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抗坏血酸-2-磷酸酯钠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950808 阅读:6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抗坏血酸-2-磷酸酯钠的制备方法,特征是,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将L-抗坏血酸、无水氯化钙加入去离子水中,溶解后形成混悬液,控制混悬液的温度为0~20℃;(2)向混悬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5~9,控制混悬液的温度保持在0~20℃;(3)向混悬液中加入三偏磷酸钠,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10~12,反应2~5小时后得到反应物,控制反应温度为20~40℃;(4)将反应物经纳滤膜过滤,纳滤膜进口的温度为150~180℃,纳滤膜出口的温度为50~70℃;过滤得到的滤液经喷雾干燥机干燥,即得到所述的L-抗坏血酸-2-磷酸酯钠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采用有机溶剂,加快了磷酸酯化反应速度,缩短了反应时间,简化操作程序,而且对环境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L-抗坏血酸衍生物的制备领域。
技术介绍
L-抗坏血酸(又称维生素C,Vc,)是一种众所周知的皮肤美白剂,它能促进胶原的合成,减少色素形成,抑制异常色素沉着,有助于消除雀斑和老年斑。但Vc不稳定,在受热、潮湿和金属离子存在下,极易被氧化变色并失去活性,因此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的使用受到限制。L-抗坏血酸-2-磷酸酯钠是一种L-抗坏血酸衍生物,其将2位羟基衍生为磷酸酯可提高Vc的稳定性,所形成的衍生物被体内广泛存在的磷酸酯酶水解后能再生 Vc,因而已成为饲料添加剂、食品强化剂和高级化妆品增白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有价值的精细化学品。迄今为止,主要有两类抗坏血酸磷酸酯化的方法。一类是以三氯氧磷为磷酸酯化剂(如欧洲公开专利388869和5869 及美国专利4179445),其主要产物是L-抗坏血酸-2-单磷酸酯盐,副产物主要有L-抗坏血酸-3-磷酸酯盐和2-焦磷酸酯盐及双(抗坏血酸)-2,2’ - 二磷酸酯盐。该方法反应产物需要繁杂的纯化过程,并且无法以简单的方法如喷雾干燥转化所有的反应产物。第二类是利用多磷酸盐(如三偏磷酸钠)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磷酸酯化(如美国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抗坏血酸-2-磷酸酯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将L-抗坏血酸、无水氯化钙加入去离子水中,L-抗坏血酸、无水氯化钙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05~0.2∶1~4,溶解10~60min后形成混悬液,控制混悬液的温度为0~20℃;(2)向混悬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5~9,控制混悬液的温度保持在0~20℃;(3)向经步骤(2)处理后的混悬液中加入三偏磷酸钠,三偏磷酸钠与L-抗坏血酸的质量比为0.3~0.8∶1;再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10~12,反应2~5小时后得到反应物,控制反应温度为20~40℃;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用量与L-抗坏血酸的质量比为0.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抗坏血酸-2-磷酸酯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将L-抗坏血酸、无水氯化钙加入去离子水中,L-抗坏血酸、无水氯化钙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 0. 05 0. 2 1 4,溶解10 60min后形成混悬液,控制混悬液的温度为0 20°C ;(2)向混悬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5 9,控制混悬液的温度保持在0 20 0C ;(3)向经步骤( 处理后的混悬液中加入三偏磷酸钠,三偏磷酸钠与L-抗坏血酸的质量比为0. 3 0. 8 1 ;再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10 12,反应2 5小时后得到反应物,控制反应温度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建兴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跨克微营养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