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25231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前车(100)和后车(200),前车(100)的上车与后车(200)的上车之间连接有连接梁(300),其中,前车(100)包括前车架(101)、前转台(103)、前中心回转支承(104)和周边支承,前中心回转支承(104)设置在前车架(101)与前转台(103)之间,使前转台(103)能够相对于前车架(101)旋转,周边支承设置在前车架(101)与前转台(103)之间并位于前中心回转支承(104)的周围。通过上述前中心回转支承和周边支承可以为前车的上车提供巨大的支撑力和抗侧翻能力,从而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起重机在进行大型作业时具备较好的工作平稳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起重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履带起重机在进行大型作业时,如运输大型设备时,有时会采用两个履带起重机联合作业的方式,即采用了前车(前面的履带起重机)和后车(后面的履带起重机) 组合作业的方式,前车的上车与后车的上车通过连接梁连接,通过后车行走来带动前车的上车回转。图1示出了现有起重机的上车与下车之间的一种回转机构,该回转机构包括中心销1和环绕中心销1设置的多个平面止推轴承2,中心销1分别与上车3和下车4连接, 上车3可绕中心销1回转。现有起重机的前、后车均采用上述回转机构。上述回转机构为摩擦式回转,平面止推轴承2在局部范围受偏载时容易变形、出现故障,抗侧翻能力差,回转阻力矩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能力大、抗侧翻能力强的起重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前车和后车,所述前车的上车与所述后车的上车之间连接有连接梁,其中,所述前车包括前车架、前转台、前中心回转支承和周边支承,所述前中心回转支承设置在所述前车架与所述前转台之间,使所述前转台能够相对于所述前车架旋转,所述周边支承设置在所述前车架与所述前转台之间并位于所述前中心回转支承的周围。优选地,所述后车包括后车架、后转台和后中心回转支承,所述后中心回转支承设置在所述后车架与所述后转台之间,使所述后转台能够相对于所述后车架旋转。优选地,所述前中心回转支承包括前第一回转部分、前第二回转部分和多个前滚柱,所述前第二回转部分环绕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设置,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前第二回转部分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有前容纳空间,所述多个前滚柱安装在所述前容纳空间中,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和前第二回转部分中的一个与所述前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和前第二回转部分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前转台固定连接;所述后中心回转支承包括后第一回转部分、后第二回转部分和多个后滚柱,所述后第二回转部分环绕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设置,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后第二回转部分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有后容纳空间,所述多个后滚柱安装在所述后容纳空间中,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和后第二回转部分中的一个与所述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和后第二回转部分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后转台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前滚柱沿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和前第二回转部分的周向设置三圈, 该三圈前滚柱分别位于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和前第二回转部分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后滚柱沿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和后第二回转部分的周向设置三圈,该三圈后滚柱分别位于所述后第一回转部分和后第二回转部分的上部、中部和下部。4优选地,所述前第二回转部分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后第二回转部分的外周表面均为无齿式的。优选地,所述周边支承包括环形轨道和环轨支承,所述环形轨道设置在所述前车架上,所述环轨支承设置在所述环形轨道上并能够随着所述前转台沿着所述环形轨道滚动。优选地,所述环轨支承包括支架和通过支承轮轴安装在所述支架下部的支承轮。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第一级平衡梁,该第一级平衡梁的中部与所述前转台枢轴连接,该第一级平衡梁的两端的两侧分别枢轴连接有第二级平衡梁,该第二级平衡梁的中部与所述第一级平衡梁枢轴连接,且该第二级平衡梁的两端分别枢轴连接有第三级平衡梁,该第三级平衡梁的中部与所述第二级平衡梁枢轴连接,且该第三级平衡梁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支承轮。优选地,所述支承轮套装在所述支承轮轴上,所述支承轮轴与所述支承轮之间安装有滚动轴承。优选地,所述支承轮的外端连接有端盖,该端盖套装在所述支承轮轴上,与所述支承轮轴和支承轮共同形成空间,所述滚动轴承位于所述空间中。优选地,所述支承轮轴与所述支承轮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形密封圈,所述支承轮轴与所述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二环形密封圈。优选地,所述环轨支承为两个,该两个环轨支承在所述环形轨道上对称分布。优选地,所述连接梁连接在所述前车的前转台与所述后车的后转台之间。通过上述前中心回转支承和周边支承可以为前车的上车提供巨大的支撑力和抗侧翻能力,从而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起重机在进行大型作业时具备较好的工作平稳性和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起重机的上车与下车之间的回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起重机的前车的部分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起重机的前车的去掉前转台以上部分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起重机的前车的前中心回转支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起重机的前车的环轨支承的主视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起重机的前车的环轨支承的俯视示意图;图8是沿图6中A-A线剖开的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起重机的后车的后中心回转支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 中心销;2 平面止推轴承;3 上车;4 下车;100 前车;200 后车;300 连接梁;101 :前车架;201 后车架;102 环形轨道;103 :前转台;203 后转台;104 前中心回转支承;204 后心回转支承;105 环轨支承;106 前第一回转部分;206 后第一回转部分; 107 前第二回转部分;207 后第二回转部分;108 :前滚柱;208 :后滚柱;109 销;209 配重;110 前润滑油接口 ;210 后润滑油接口 ; 122 润滑油接口 ; 111 支架;112 支承轮轴; 113 支承轮;114 第一级平衡梁;115 第二级平衡梁;116 第三级平衡梁;117 滚动轴承; 118 端盖;119 第一环形密封圈;120 第二环形密封圈;121 空间;123 内隔圈;124 外隔圈;125 锁紧螺母;126 止动垫圈;127 容纳槽;128 前履带;228 后履带。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2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前车100和后车(配重车)200,所述前车100的上车与所述后车200的上车之间连接有连接梁300,其中,所述前车100包括前车架101、前转台103、前中心回转支承104和周边支承,所述前中心回转支承104设置在所述前车架101与所述前转台103之间,使所述前转台103能够相对于所述前车架101旋转,所述周边支承设置在所述前车架101与所述前转台103之间并位于所述前中心回转支承104的周围。通过上述前中心回转支承104和周边支承可以为前车100的上车提供巨大的支撑力和抗侧翻能力,从而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起重机在进行大型作业时具备较好的工作平稳性和安全性。为了提高前中心回转支承104的承载能力并减小摩擦阻力,如图5所示,优选地, 所述前中心回转支承104包括前第一回转部分106、前第二回转部分107和多个前滚柱 108,所述前第二回转部分107环绕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106设置,所述前第一回转部分106 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前第二回转部分107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有前容纳空间(未显示),所述多个前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前车(100)和后车(200),所述前车(100)的上车与所述后车(200)的上车之间连接有连接梁(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100)包括前车架(101)、前转台(103)、前中心回转支承(104)和周边支承,所述前中心回转支承(104)设置在所述前车架(101)与所述前转台(103)之间,使所述前转台(103)能够相对于所述前车架(101)旋转,所述周边支承设置在所述前车架(101)与所述前转台(103)之间并位于所述前中心回转支承(104)的周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纯新刘权高一平何光辉林新喻言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