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4372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6 0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起重机包括:动臂(10),具有长度可变的结构;以及起伏装置(11),转动动臂(10)使其相对于机身起伏,其中,起伏装置(11)包括将拉索(30)的一端连接于动臂(10)的前端部的连接装置(32),动臂(10)的前端部(13)具有在动臂(10)竖立的状态下朝向后方的背面(21)和在该动臂竖立的状态下朝向前方的腹面(22),连接装置(32)具有:结合部(36),与拉索(30)的一端结合;以及支撑装置(38),设置于前端部(13),以使结合部(36)位于向与腹面(22)相反的一侧离开前端部(13)的背面(21)的位置的方式,支撑该结合部(36),支撑装置(38)具有保持结合部(36)的保持部件(49),该保持部件(49)允许结合部的位置在与动臂的轴心及动臂的转动轴正交的第一方向上变更为多个不同的位置。

Crane

\u672c\u53d1\u660e\u7684\u8d77\u91cd\u673a\u5305\u62ec\uff1a\u52a8\u81c2(10)\uff0c\u5177\u6709\u957f\u5ea6\u53ef\u53d8\u7684\u7ed3\u6784\uff1b\u4ee5\u53ca\u8d77\u4f0f\u88c5\u7f6e(11)\uff0c\u8f6c\u52a8\u52a8\u81c2(10)\u4f7f\u5176\u76f8\u5bf9\u4e8e\u673a\u8eab\u8d77\u4f0f\uff0c\u5176\u4e2d\uff0c\u8d77\u4f0f\u88c5\u7f6e(11)\u5305\u62ec\u5c06\u62c9\u7d22(30)\u7684\u4e00\u7aef\u8fde\u63a5\u4e8e\u52a8\u81c2(10)\u7684\u524d\u7aef\u90e8\u7684\u8fde\u63a5\u88c5\u7f6e(32)\uff0c\u52a8\u81c2(10)\u7684\u524d\u7aef\u90e8(13)\u5177\u6709\u5728\u52a8\u81c2(10)\u7ad6\u7acb\u7684\u72b6\u6001\u4e0b\u671d\u5411\u540e\u65b9\u7684\u80cc\u9762(21)\u548c\u5728\u8be5\u52a8\u81c2\u7ad6\u7acb\u7684\u72b6\u6001\u4e0b\u671d\u5411\u524d\u65b9\u7684\u8179\u9762(22)\uff0c\u8fde\u63a5\u88c5\u7f6e(32)\u5177\u6709\uff1a\u7ed3\u5408\u90e8(36)\uff0c\u4e0e\u62c9\u7d22(30)\u7684\u4e00\u7aef\u7ed3\u5408\uff1b\u4ee5\u53ca\u652f\u6491\u88c5\u7f6e(38)\uff0c\u8bbe\u7f6e\u4e8e\u524d\u7aef\u90e8(13)\uff0c\u4ee5\u4f7f\u7ed3\u5408\u90e8(36)\u4f4d\u4e8e\u5411\u4e0e\u8179\u9762(22)\u76f8\u53cd\u7684\u4e00\u4fa7\u79bb\u5f00\u524d\u7aef\u90e8(13)\u7684\u80cc\u9762(21)\u7684\u4f4d\u7f6e\u7684\u65b9\u5f0f\uff0c\u652f\u6491\u8be5\u7ed3\u5408\u90e8(36)\uff0c\u652f\u6491\u88c5\u7f6e(38)\u5177\u6709\u4fdd\u6301\u7ed3\u5408\u90e8(36)\u7684\u4fdd\u6301\u90e8\u4ef6(49)\uff0c\u8be5\u4fdd\u6301\u90e8\u4ef6(49)\u5141\u8bb8\u7ed3\u5408 The position of the part is changed to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first direction orthogonal to the rotation axis of the movable arm and the rotation axis of the 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起重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
技术介绍
以往,己知有具备起伏自如地设置的动臂和使该动臂起伏的起伏装置的起重机。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此种起重机的一例。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起重机中,动臂的基端部以能够绕沿着机身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该起重机的机身的前部。在机身上的动臂的后方位置设置有活动桅杆(livemast),在其后方的位置还设置有高桅杆(highmast)。活动桅杆和高桅杆的基端部以能够绕沿着机身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转动的方式,分别安装于机身,由此,该活动桅杆和高桅杆能够以它们的基端部为中心分别转动。在动臂的前端部的前面一侧设置有顶部连杆(toplink)。用于悬吊吊载的吊钩经由吊钩绳索(hookrope)从设置于该顶部连杆的顶部滑轮垂下。在动臂的前端部的后面一侧固定设置有悬挂索连杆(pendantlink)。该悬挂索连杆的后端与活动桅杆的前端部经由相当于拉索(guyline)的悬挂索相连接。