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钣金铆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4178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03:00
一种便携式钣金铆接装置,包括液压泵、管道组件、液压驱动器、铆钉夹及控制开关;第一气管连接高压气源与控制开关的进气孔;第二气管的一端与控制开关的出气孔相连,另一端与液压泵的进气口连接;控制开关控制第一气管与第二气管的通断;液压管的一端与液压泵的回油孔连接,另一端与液压驱动器的液压管接口连接;液压驱动器包括驱动壳体、活塞头、活塞杆、活塞回位弹簧及液压管接口,液压管接口与驱动壳体的空腔连通,活塞杆一端伸出驱动壳体外部,活塞头可活动地安装于驱动壳体的空腔内;铆钉夹与液压驱动器连接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轻,产生的铆接压力大,适应于汽车钣金修复中的薄板金属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装配和钣金修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气动液压增力、针对薄板金属结构的铆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械零配件装配及其修复过程中,常常有不同的装备和修复工艺,以确保零配件的可用性。特别是汽车制造及修理行业中,由于装配及修复的复杂性,往往需要设计很多种工艺方案。汽车零部件种类繁多,并且国内汽车修理市场正在日益扩张,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设计一些新的工艺和装置来完成各种各样零配件的装备和修复。例如涉及到汽车钣金修复中金属薄板的组装连接工艺:如果仅仅使用一些简单的铆接方法,不能让金属板之间很好的结合而产生铆接作用,或者作用不明显,严重的还会失效,直接影响其整体性能,进一步会对汽车的安全性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如果用传统的焊接工艺,其操作过程相对复杂,在对一些小的金属薄板部件进行修复的过程灵活性不够,而且焊接过程需要大电流,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资源的节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气动液压增力栗应用到铆接工艺中,便携式钣金铆接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种便携式钣金铆接装置,包括液压栗、管道组件、液压驱动器、铆钉夹及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管道组件包括液压管、第一气管以及第二气管;第一气管一端与高压气源相连,另一端与控制开关的进气孔相连;第二气管的一端与控制开关的出气孔相连,另一端与液压栗的进气口连接;控制开关控制第一气管与第二气管的通断;液压管的一端与液压栗的回油孔连接,另一端与液压驱动器的液压管接口连接;液压驱动器包括驱动壳体、活塞头、活塞杆、活塞回位弹簧及所述液压管接口,液压管接口与驱动壳体的空腔连通,活塞杆一端伸出驱动壳体外部,另外一端与活塞头固定连接,活塞头可活动地安装于驱动壳体的空腔内,活塞回位弹簧套设于活塞杆上,一端抵顶驱动壳体内壁,另外一端抵顶活塞头;铆钉夹与液压驱动器连接配合。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控制阀体、控制阀芯、控制阀芯复位弹簧,控制阀体内开设有气道,气道在控制阀体外壁上形成所述进气孔及出气孔,控制阀体内开设有与气道相交的阀孔,阀孔内安装控制阀芯,控制阀芯上开设有可将气道导通的通气孔控制阀芯复位弹簧安装于阀孔内,一端抵顶控制阀芯,另外一端抵顶阀孔内壁。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阀体内开设的气道为有“U”字形。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液压栗包括栗体、三通、栗体端盖、液压活塞、液压栓、活塞复位弹簧、第一钢球、第一复位弹簧、弹簧托片;栗体上部开设有较宽的活塞腔,在活塞腔的下方开设有相对较窄的主回油通路,主回油通路上端与活塞腔连通;栗体的上端安装栗体端盖,栗体端盖的中部开设有贯通的槽孔,三通的第一通口插入槽孔,三通的第二通口作为液压栗的进气口;液压活塞安装于活塞腔,液压活塞下部中央开设有装配槽,装配槽内安装液压栓;液压栓包括弹簧顶片、栓体及顶杆,弹簧顶片固定于栓体的上端,顶杆为栓体向下延伸并收窄而形成;栓体上套设有活塞复位弹簧,活塞复位弹簧一端抵顶活塞腔底部内壁,另一端抵顶弹簧顶片;主回油通路包括上部的栓体配合槽、中部的顶杆穿设孔及下部的第一钢球装配孔;第一钢球设置于第一钢球装配孔内,其上端可以封堵顶杆穿设孔的下端开口,下端抵顶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的下端抵顶弹簧托片,弹簧托片固定安装于栗体上;液压栓的顶杆伸入主回油通路内并抵顶第一钢球;栗体下部在主回油通路的一侧纵向开设有所述回油孔及横向通道,横向通道一端与主回油通路的第一钢球装配孔连通,另一端与回油孔上端连通。