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该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副卷扬、副起升钢丝绳、臂架、副起重钩(10),其中,所述起重机还包括通过安装座(20)固定到所述副起重钩(10)上方的一个滑轮(30),所述副起升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所述副卷扬上,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30)以固定到所述臂架上。因此,在副起重钩的上方通过安装座固定一个滑轮,即,副起升钢丝绳通过一个动滑轮和副起重钩吊起重物,从而可以实现主臂两倍率工况作业,在最大单绳拉力受限的情况下,提高起吊能力,提高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起重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起重机受起升钢丝绳最大单绳拉力的限制,使用主臂工况作业时,用户往往起吊相对最大额定起重量的中大吨位重物,使用副臂工况作业时,用户选择起吊为不超过钢丝绳最大单绳拉力的小吨位重物。考虑用户使用需求,当起吊相对最大额定起重量的中小吨位重物时,用副臂单倍率工况起吊,钢丝绳的最大单绳拉力已经不能满足,此时若继续用主臂工况起重钩起吊作业,由于主起重钩自身较重,滑轮组倍率为3倍率及以上,导致起升速度下降,工作效率降低,起吊能力下降。而为适用副臂工况作业,副起重钩均为单倍率副起重钩。这样,55吨汽车起重机起吊较小吨位重物(一般为5吨以下),使用主臂+副臂工况下的副起重钩作业,受最大单绳拉力的限制,最大起吊重物仅为5吨及以下,不能满足用户起吊8吨左右的重物。从现有技术的两种起吊装置来看,主臂作业工况下,不同臂长不同倍率下只能使用主起重钩作业,其倍率均为3倍率及以上倍率工况。在起吊小吨位重物时选择12倍率、10倍率、或3倍率及以上的其他倍率,起升速度减慢,加上主起重钩自身偏重,使得作业效率大大降低;使用主臂+副臂工况单倍率作业时,受单绳拉力的限制,最大起吊能力有时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可以提高起吊中小吨位的起吊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副卷扬、副起升钢丝绳、臂架、副起重钩,其中,所述起重机还包括通过安装座固定到所述副起重钩上方的一个滑轮,所述副起升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所述副卷扬上,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以固定到所述臂架上。优选地,所述安装座包括固定在所述滑轮两侧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安装有支撑所述滑轮的滑轮轴,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还安装有位于所述滑轮轴下部的连接销轴,所述副起重钩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销轴上。优选地,所述连接销轴上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副起重钩两侧的限位套。优选地,所述滑轮轴的超出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外壁的端部分别形成有卡槽,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外壁上分别固定有卡止件,该卡止件卡接到所述卡槽中。优选地,所述滑轮轴形成为空心轴,所述卡槽形成为台阶形状,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内壁上分别焊接有加强板,所述卡止件形成为固定板,该固定板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并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加强板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端分别形成为对称的弧形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均形成有围绕所述滑轮轴间隔设置的多个减重孔。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螺栓,每个所述连接螺栓上套设有隔套,以调整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安装有围绕所述滑轮间隔设置的多个挡绳棍。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关于所述滑轮的竖直中心线对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副起重钩的上方通过安装座固定一个滑轮,即,副起升钢丝绳通过一个动滑轮和副起重钩吊起重物,从而可以实现主臂两倍率工况作业,在最大单绳拉力受限的情况下,提高起吊能力,提高作业效率。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副起重钩和安装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安装座在安装滑轮状态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安装座在安装滑轮状态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沿线A-A截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滑轮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副起重钩20安装座21第一安装板22第二安装板220减重孔23滑轮轴230卡槽24连接销轴240限位套25卡止件26加强板27连接螺栓28隔套29挡绳棍290弹簧卡30滑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相对于起重机正常工作时的状态,“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副卷扬、副起升钢丝绳、臂架、副起重钩10,其中,起重机还包括通过安装座20固定到副起重钩10上方的一个滑轮30,副起升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副卷扬上,另一端绕过滑轮30以固定到臂架上。换言之,滑轮30其实为一个动滑轮,例如,副起升钢丝绳的另一端可以依次绕过导向滑轮、臂尖滑轮后向下绕过滑轮30后,向上延伸直至固定到起重机的臂架上,例如,可以固定到副臂上。因此,使用主臂臂尖滑轮工况下,在副起重钩10的上方通过安装座固定一个滑轮30,即,副起升钢丝绳通过一个动滑轮和副起重钩10吊起重物,从而可以实现主臂两倍率工况作业,在最大单绳拉力受限的情况下,提高起重机的副起重钩的起吊能力,提高作业效率,此外,还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副起重钩10的资源,无需再重新开发另一款带钩头的两倍率起吊装置,大大节省成本。作为安装座20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安装座20包括固定在滑轮30两侧的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之间安装有支撑滑轮30的滑轮轴23,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之间还安装有位于滑轮轴23下部的连接销轴24,副起重钩10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销轴24上。其中,为便于滑轮30转动灵活,不产生卡滞现象,滑轮30和滑轮轴23之间设置一个轴承。滑轮轴23和连接销轴24可以分别焊接到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上,为便于维修起吊装置的零部件,滑轮轴23和连接销轴24是可拆卸地连接到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上的,换言之,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上分别形成有滑轮轴安装孔和连接销轴安装孔。为便于副起重钩10吊起重物后相对于连接销轴24沿其轴向窜动,如图2所示,连接销轴24上设置有分别位于副起重钩10两侧的限位套240。因此,通过夹持在副起重钩10两侧的限位套240可以提高起重机的起吊重物的平稳性能。为便于将滑轮轴23稳固安装到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上,防止滑轮轴23轴向窜动和径向转动,如图3至图5所示,滑轮轴23的超出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的外壁的端部分别形成有卡槽230,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的外壁上分别固定有卡止件25,该卡止件25卡接到卡槽230中。即,通过固定在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上的卡止件25和卡槽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副卷扬、副起升钢丝绳、臂架、副起重钩(10),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还包括通过安装座(20)固定到所述副起重钩(10)上方的一个滑轮(30),所述副起升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所述副卷扬上,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30)以固定到所述臂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副卷扬、副起升钢丝绳、臂架、副起重
钩(10),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还包括通过安装座(20)固定到所述副
起重钩(10)上方的一个滑轮(30),所述副起升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所述
副卷扬上,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30)以固定到所述臂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0)包
括固定在所述滑轮(30)两侧的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所
述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之间安装有支撑所述滑轮(30)的
滑轮轴(23),所述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之间还安装有位
于所述滑轮轴(23)下部的连接销轴(24),所述副起重钩(10)可转动地
连接在所述连接销轴(2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销轴(24)
上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副起重钩(10)两侧的限位套(240)。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轴(23)
的超出所述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的外壁的端部分别形成有
卡槽(230),所述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的外壁上分别固定
有卡止件(25),该卡止件(25)卡接到所述卡槽(230)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盼,刘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