而且,动臂绳索卷挂在设置于高桅杆的前端部的滑轮和设置于活动桅杆的前端部的滑轮上,由设置于机身的绞盘卷绕/放出该动臂绳索。利用绞盘卷绕动臂绳索,由此活动桅杆向后方转动,使得活动桅杆的前端部接近高桅杆的前端部侧。随之,悬挂索向后方受到拉拽,并且由该悬挂索向后方拉拽动臂的前端部,使得动臂竖立。在该起重机中,利用从动臂的前端部向后方突出的悬挂索连杆,使悬挂索的连接位置处于向后方离开动臂前端部的位置,由此,使作为悬挂索的张力与吊载负荷的合力而作用于动臂的压缩力的作用位置靠近动臂的轴心。由此,使动臂能够承受大压缩力,从而提高起重机的起吊能力。起重机一般使用长度可变的结构的动臂,根据起吊作业的内容或作业现场的状况等,将动臂的长度变更为适当的长度。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的起重机,虽然通过设置悬挂索连杆提高了起吊能力,但是在减小了动臂长度的情况下,有可能必须降低起吊能力。另外,在增大了动臂长度的情况下,会产生拉起放倒状态的动臂所需的拉力增大这另外一个问题。具体来说,在减小了动臂长度的情况下,悬挂索的延伸方向与吊载负荷的作用方向之间的角度增大,因此,压缩力的作用位置变成向前方离开动臂轴心的位置,弯曲力矩增大,结果必须降低起吊能力以抑制动臂的弯曲。另一方面,在增大了动臂长度的情况下,在动臂大致水平地放倒的状态下,悬挂索与动臂轴心之间的角度减小,因此,悬挂索的拉力的垂直分量减小,结果需要更大的悬挂索的拉力来拉起动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43288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既能够提高起吊能力,又能够减小拉起动臂所需的拉力。本专利技术的起重机包括:机身;动臂,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所述机身,并且具有长度可变的结构;以及起伏装置,转动所述动臂使其相对于所述机身起伏,其中,所述起伏装置包括:拉索;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动臂的前端部,将所述拉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动臂的前端部;以及拉索操作装置,通过向后方拉拽所述拉索使所述动臂竖立,通过向前方送出所述拉索来放倒所述动臂,所述动臂的前端部具有在所述动臂竖立的状态下朝向后方的背面和在所述动臂竖立的状态下朝向前方的腹面,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结合部,与所述拉索的一端相结合;以及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前端部,以使所述结合部位于向与所述腹面相反的一侧离开所述前端部的所述背面的位置的方式支撑所述结合部,所述支撑装置具有保持所述结合部的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允许所述结合部的位置在与所述动臂的轴心及所述动臂的转动轴正交的第一方向上变更为多个不同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起重机的侧视图,其表示动臂处于竖立状态的情况。图2是图1所示的起重机的动臂前端部的放大图。图3是表示使用了长度比图1所示的起重机的动臂的长度更大的动臂时所采用的拉索偏位连杆(guylineoffsetlink)的形态的相当于图2的图。图4是比较例的起重机的侧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起重机中作用于动臂的压缩力与图4所示的比较例的起重机中作用于动臂的压缩力之间的差异的动臂前端部的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起重机的侧视图,其表示动臂处于放倒状态的情况。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起重机的侧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起重机的动臂前端部的放大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起重机的动臂前端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6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起重机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起重机包括机身6,该机身6具有能够自我行驶的下部行驶体2和以能够绕纵轴回转的方式搭载于下部行驶体2的上部回转体4。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下部行驶体2是履带式下部行驶体,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轮式下部行驶体。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方”及“后方”是指上部回转体4的前方及后方。即,图1中的右方相当于“前方”,图1中的左方相当于“后方”。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宽度方向”相当于上部回转体4的宽度方向,是指水平方向且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宽度方向”相当于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如图1所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起重机包括:动臂10,以绕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转动轴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机身6的上部回转体4;以及起伏装置11,转动该动臂10使其相对于上部回转体4起伏。