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身钣金件上的铆接螺母以及车身钣金件,该铆接螺母包括:螺母本体、贯穿所述螺母本体的具有内螺纹的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螺母本体的一端部的外边缘上的铆接限位凸台,所述螺母本体的外壁由与所述铆接限位凸台连接的端部开始向另一端部渐进变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用于车身钣金件上的螺母的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身钣金件上的铆接螺母以及车身钣金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螺栓和螺母的组合将汽车电器、动力、内外饰等零件安装在车身钣金件上。在安装上述零件之前,需要预先采用凸焊工艺将螺母固定在车身钣金件上。采用凸焊工艺固定螺母时,首先需要采用预冲孔冲压工序,在车身钣金件上预冲与螺母相配套的螺栓过孔,然后采用螺母与车身钣金件凸焊的连接工序,将螺母焊接在车身钣金件上。上述用于固定螺母的凸焊工艺具有两道工序,因而安装效率不高,且预冲孔冲压工序和凸焊的连接工序时,螺母与预冲孔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不同的螺母之间的相对位置均容易产生误差,导致安装精度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身钣金件上的铆接螺母以及车身钣金件,能够提高用于车身钣金件上的螺母的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身钣金件上的铆接螺母,包括螺母本体、贯穿所述螺母本体的具有内螺纹的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螺母本体的一端部的外边缘上的铆接限位凸台,所述螺母本体的外壁由与所述铆接限位凸台连接的端部开始向另一端部渐进变粗。优选的,所述铆接限位凸台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用于抗扭转的凸齿。优选的,所述螺母本体为锥状圆柱体。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身钣金件,包括车身钣金件本体以及铆接在所述车身钣金件本体上的铆接螺母,所述铆接螺母包括螺母本体、贯穿所述螺母本体的具有内螺纹的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螺母本体的一端部的外边缘上的铆接限位凸台,所述螺母本体的外壁由与所述铆接限位凸台连接的端部开始向另一端部渐进变粗,所述螺母本体嵌入所述车身钣金件本体内部,所述铆接限位凸台位于所述车身钣金件本体的外表面上。优选的,所述铆接限位凸台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用于抗扭转的凸齿。优选的,所述螺母本体为锥状圆柱体。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现有技术中的将螺接螺母应用到车身钣金件上的结构方式需要预冲孔冲压工序和凸焊的连接工序两道工序,而,本技术中的将铆接螺母应用到车身钣金件上的结构方式仅需要铆接一个工序就可以完成冲孔和连接,因而能够有效提高螺母的安装效率;(2)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凸焊工艺时,如果车身结构设计较小,则会出现焊接空间不足的问题,本技术中铆接工艺则不受车身结构的限制;(3)铆接工艺在室温下进行,因而能够避免凸焊工艺中螺母或钣金件受热变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凸焊工艺产生的焊渣的污染;(4)现有技术中的将螺接螺母应用到车身钣金件上的结构方式,螺母与预冲孔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不同的螺母之间的相对位置均容易产生误差,而,本技术中的将铆接螺母应用到车身钣金件上的结构方式,能够保证螺母与预冲孔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精确度,且可以同时进行多个螺母的固定工作,从而能够保证不同的螺母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精确度,因而能够有效提高螺母的安装精度;(5)铆接工艺采用钣金挤压入槽的方式固定螺母,避免因焊接质量不稳定造成的拉脱力和扭转力变化较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身钣金件上的铆接螺母的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身钣金件上的铆接螺母的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身钣金件上的铆接螺母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铆接螺母的铆接模具的运行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考图I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身钣金件上的铆接螺母包括螺母本体101、贯穿所述螺母本体101的具有内螺纹的通孔102以及设置在所述螺母本体101的一端部(本实施例中也称为上端部)的外边缘上的铆接限位凸台103,所述螺母本体101的外壁由与所述铆接限位凸台103连接的端部(即上端部)开始向另一端部(即下端部)渐进变粗。