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滑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769890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系统,包括内轨、外轨、止锁机构、承板组合以及把手,止锁机构前端的连接部伸出于内轨斜向上设置,把手的一端插入到连接部内,所述止锁机构的后端两侧具有多个向外突出的凸齿,所述止锁机构的中间两侧铰接到所述内轨并且使所述止锁机构在内轨内上下转动;所述内轨的两侧具有与所述凸齿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外轨具有多个锯齿状凹槽,所述凸齿从内轨的凹槽中伸出位于所述外轨的锯齿状凹槽内;所述止锁机构内还具有一扭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减少了滑轨系统的部件个数,降低了滑轨系统的成本,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而且采用双边锁定,锁止机构锁定比较稳定,强度高,使该滑轨机构具有很好的操作性能和系统可靠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滑轨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座椅滑轨系统,主要包括外轨、内轨、外轨、止锁机构、承板组合、扭簧、 把手等部件。其实现的主要功能为锁定机构的锁止功能,锁定机构使内轨脱扣于外轨、内轨在外轨上滑动的功能等。目前市面上的滑轨种类繁多,成本高、品质差,并且接搭不便,实用性不高,而且一般的锁定机构结构复杂,通常滑轨都是采用单边止锁,止锁的稳定性不高、 系统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成本低并且锁定稳定可靠的汽车座椅滑轨系统。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座椅滑轨系统,包括内轨、外轨、止锁机构、承板组合以及把手,所述内轨在外轨内,并且内轨和外轨之间设有承板组合使内轨沿外轨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锁机构部分位于内轨内,该止锁机构前端的连接部伸出于内轨并斜向上设置,所述把手的一端插入到止锁机构的连接部内并且以连接部的最前端为轴上下转动,所述止锁机构的后端两侧具有多个向外突出的凸齿,所述止锁机构的中间两侧铰接于所述内轨而使该止锁机构在内轨内上下转动;所述内轨的两侧具有与所述凸齿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外轨具有多个锯齿状凹槽, 所述凸齿从内轨的凹槽中伸出并位于所述外轨的锯齿状凹槽内;所述止锁机构内具有一扭簧,该扭簧的两端分别定位于所述把手和内轨上,使所述的把手的一端始终具有上翘的趋势。优选地,所述内轨包括一上表面,从所述上表面两侧分别向下延伸的两个侧面,以及从两个侧面的底部依次向外向上翻折的折边,其中,所述侧面上具有通孔,所述凹槽位于折边和侧面的底部。优选地,所述外轨包括一底面,从所述底面两侧向上延伸的两个外侧面,以及从两个外侧面的顶部依次向内向下延伸的内侧面,所述锯齿状凹槽位于所述内侧面底部并且与所述底面之间具有空隙。优选地,所述止锁机构的中间为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两侧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插入到所述内轨的通孔将所述止锁机构铰接到内轨上,所述止锁机构的后端为尾部,所述凸齿就位于所述尾部两侧,并且所述凸齿相对于所述尾部的侧面垂直延伸。为了限定所述把手与连接部之间的位置,所述止锁机构的连接部的两侧和后侧具有限定把手插入位置的挡片。为了使结构更加稳定,所述内轨的折边位于所述外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所述承板组合位于所述内轨的折边和外轨的外侧面之间。