡止力,以 使该铆接结构于铆接过程中能维持稳固性。同理,在图2B中所示的本 技术的铆接件与铆接结构,亦能实现在铆接过程中能维持稳固性。较佳者,该铆接件22的断面是选自弧形结构以及多边形结构的其 中一者。于本实施例中,该弧形结构可例如为扇形或椭圆形的其中一 者,该多边形结构则可例如为规则多边形结构或为不规则多边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铆接件22可由该主接体2冲压成形。而在其它 实施例中,该铆接件22可例如为通过焊接、黏接、锁固等方式固接于 该主接体2上。该副接体4为装设于该服务器的机箱2的弹片,该弹片4具有一 铆接孔42,于本实施例中,该铆接孔42为相对该铆接件22的断面结 构设置。综上所述,由于本技术的铆接件与铆接结构能避免现有技术 中釆用圆形铆接点易产生的轴向转动问题,同时亦无霱增设其它结合 点,故能在不增加制作成本以及铆接结构设置空间的前提下,提高铆 接结构与铆接过程中的稳固性。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 限制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 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技术的权 利保护范围,应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为依据。权利要求1.一种铆接件,该铆接件的特征在于其断面形状的轮廓线具有至少一与其重心点距离相对较长的第一间距,以及至少一与其重心点距离相对较短的第二间距。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件,其特征在于该铆接件为一空 心凸体。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件,其特征在于该铆接件的断面 形状选自弧形结构以及多边形结构的其中一者。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件,其特征在于该铆接件为冲压 成形。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铆接件,该铆接件的特征在于:其断面形状的轮廓线具有至少一与其重心点距离相对较长的第一间距,以及至少一与其重心点距离相对较短的第二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剑锋郑再魁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