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液压栗还包括第二钢球、第二复位弹簧以及钢球托,所述回油孔的空间结构呈“凸”字结构;钢球托固定安装于回油孔内,钢球托的上端安装有第二钢球,第二复位弹簧一端抵顶第二钢球,另一端抵顶回油孔的顶端内壁。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铆钉夹包括夹具体以及铆接配件;夹具体呈U型结构,两侧上端相对开设有第一螺栓孔以及第二螺栓孔;铆接配件包括铆钉座、冲头以及钻孔头,在第二螺栓孔上安装有铆钉座,第一螺栓孔上安装有冲头,冲头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便携式钣金铆接装置,结构简单,重量轻,产生的铆接压力大,适应于汽车钣金修复中的薄板金属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铆接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铆接装置中液压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铆接装置中液压驱动器及控制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铆接装置中铆钉夹的主视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铆接装置,包括液压栗100、管道组件200、液压驱动器300、铆钉夹400及控制开关500 ο液压栗100通过管道组件200连接液压驱动器300,液压驱动器300与铆钉夹400驱动连接。参见图2所示,液压栗100包括栗体101、三通102、栗体端盖103、液压活塞104、液压栓105、活塞复位弹簧106、第一钢球107、第一复位弹簧108、弹簧托片109、第二钢球110、第二复位弹簧111以及钢球托112。栗体101上部开设有较宽的活塞腔1011,在活塞腔1011的下方开设有相对较窄的主回油通路1012,主回油通路1012上端与活塞腔1011连通。栗体101的上端内壁边缘设有卡圈1013,在卡圈1013的下方安装有栗体端盖103,卡圈1013向下抵顶栗体端盖103。栗体端盖103的中部开设有贯通的槽孔1031,三通102的第一通口插入槽孔1031,另外两个通口位于栗体端盖103的上方。栗体端盖103下方的活塞腔1011内安装液压活塞104,液压活塞104下部中央开设有装配槽,装配槽内安装液压栓105,液压栓105包括弹簧顶片1051、栓体1052及顶杆1053,弹簧顶片1051固定于栓体1052的上端,顶杆1053为栓体1052向下延伸并收窄而形成。栓体1052上套设有活塞复位弹簧106,活塞复位弹簧106—端抵顶活塞腔1011底部内壁,另一端抵顶弹貪顶片1051 ο主回油通路1012包括上部的栓体配合槽、中部的顶杆穿设孔及下部的第一钢球装配孔。第一钢球107设置于第一钢球装配孔内,其上端可以封堵顶杆穿设孔的下端开口,下端抵顶第一复位弹簧108,第一复位弹簧108的下端抵顶弹簧托片109,弹簧托片109固定安装于栗体101上。液压栓105的顶杆1053伸入主回油通路1012内并抵顶第一钢球107。栗体101下部在主回油通路1012的左侧开设有纵向回油孔1015及横向通道1014,回油孔1015的空间结构呈“凸”字结构,横向通道1014的一端与主回油通路1012的第一钢球装配孔连通,另一端与回油孔1015上端连通。回油孔1015内安装有第二钢球110、第二复位弹簧111以及钢球托112,钢球托112固定安装于回油孔1015内,钢球托112的上端安装有第二钢球110,第二钢球110的上方安装第二复位弹簧111,第二复位弹簧111 一端抵顶第二钢球110,另一端抵顶回油孔1015的顶端内壁。参见图3所示,液压驱动器300包括驱动壳体301、壳体封头302、活塞杆305、活塞头306以及活塞回位弹簧308。驱动壳体301—端开设有活塞杆孔3011,另外一端开口并与壳体封头302固定连接,壳体封头302端部设置有液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便携式钣金铆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钣金铆接装置,包括液压泵、管道组件、液压驱动器、铆钉夹及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管道组件包括液压管、第一气管以及第二气管;第一气管一端与高压气源相连,另一端与控制开关的进气孔相连;第二气管的一端与控制开关的出气孔相连,另一端与液压泵的进气口连接;控制开关控制第一气管与第二气管的通断;液压管的一端与液压泵的回油孔连接,另一端与液压驱动器的液压管接口连接;液压驱动器包括驱动壳体、活塞头、活塞杆、活塞回位弹簧及所述液压管接口,液压管接口与驱动壳体的空腔连通,活塞杆一端伸出驱动壳体外部,另外一端与活塞头固定连接,活塞头可活动地安装于驱动壳体的空腔内,活塞回位弹簧套设于活塞杆上,一端抵顶驱动壳体内壁,另外一端抵顶活塞头;铆钉夹与液压驱动器连接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溪李健平叶玉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