也就是说,螺母本体101的外壁从上端部开始向下端部逐渐变粗,此时,螺母本体101的外壁与铆接限位凸台103的下表面之间会形成一倒槽104。当将铆接螺母铆接到车身钣金件上时,螺母本体101嵌入车身钣金件本体内部,而铆接限位凸台103则位于车身钣金件本体的外表面上,此时,螺母本体101的外壁与铆接限位凸台103的下表面之间的倒槽104可以容纳铆接螺母时被挤入的钣金,从而使得铆接螺母能够紧固在钣金件上。将铆接螺母铆接到车身钣金件上后,就可以使用具有与通孔102上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的螺栓,将汽车电器、动力、内外饰等零件安装在车身钣金件上。安装在车身钣金件上的零件有可能会因为汽车的行驶,而对螺母产生高拉脱力和高扭转力,使得螺母发生扭转。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铆接螺母可以在铆接限位凸台103的下表面上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用于抗扭转的凸齿105。为了更方便地将螺母本体101铆接到车身钣金件上,本技术的铆接螺母的螺母本体101可以为锥状圆柱体,锥状圆柱体形状的螺母本体101的外壁较为光滑,因而在铆接时能够更方便、快速地嵌入车身钣金件上。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身钣金件,该车身钣金件包括车身钣金件本体以及铆接在所述车身钣金件本体上的铆接螺母,所述铆接螺母包括螺母本体、贯穿所述螺母本体的具有内螺纹的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螺母本体的一端部的外边缘上的铆接限位凸台,所述螺母本体的外壁由与所述铆接限位凸台连接的端部开始向另一端部渐进变粗,所述螺母本体嵌入所述车身钣金件本体内部,所述铆接限位凸台位于所述车身钣金件本体的外表面上。为了克服上述对铆接螺母产生的拉脱力和扭转力,本技术的铆接螺母可以在铆接限位凸台的下表面上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用于抗扭转的凸齿。为了更方便地将螺母本体铆接到车身钣金件上,本技术的铆接螺母的螺母本体可以为锥状圆柱体,锥状圆柱体形状的螺母本体的外壁较为光滑,因而在铆接时能够更方便、快速地嵌入车身钣金件上。在钣金件上进行螺母的铆接,是利用铆接模具来实现的,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用于铆接螺母的铆接模具的运行过程示意图,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 :将用于铆接的螺母100放置在模具的导向杆401上,将钣金件200放置在模具的托料块402上。步骤B :模具上模403向下运动,将螺母100压紧在钣金件200上,并保证螺母100压在正确的位置上;另外,导向杆401由于受到钣金件200的挤压向上运动,向上运动的导向杆401挤压铆接模具中的弹簧或氮缸等弹性部件404,使得弹性部件404压缩。步骤C :模具上模403继续向下运动,弹性部件404弹性恢复,向下推动导向杆401,导向杆401推动螺母100向下运动,向下运动的导向杆401的端部穿过钣金件,向下运动的螺母100嵌入钣金件内部,从而同时完成冲压和铆接两个工序。步骤D :模具上模403反向运动,将导向杆401推出工作区域,至此完成一次铆接。另外,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提供具有多个的导向杆的铆接模具,同时进行多个螺母的固定工作。上述将铆接螺母应用到车身钣金件上的结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的将螺接螺母应用到车身钣金件上的结构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现有技术中的将螺接螺母应用到车身钣金件上的结构方式需要预冲孔冲压工序和凸焊的连接工序两道工序,而,本技术中的将铆接螺母应用到车身钣金件上的结构方式仅需要铆接一个工序就可以完成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身钣金件上的铆接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母本体、贯穿所述螺母本体的具有内螺纹的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螺母本体的一端部的外边缘上的铆接限位凸台,所述螺母本体的外壁由与所述铆接限位凸台连接的端部开始向另一端部渐进变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宁,魏玉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