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1950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变速器类,具体是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采用由两个离合器集成的双离合器装置,同时有一个由内轴及其外部套轴组合而成的双传动输入轴,其偶数挡齿轮组和奇数挡齿轮组分别通过外部套轴和内轴与两个离合器相联接,奇偶挡布置在输入轴的同一边,输出轴采用一根输出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占位空间小,通过两个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配合同步装置,各挡位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实现动力选择性的按照一定换算关系传动到输出轴上,并实现动力间不间断的输出。(*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变速器类,具体是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
技术介绍
双离合器变速器通过两个离合器的匹配切换实现换挡动作,换挡迅速平稳。在换挡过程中,发动机的动力始终不断地被传递到车轮上,实现动力换挡,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加速性能。双离合变速器基于平行轴式手动变速器发展而来的,它继承了手动变速器传动效率高、安装空间紧凑、质量轻、价格低等许多优点。目前双离合器变速器结构主要有三种双离合器单轴输出,组合离合器单轴输出和组合离合器双轴输出。双离合器单轴输出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现有设备和技术,与手动变速器零部件机加工难度相当,有效的降低了开发成本。与手动变速器相比这种结构能使变速器轴向长度缩短,系统刚度提高,但是,变速器的高度增加,要求为变速器预留相对大的布置空间。组合离合器单轴输出结构紧凑,占位空间小,适用于布置空间有限的变速器。但对组合离合器和传动轴总成零部件的制造精度和寿命要求高,同时还需解决组合总成的配合和散热等技术问题。原有MT零部件的基础利用率受到限制,因此开发成本相对较高。组合离合器双轴输出缩短了变速器轴向长度,有效地改善系统刚度,适用于轴向尺寸要求较小的整机结构,与双离合器单轴输出结构相同,也存在着与双离合器共轴输出同样的技术难点和高开发成本。同双离合器单轴输出结构一样,要求为变速器预留相对大的布置空间。双离合器系统有干式离合器和湿式离合器两种形式。干式膜片弹簧单片离合器具有从动部分转动惯量小、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分离彻底、转矩过载保护、效率高、成本较低、 不需辅助动力等优点。干式离合器通过压板和飞轮吸收较大热量,对滑磨产生热量的速度不敏感,但空气散热较慢,热量不易在短时间内散发出去,因此它受滑磨产生的总热量的限制。湿式离合器有较好的可控性和控制品质,结构比较单一,具有压力分布均勻、磨损小且均勻、传递扭矩容量大、不用专门调整摩擦片间隙等特点。由于它用液压油强制冷却, 允许起步时较长时间地打滑和高挡起步而不会烧损衬面,广泛用于现代汽车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上。但处于分离状态中的多片式离合器的主、从动摩擦片之间因经过润滑油相互滑转,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使变速器的传动效率相应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经济性好、性能可靠的双离合器变速器。本技术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采用由两个离合器集成的双离合器装置,同时有一个由内轴及其外部套轴组合而成的双传动输入轴,其偶数挡齿轮组和奇数挡齿轮组分别通过外部套轴和内轴与两个离合器相联接,输出轴采用一根输出轴。本技术驻车机构采用与箱体固联的接合齿圈和输出轴同步器配合,从而锁定输出轴,实现驻车,省去了专门驻车机构。本技术结构紧凑,占位空间小,通过两个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配合同步装置,各挡位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实现动力选择性的按照一定换算关系传动到输出轴上,并实现动力不间断的输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论述。如图1所示,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采用第一离合器1、第二离合器2集成的双离合器装置,同时有一个由内轴4及其外部套轴3组合而成的双传动输入轴,第一离合器1与内轴4相连,其上布置第一主动齿轮10、第三主动齿轮9、第五主动齿轮8和倒挡主动齿轮 11,第二离合器2与套轴3相连,其上布置第二主动齿轮5、第四主动齿轮7、第六主动齿轮 6,挡位变速系统采用的是奇偶挡同边布置。本技术输出轴采用一根输出轴,从动齿轮组设置在输出轴上,分别与对应的主动齿轮啮合,倒挡从动齿轮20、第一从动齿轮13共用第一同步器21 ;第三从动齿轮14、 第五从动齿轮15共用第二同步器22 ;第四从动齿轮16、第六从动齿轮17共用第三同步器 23 ;第二从动齿轮18和驻车齿轮共用输出轴同步器24。本技术采用与箱体固联的接合齿圈19和输出轴同步器M配合实现驻车,省去专门的驻车机构。各挡位的动力传递路线如下1挡发动机——第一离合器 1——第一主动齿轮 10——第一从动齿轮13——第一同步器21——输出轴(动力输出)2挡发动机——第二离合器2——第二主动齿轮5——第二从动齿轮18—— 输出轴同步器24——输出轴(动力输出)3挡发动机——第一离合器 1——第三主动齿轮 (9)——第三从动齿轮14——第二同步器22——输出轴(动力输出)4挡发动机——第二离合器2——第四主动齿轮7——第四从动齿轮16—— 第三同步器23——输出轴(动力输出)5挡发动机——第一离合器 (1)——第五主动齿轮 8——第五从动齿轮15——第二同步器22——输出轴(动力输出)6挡发动机——第二离合器2——第六主动齿轮6——第六从动齿轮17—— 第三同步器23——输出轴(动力输出)R挡发动机——第一离合器 1——倒挡主动齿轮 11--隋轮轴齿轮20——倒挡从动齿轮12——第一同步器21——输出轴(动力输出)。权利要求1.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采用由两个离合器集成的双离合器装置,同时有一个由内轴及其外部套轴组合而成的双传动输入轴,其偶数挡齿轮组和奇数挡齿轮组分别通过外部套轴和内轴与两个离合器相联接,采用一根输出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离合器装置第一离合器与内轴相连,其上布置第一主动齿轮、第三主动齿轮、第五主动齿轮和倒挡主动齿轮,第二离合器与套轴相连,其上布置第二主动齿轮、第四主动齿轮、第六主动齿轮,挡位变速系统采用的是奇偶挡同边布置;输出轴采用一根输出轴,从动齿轮组设置在输出轴上,分别与对应的主动齿轮啮合,倒挡从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共用第一同步器;第三从动齿轮、第五从动齿轮共用第二同步器;第四从动齿轮、第六从动齿轮共用第三同步器;第二从动齿轮和驻车齿轮共用输出轴同步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驻车机构采用与箱体固联的接合齿圈和输出轴同步器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变速器类,具体是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采用由两个离合器集成的双离合器装置,同时有一个由内轴及其外部套轴组合而成的双传动输入轴,其偶数挡齿轮组和奇数挡齿轮组分别通过外部套轴和内轴与两个离合器相联接,奇偶挡布置在输入轴的同一边,输出轴采用一根输出轴。本技术结构紧凑,占位空间小,通过两个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配合同步装置,各挡位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实现动力选择性的按照一定换算关系传动到输出轴上,并实现动力间不间断的输出。文档编号F16H3/44GK202023889SQ20112008686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9日专利技术者任华林, 刘国强, 史小飞, 夏伟强, 孙伟, 王峰, 郭晓林, 陆晓平, 陈德民, 麻越垠 申请人:浙江万里扬变速器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采用由两个离合器集成的双离合器装置,同时有一个由内轴及其外部套轴组合而成的双传动输入轴,其偶数挡齿轮组和奇数挡齿轮组分别通过外部套轴和内轴与两个离合器相联接,采用一根输出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华林陈德民郭晓林夏伟强陆晓平刘国强孙伟麻越垠史小飞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里扬变速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