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三极管引线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8490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进型三极管引线框架,包括具有若干个框架单元的框架本体,相邻的所述的框架单元的中部、下部分别通过中筋、底筋相连接,每个所述的框架单元包括上部的散热部、连接在所述的散热部的下方的芯片部、位于所述的芯片部的下方的三个管脚,所述的芯片部的厚度为0.8mm,所述的散热部的厚度为0.5mm,三个所述的管脚的厚度为0.5mm,每个所述的框架单元均为一体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引线框架的芯片部的厚度大于散热部的厚度,使得在受到外力时框架不易产生变形,也就消除了由于框架受外力变形而导致芯片脱离的现象,使得该框架更适用于较大型的芯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引线框架,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较大芯片的改进型的 T0-251/252型三极管引线框架.。
技术介绍
传统技术中的三极管引线框架的上下通体的厚度是相同的,由平整的型材冲压而成,这样的结构会导致在三极管由于外力而发生变形时,导致芯片从框架上脱离,并且,大尺寸芯片封装后的热传递能力较差,致使芯片丧失功能和作用,甚至导致更加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是提供一种芯片部的厚度大于散热部的厚度、尤其适用于较大芯片的、 具有良好的热传递效果的改进型三极管引线框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三极管引线框架,包括具有若干个框架单元的框架本体,相邻的所述的框架单元的中部、下部分别通过中筋、底筋相连接,每个所述的框架单元包括上部的散热部、 连接在所述的散热部的下方的芯片部、位于所述的芯片部的下方的三个管脚,所述的芯片部的厚度为0. 8mm,所述的散热部的厚度为0. 5mm,三个所述的管脚的厚度为0. 5mm。优选地,三个所述的管脚中包括中间管脚、分居所述的中间管脚的两侧的侧管脚, 所述的侧管脚的上部与所述的芯片部相分离,所述的侧管脚与所述的中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三极管引线框架,包括具有若干个框架单元的框架本体,相邻的所述的框架单元的中部、下部分别通过中筋、底筋相连接,每个所述的框架单元包括上部的散热部、连接在所述的散热部的下方的芯片部、位于所述的芯片部的下方的三个管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片部的厚度为0.8mm,所述的散热部的厚度为0.5mm,三个所述的管脚的厚度为0.5mm,每个所述的框架单元均为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三极管引线框架,包括具有若干个框架单元的框架本体,相邻的所述的框架单元的中部、下部分别通过中筋、底筋相连接,每个所述的框架单元包括上部的散热部、连接在所述的散热部的下方的芯片部、位于所述的芯片部的下方的三个管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片部的厚度为0. 8mm,所述的散热部的厚度为0. 5mm,三个所述的管脚的厚度为0. 5mm,每个所述的框架单元均为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三极管引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承武朱成明张荣才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恒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