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车头灯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84173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用于机动车的车头灯组件,在由机壳和置于机壳前部部分(为开口的)处的镜头罩形成的照明室中,聚光透镜、遮光件和光源从照明室前侧沿着光源的光轴依次布置。用于反射从光源发射的光的反射器置于与光源相对的位置处。辐射构件由竖直地置入照明室中的板状散热片组成,并且向周围的空气辐射光源产生的热能。控制板围绕着照明室中的散热片并且与散热片大致成直角交叉。控制板具有能够抑制散热片周围的空气对流的尺寸并且经过杆固定至机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车的车头灯组件,该组件装备有一个或多个能够辐射由一个或多个光源产生的热能的辐射构件。
技术介绍
现有多种安装到机动车上的装备有发光二极管的车头灯组件。例如,编号为 JP4289268的日本专利公开了由车头灯和发光二极管组成的这种车头灯组件。在车头灯组件中,聚光透镜、遮光件和光源依次布置。反射器布置成面向光源。反射器向前方反射光源产生的光。一个或多个辐射构件被安装到光源以便辐射光源产生的热能。在车头灯组件中,光源由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组成。从光源光轴观察时,第一光源具有竖直地置于上部的第一光发射部分。从光源光轴观察时,第二光源具有竖直地置于下部的第二光发射部分。即,车头灯组件产生两种类型的光束形状。一般而言,发光二极管具有高热能密度的固有缺点。例如,当发光二极管的温度升高时,光发射效力就降低,其寿命就变短。因此,当发光二极管彼此紧密地布置并且使用小尺寸的辐射构件以便减小整个车头灯组件的尺寸时,生热强度就非常高并且车头灯组件的热辐射能力降低。有传统技术用于避免上述的传统缺点。例如,编号为JP 2005-190825的日本专利特许公开公开了这种车头灯组件装备有电风扇的传统技术。电风扇从使气体从照明室后侧向前侧流动。因此,电风扇迫使热风从照明室后侧向前侧流动以便冷却照明室内部。另外,编号为JP 2009-147175的日本专利公开了其中冷却剂在其上具有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印刷电路板中流动以便冷却发光二极管的传统技术,其中冷却剂经过冷却管通过泵供给辐射板以便从辐射板辐射热能。这种传统技术提高了热辐射能力。然而,此前描述的传统技术需要照明室中的电风扇和/或泵以及冷却管以便强迫冷却发光二极管。这就增大了整个车头灯组件的尺寸以及电功率消耗,因为传统的车头灯组件还需要额外的电功率以便驱动上述电风扇和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车头灯组件,该车头灯组件具有提高的辐射能力而没有增大尺寸以及电功率消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头灯组件。车头灯组件由机壳、镜头罩、光源、反射器、遮光件、聚光透镜、辐射构件和控制板构成。镜头罩置于开口的机壳前部部分。镜头罩和机壳形成照明室。光源置入照明室中并且产生和发射光。反射器置入照明室并且朝向车头灯组件前方反射光源发射的光。反射器置于光源的后端位置处并且部分地围绕着光源。遮光件置入照明室中并且截断一部分反射器反射的光;聚光透镜置入照明室并且透过镜头罩朝向车头灯组件前方投射反射器反射的光。辐射构件竖直地置入照明室中并且由多个用于辐射光源产生的热能的散热片构成。每个散热片具有板状的形状。控制板置入照明室中并且与散热片大致成直角交叉。聚光透镜、遮光件和光源从车头灯组件前端开始沿着光源的轴向方向依次布置。控制板绕着散热片的外圆周放置。对于控制板来说,具有能够抑制散热片周围的环境空气对流的尺寸是可接受的。另外,对于控制板固定至机壳或散热片也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遮光件、反射器以及机壳之一和控制板装配成一体也是可接受的。控制板可以具有引线穿过其中的贯穿孔。引线将光源连接至功率源。另外,夹紧构件支承连接至光源的引线也是可以接受的。另外,驱动电路可以连接至控制板并且驱动电路控制向光源的电功率供给。对于控制板来说,具有中空箱的形状是可以接受的。控制设备置入具有中空箱形状的控制板中。控制板固定至辐射构件、遮光件和反射器之一是可以接受的。控制板的后部具有弧形的形状。在这种情形下,机壳具有平行于控制板放置的辅助控制板也是可以接受的。辅助控制板与控制板的后端重叠。另一方面,控制板可以可移动地由一个或多个弹簧支承。在这种结构中,控制板使用铰链可振动地支承。一个或多个重物连接到控制板上与铰链相对的位置上。另外,弹簧连接到控制板上从而支承控制板以便控制板与散热片大致成直角交叉。另外,控制板由薄弹性板组成也是可以的。控制板的一端固定并且重物连接到控制板另一端上。另外,具有置于控制板和机壳之间的多个线圈弹簧也是可以接受的。控制板与散热片大致成直角交叉。另外,线弹簧一端连接至控制板,另一端固定至机壳以便控制板与散热片大致成直角交叉也是可以接受的。如前所详细描述的,因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车头灯组件具有与散热片大致成直角交叉的控制板,因此可以增强光源产生的热能的辐射能力而不会增大车头灯组件的尺寸和任何电功率消耗。因为控制板具有能够抑制围绕着散热片外圆周的环境空气的对流的尺寸,因此沿着机壳和镜头罩内部会产生上升空气(或温暖空气)的对流。车头灯组件的结构和温暖空气的这种对流促进了温暖空气和外部大气之间的热交换,因此提高了辐射效率。另外,将驱动电路连接并且包含到控制板使控制板可以充当辐射构件。另一方面,因为控制板可移动地由一个或多个线圈弹簧支承,所以当机动车驾驶时可以通过控制板的振动产生气流。气流扰乱了温度边界层。就提高了光源产生的热能的辐射能力。在这种情形下,因为控制板具有的形状能够抑制围绕散热片周围的温暖空气的对流,所以可以提高温暖空气和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这还提高了辐射效率。