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化钨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50246 阅读:5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碳化钨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将原料紫钨在40~50m3/h的强氢气流中还原,还原温度为600~800℃,装舟量为350~550g/舟,获得平均粒度≤50nm的钨粉;采用粒度≤100nm的炭黑进行配碳,与所述钨粉、抑制剂一起置于球磨机中球磨;然后碳化,碳化温度1500~1550℃,碳化时间10~20分钟,然后快速冷却,获得平均粒度≤200nm的碳化钨粉;其中纳米炭黑、氧化钒、氧化铬在球磨混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6.40~6.60%、0.20%~0.35%、0.45%~0.65%,余量为钨粉;球磨中使用惰性气体作保护气体;球磨机加置水套;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高温碳化技术,碳化时间短且碳化完全,稳定性好,粒度细小均匀,易于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纳米碳化钨的制备。
技术介绍
纳米硬质合金不仅硬度高、耐磨性好,而且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其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己广泛用于制造微型钻、精密工模具和难切削加工领域,纳米硬质合金的开发是硬质合金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为机械制造、信息技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纳米硬质合金生产的基础原料——纳米碳化钨,其制备与性能对纳米硬质合金的生产影响很大,并几乎成为纳米硬质合金生产的瓶颈,为此,许多国家的企业、研究机构等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如“一种纳米级钨粉及碳化钨粉的制备方法” (CN200410009568. 6),采用高温、高压空气、超音速喷雾热转换法先制成纳米级103粉末,用 H2还原成纳米W02.9兰钨粉,进而制成有包覆薄膜的纳米兰钨粉末,再低温还原出平均粒径 (SOnm的钨粉,然后将钨粉与纳米碳黑粉混合,在980 1000°C碳化,制成纳米WC粉,再用超高速层间剪切机破碎桥接团粒,旋液分级,离心沉淀,干燥,制成平均粒径< 90nm的WC 粉末。又如论文“低温快速碳化制备纳米WC粉体及表征”(《机械工程材料》,2010年9月) 采用工业化生产技术,以纳米钨粉和炭黑为原料,在1 050°C低温条件下快速碳化15 min 制备了纳米WC粉体,通过XRD、EDS、SEM和FESEM等方法分析了纳米WC粉体的物相、成分、 形貌和粒径,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WC粉体平均粒径为68. 9 nm。由于上述纳米碳化钨的制备采用的都是低温,即都是在1000度左右的温度下碳化,前者碳化时间长,采用有机物为碳源或者作为隔离剂,导致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后者虽然纯度较高,但依然含有少量的W2C和游离碳等杂质,这是因为它采用的低温快速碳化法,因反应物活性低,导致碳化不完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规模化生产、碳化完全的纳米碳化钨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将原料紫钨在40 50m3/h的强氢气流中还原,还原温度为60(T800°C,装舟量为 350 550g/舟,获得平均粒度< 50 nm的钨粉;(2)采用粒度<100 nm的纳米炭黑进行配碳,与所述钨粉、抑制剂一起置于球磨机中球磨;(3)将获得的球磨混合物置于碳化炉中进行碳化,碳化温度1500 1550°C,碳化时间 10^20分钟,然后在2 3小时内快速冷却到室温,获得平均粒度< 200 nm的纳米碳化钨粉。作为改进,纳米炭黑、氧化钒、氧化铬在球磨混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 6. 40 6· 60%、0. 20% 0· 35%,0. 45% 0· 65%,余量为钨粉。作为进一步改进,球磨中使用惰性气体作保护气体;球磨机加置水套。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紫钨为原料,将其置于温度为600 800°C的40 50 m3/h的强氢气流中,在强氢气流中进行紫钨还原、降低装舟量,可以降低还原气氛中的水含量并迅速消除水蒸汽对还原过程的影响,从而获得粒度均勻的纳米级钨粉,其平均粒度小于50纳米。 而使用纳米炭黑可以提高碳化过程中碳的活性,有利于大量成核,得到细的碳化钨;进一步采用合适比例的炭黑与抑制剂氧化钒、氧化铬,得到更细的碳化钨。采用高温、短时间碳化, 大幅度地提高碳化过程中各反应物的活性,更有利于大量成核,从而获得粒度极细的纳米碳化钨,而快速冷却,则使得反应物迅速脱离反应状态以阻止已形成的碳化钨粒子的长大, 从而获得粒度均勻的纳米碳化钨粉末。