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肝素黄杆菌肝素酶I、II、III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979730 阅读:8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肝素黄杆菌肝素酶I、II、III的制备方法,以肝素黄杆菌为原料,将肝素黄杆菌接到种子培养基中培养、再接到发酵培养基、离心收集沉淀、沉淀超声破碎、离心得到肝素黄杆菌肝素酶I、II、III的粗酶液,先将粗酶液通过一次SP-Sepharose?FF层析分离为酶II和酶I、III,再将酶I、III再次过SP-Sepharose?FF分离为肝素酶I和肝素酶III;将得到的酶I和酶III分别各再过SP-Sepharose?FF两次,纯化得到高纯度的肝素酶I和III;将得到的酶II分别过HEP-Sepharose?4B、HA-Ultrogel、SP-Sepharose?FF,得到高纯度的肝素酶I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肝素酶I、II、III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由氯化钙全程保护之下、并含肝素缓冲液洗脱的特殊层析分离技术制备肝素酶I、II、III的方法。
技术介绍
肝素酶是指一类能够特异性裂解肝素和类肝素主链糖苷键的酶,最初是从肝素黄杆菌中发现并分离出来的,其后,又陆续在一些微生物和动物组织中发现存在肝素酶。肝素酶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清除血液中残存肝素、防止凝血、生产低分子肝素、研究肝素的结构。目前有学术论文报道的肝素酶大约有10多种,得到较为细致研究的只有来自肝素黄杆菌的3种酶,分别是肝素酶I、肝素酶II、肝素酶III。肝素酶I、II、III分别是分子量大约 43、78、66kd的单体蛋白质,其等电点均在9. 0左右,应用和研究非常广泛。肝素酶的纯化工作有许多研究报道,但因肝素酶是一种很容易失活的酶,已报道的纯化工艺中大都存在活性损失很大、收率低等缺点。Yang等人(J Biol Chem, 1985, 260(3) :1849-1857)用羟基磷灰石吸附/洗脱处理、QAE-葡聚糖柱层析、等电聚焦、凝胶过滤等四步纯化,制得纯肝素酶I,活性收率大约;Daniel等人(J Bio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肝素黄杆菌肝素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肝素酶的粗酶液的发酵制备:将肝素黄杆菌从平板或斜面上刮取两环菌接到50ml种子培养基中,23℃,150rpm,培养1天,然后按5%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23℃,150rpm,培养2-3天。菌液10000rpm,4℃离心15-30分钟,收集沉淀,悬浮在100ml、50mM Tris-HCl①缓冲液中,冰浴超声1小时;4℃,10000rpm,离心30min,向其中滴加0.5g/ml的鱼精蛋白8ml,搅拌,4℃,10000rpm,离心30min,上清即为粗酶液;(2)粗酶的SP柱分离:将步骤(1)所得粗酶液上一根用10-50mM的Tri...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小来史绍鹏李锂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普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