附图说明将参照附图通过实例描述本专利技术优选的而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其中图1是显示安装到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上的车头灯组件的垂直剖面图;图2是显示沿着显示于图1中的线A-A剖开的车头灯组件的剖面视图3是显示图1所示的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车头灯组件的横向剖面图的示意图;图4是显示安装到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上的车头灯组件的垂直剖面图;图5是显示图4所示的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车头灯组件的横向剖面图的示意图;图6是显示安装到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车辆上的车头灯组件的垂直剖面图的示意图;图7是显示沿着显示于图6中的线B-B剖开的车头灯组件的剖面视图;图8是显示图7所示的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车头灯组件的横向剖面图的示意图;图9是显示安装到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车辆上的车头灯组件的垂直剖面图的示意图;图10是显示图9所示的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车头灯组件的横向剖面图的示意图;图11是显示安装到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车辆上的车头灯组件的垂直剖面图的示意图;图12是显示图11所示的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车头灯组件的横向剖面图的示意图;图13是显示安装到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车辆上的车头灯组件的垂直剖面图的示意图;图14是显示图13所示的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车头灯组件的横向剖面图的示意图;图15是显示安装到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的车辆上的车头灯组件的垂直剖面图的示意图;图16是显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例的车头灯组件的横向剖面图的示意图;图17是显示安装到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车辆上的车头灯组件的垂直剖面图的示意图;图18是显示图17所示的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车头灯组件的横向剖面图的示意图;图19是显示安装到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十实施例的车辆上的车头灯组件的垂直剖面图的示意图;图20是显示图19所示的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十实施例的车头灯组件的横向剖面图的示意图;图21是显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的车头灯组件的横向剖面图的示意图;图22是显示安装到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的车辆上的车头灯组件的垂直剖面图的示意图;图23是显示图22所示的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的车头灯组件的横向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头灯组件,包括:机壳,其前部部分是开口的;装配到机壳的前部部分的镜头罩,并且镜头罩和机壳形成照明室;光源,置入照明室中用于发射光;反射器,置入照明室,用于朝向车头灯组件的前方反射光源发射的光,并且反射器置于光源的后端位置并部分地围绕着光源;遮光件,置入照明室,用于截断一部分反射器反射的光;聚光透镜,置入照明室,用于透过镜头罩朝向车头灯组件的前方投射反射器反射的光;辐射构件,包括竖直地置入照明室中的多个散热片,用于辐射光源产生的热能,其中每个散热片具有板状的形状;以及控制板,置入照明室中并且与散热片大致成直角交叉,以及聚光透镜、遮光件和光源从车头灯组件的前端开始沿着光源的轴向方向依次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3.31 JP 082209/2010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头灯组件,包括 机壳,其前部部分是开口的;装配到机壳的前部部分的镜头罩,并且镜头罩和机壳形成照明室; 光源,置入照明室中用于发射光;反射器,置入照明室,用于朝向车头灯组件的前方反射光源发射的光,并且反射器置于光源的后端位置并部分地围绕着光源;遮光件,置入照明室,用于截断一部分反射器反射的光;聚光透镜,置入照明室,用于透过镜头罩朝向车头灯组件的前方投射反射器反射的光;辐射构件,包括竖直地置入照明室中的多个散热片,用于辐射光源产生的热能,其中每个散热片具有板状的形状;以及控制板,置入照明室中并且与散热片大致成直角交叉,以及聚光透镜、遮光件和光源从车头灯组件的前端开始沿着光源的轴向方向依次布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控制板沿着散热片的外周边布置,其具有能够抑制散热片周围的环境空气的对流的尺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头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控制板固定至机壳和辐射构件之一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头灯组件,其特征在于,遮光件、反射器和机壳之一与控制板装配成一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头灯组件,其特征在于,光源和功率源经过引线电连接起来, 并且贯穿孔在引线穿过置入的控制板中形成。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头灯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永元规西谷大祐中野贵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