本专利技术采用高温碳化技术,其碳化时间短,但碳化完全,稳定性好,易于大规模生产。在球磨过程中往球磨机中充入氮气或氩气等惰性气体,并使用带水套的球磨进行球磨,防止了配碳球磨中温度升高而使W粉氧化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纳米碳化钨的典型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在连续式还原炉中,将氢气流量调至40m3/h,温度为750°C,将紫钨置于舟皿中,其装舟量为500g/舟,每隔15分钟将其推入还原炉中进行还原。将还原获得的平均粒度46nm的钨粉,与IOOnm的炭黑、氧化钒、氧化铬加入带水套的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其中纳米炭黑占6. 50%,氧化钒占0. 35%,氧化铬占0. 55%,余量为钨粉,球磨时间为10小时。 球磨时加入氮气,也可以是氩气或其他惰性气体;球磨机加设水套,以防混合料温度过高导致料的氧化(以下实施例均相同)。将球磨好的混合物放入碳化炉中进行碳化,其碳化温度为1500°C,碳化时间为10分钟,而后快速冷却,即得到粒度为120nm的均勻纳米碳化钨, 其物理性能见表1,典型电镜照片见图1。实施例2 在连续式还原炉中,将氢气流量调至50m3/h,温度为700°C,将紫钨置于舟皿中,其装舟量为350g/舟,每隔15分钟将其推入还原炉中进行还原。将还原获得的平均粒度46nm的钨粉,与SOnm的炭黑、氧化钒、氧化铬加入带水套的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其中纳米炭黑占6. 50%,氧化钒占0. 35%,氧化铬占0. 55%,余量为钨粉,球磨时间为10小时。 将球磨好的混合物放入碳化炉中进行碳化,其碳化温度为1500°C,碳化时间为10分钟,而后快速冷却,即得到粒度为98nm的均勻纳米碳化钨,其物理性能见表1,典型电镜照片见图 1。实施例3 在连续式还原炉中,将氢气流量调至50m3/h,温度为60(TC,将紫钨置于舟皿中,其装舟量为350g/舟,每隔15分钟将其推入还原炉中进行还原。将还原获得的平均粒度46nm的钨粉,与50nm的炭黑、氧化钒、氧化铬加入带水套的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其中纳米炭黑占6. 40%,氧化钒占0. 3%,氧化铬占0. 50%,余量为钨粉,球磨时间为10小时。将球磨好的混合物放入碳化炉中进行碳化,其碳化温度为1520°C,碳化时间为10分钟,而后快速冷却,即得到粒度为90nm的均勻纳米碳化钨,其物理性能见表1,典型电镜照片见图1。实施例4 在连续式还原炉中,将氢气流量调至50m3/h,温度为80(TC,将紫钨置于舟皿中,其装舟量为350g/舟,每隔15分钟将其推入还原炉中进行还原。将还原获得的平均粒度46nm的钨粉,与IOOnm的炭黑、氧化钒、氧化铬加入带水套的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其中纳米炭黑占6. 60%,氧化钒占0. 35%,氧化铬占0. 55%,余量为钨粉,球磨时间为10小时。 将球磨好的混合物放入碳化炉中进行碳化,其碳化温度为1550°C,碳化时间为20分钟,而后快速冷却,即得到粒度为140nm的均勻纳米碳化钨,其物理性能见表1,典型电镜照片见图1。实施例5 在连续式还原炉中,将氢气流量调至40m3/h,温度为800度,将紫钨置于舟皿中,其装舟量为^Og/舟,每隔15分钟将其推入还原炉中进行还原。将还原获得的平均粒度46nm的钨粉,与SOnm的炭黑、氧化钒、氧化铬加入带水套的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其中纳米炭黑占6. 50%,氧化钒占0. 20%,氧化铬占0. 45%,余量为钨粉,球磨时间为10小时。 将球磨好的混合物放入碳化炉中进行碳化,其碳化温度为1500°C,碳化时间为15分钟,而后快速冷却,即得到粒度为ISOnm的均勻纳米碳化钨,其物理性能见表1,典型电镜照片见图1。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碳化钨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 将原料紫钨在40 ~50 m3/h的强氢气流中还原,还原温度为600~800℃,装舟量为350~550g/舟,获得平均粒度≤50 nm的钨粉;(2)采用粒度≤100 nm的纳米炭黑进行配碳,与所述钨粉、抑制剂一起置于球磨机中球磨;(3)将获得的球磨混合物置于碳化炉中进行碳化,碳化温度1500 ~1550℃,碳化时间10~20分钟,然后在2~3小时内快速冷却到室温,获得平均粒度≤200 nm的纳米碳化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碳化钨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将原料紫钨在40 50m3/h的强氢气流中还原,还原温度为60(T800°C,装舟量为 350 550g/舟,获得平均粒度< 50 nm的钨粉;(2)采用粒度<100 nm的纳米炭黑进行配碳,与所述钨粉、抑制剂一起置于球磨机中球磨;(3)将获得的球磨混合物置于碳化炉中进行碳化,碳化温度1500 1550°C,碳化时间 10^20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军文吴旭杨金海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