动臂10是具有格构式结构且沿着某个方向延伸的格构式动臂。动臂10被构成为可以变更其轴向的长度。该动臂10具有动臂主体12和动臂头部13。动臂主体12构成动臂10的大部分,其由具有格构式结构的多个单位动臂14相连接而形成。该动臂主体12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即基端部相当于动臂10的基端部,其被安装于上部回转体4的前端部。动臂主体12的基端部以能够绕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转动轴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上部回转体4。由此,动臂10能够以动臂主体12的基端部为支点而起伏。各单位动臂14具有四根主材15和将这些主材15彼此连接的多根格构材16。此外,因为各图中从侧面观察的状态示出动臂10,所以各图中仅示出了四根主材15中的两根主材15。在与动臂10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各主材15设置在相当于矩形的四个顶点的各位置。动臂10的轴心10a通过与该动臂10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四根主材15间的正中央,并沿着动臂10的长边方向延伸。相邻的单位动臂14的相对应的主材15彼此以可分离的方式相连接。通过变更单位动臂14的连接根数,或将使用的单位动臂14变更为轴向长度不同的单位动臂,能够变更动臂10的轴向长度。动臂头部13安装于动臂主体12的与基端部相反侧的端部,并形成动臂10的前端部。动臂头部13是本专利技术的动臂的前端部的一例。如图1所示,动臂头部13具有:背面21,在动臂10竖立的状态下朝向后方;腹面22,在该状态下朝向前方;以及前端面23,在该状态下朝向上方。顶部滑轮25以能够绕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水平轴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动臂头部13的腹面22侧的部分。如图1所示,吊钩装置27经由吊索26从该顶部滑轮25向下方垂下。吊钩装置27包括可旋转的图中省略的吊钩滑轮。从搭载于上部回转体4的图中省略的吊起绞盘抽出的吊索26卷挂在该吊钩滑轮与顶部滑轮25上。由吊起绞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起重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动臂,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所述机身,并且具有长度可变的结构;以及起伏装置,转动所述动臂使其相对于所述机身起伏,其中,所述起伏装置包括:拉索;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动臂的前端部,将所述拉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动臂的前端部;以及拉索操作装置,通过向后方拉拽所述拉索使所述动臂竖立,通过向前方送出所述拉索来放倒所述动臂,所述动臂的前端部具有在所述动臂竖立的状态下朝向后方的背面和在所述动臂竖立的状态下朝向前方的腹面,所述连接装置具有:结合部,与所述拉索的一端相结合;以及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前端部,以使所述结合部位于向与所述腹面相反的一侧离开所述前端部的所述背面的位置的方式支撑所述结合部,所述支撑装置具有保持所述结合部的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允许所述结合部的位置在与所述动臂的轴心及所述动臂的转动轴正交的第一方向上变更为多个不同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7.29 JP 2014-1536491.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动臂,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所述机身,并且具有长度可变的结构;以及起伏装置,转动所述动臂使其相对于所述机身起伏,其中,所述起伏装置包括:拉索;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动臂的前端部,将所述拉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动臂的前端部;以及拉索操作装置,通过向后方拉拽所述拉索使所述动臂竖立,通过向前方送出所述拉索来放倒所述动臂,所述动臂的前端部具有在所述动臂竖立的状态下朝向后方的背面和在所述动臂竖立的状态下朝向前方的腹面,所述连接装置具有:结合部,与所述拉索的一端相结合;以及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前端部,以使所述结合部位于向与所述腹面相反的一侧离开所述前端部的所述背面的位置的方式支撑所述结合部,所述支撑装置具有保持所述结合部的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允许所述结合部的位置在与所述动臂的轴心及所述动臂的转动轴正交的第一方向上变更为多个不同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各个不同的位置的多个保持部,各保持部分别可装卸地保持所述结合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崎和之栗原慎吾
申请(专利权)人:神钢建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