优选地,所述把手插入到止锁机构连接部内的部分具有一固定扭簧一端的定位凹槽,扭簧的另一端从止锁机构内伸出定位于内轨的上方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减少了滑轨系统的部件个数,降低了滑轨系统的成本,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而且采用双边锁定,锁止机构锁定比较稳定,强度高,使该滑轨机构具有很好的操作性能,从而明显地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和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座椅滑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座椅滑轨系统的部件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座椅滑轨系统锁定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座椅滑轨系统未锁定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座椅滑轨系统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座椅滑轨系统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汽车座椅滑轨系统,如图1-6所示,包括外轨2、内轨1,止锁机构3、 承板组合4,扭簧5以及把手6。其中所述内轨1包括一上表面la,位于上表面Ia两侧向下延伸的两个侧面lb,以及分别从两个侧面Ib底部依次向外、向上翻折的两个折边lc。上表面Ia上具有多个孔,其中一个孔11供扭簧5的一端从内部伸出并且固定在内轨1上。两个侧面Ib上各具有一通孔13,侧面Ib和折边Ic的底部向上具有多个凹槽12。外轨2包括一底面2a,从底面加两侧向上延伸的两个外侧面2b,以及一从两个外侧面2b的顶部分别依次向内、向下延伸的内侧面2c。所述外轨2的内侧面2c底部上具有一排多个锯齿状凹槽21,并且该锯齿状凹槽21与底面加之间具有空隙。止锁机构3包括一前侧的连接部31,中间的定位部32,以及一后端的尾部33,所述连接部31上方为一平面,底部为一倾斜的平面,两侧和后侧具有档位片313以限定把手6 插入的位置,把手6可以在该连接部31内以连接部31的最前端为轴上下转动。定位部32 的两侧上各具有一突出部;34,尾部33的两侧具有垂直向外突出的多个凸齿35,所述凸齿35 的个数与大小均与内轨1上的多个凹槽12相匹配。止锁机构3的定位部32和尾部33位于内轨1内,止锁机构3的连接部31露出于内轨ι外侧并且相对于内轨1斜向上设置,止锁机构3尾部33上的凸齿35从内轨1的凹槽12内伸出。内轨1以及止锁机构3放入外轨2内,止锁机构3的定位部32上的突出部 34位于内轨1的两个侧面Ib的通孔13内,使止锁机构3与内轨1相铰接,如图5所示,并且止锁机构3以该突出部34为轴可以做旋转。连接部31侧面和底部的挡片313使把手6 不会从连接部31的左右脱出,而且把手6插入连接部31的位置上具有一定位凹槽61,供扭簧5的一端固定,扭簧5放在止锁机构3内,并且其另一端通过内轨1的上表面Ia上的孔 11固定于内轨1的上表面Ia外侧。内轨1的折边Ic位于外轨2的内侧面2c和外侧面2b之间。内轨1可以沿外轨 2前后运动,并且在内轨1的折边Ic的前后两侧位置与外轨2的外侧面2b之间,均具有一个承板组合4,因此一共有四个承板组合4。这样使得内轨1可以在外轨2内沿外轨2前后滑动,并且不会左右偏移。止锁机构3的尾部33的凸齿35从内轨1的凹槽12内伸出并且位于外轨2的内侧面2c的多个锯齿状凹槽21内,如图6所示。如图3所示,把手6可以在止锁机构3的连接部31内上下转动,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因为把手6有扭簧5的作用,把手6在连接部31内的部分位于连接部31的顶部,把手6水平,并且连接部31上的挡片使把手6位置固定。此时止锁机构3位于内轨1内靠上的位置,此时,止锁机构3的多个突出部35位于内轨1的凹槽12和外轨2的锯齿状凹槽21 内,并且不能左右前后移动。此时内轨1不能沿外轨2移动,处于锁定状态。如图4所示,当把手6的外侧端收到外力向上运动时,其在连接部31内的部分以止锁机构3的连接部31的最前端为轴向下转动,此时把手6在连接部31内的位置位于连接部31的底部。此时止锁机构3的连接部31随着把手6插入部分一起向下运动,止锁机构3 以其与内轨1连接的突出部34为轴旋转,因此,止锁机构3的尾部33向下运动,尾部33上的凸齿35脱出于内轨1上的凹槽12和外轨2上的锯齿状凹槽21,使得内轨1脱扣于外轨 2,此时可以任意移动内轨1,使内轨1在外轨2内移动。当移动结束后,只要松开把手6,把手6在连接部31内的部分由于扭簧5的作用又会向上运动,把手6的外侧端向下。此时止锁机构3的尾部33又会恢复向上锁定于内轨1的凹槽12和外轨2的锯齿状凹槽21内锁定内轨1和外轨2的位置。外轨2上具有多个锯齿状凹槽21,该锯齿状凹槽21决定内轨1 移动的范围,优选地,内轨1上的凹槽12和止锁机构3的凸齿35在每侧的个数均为四个。该座椅滑轨系统不但结构简单,部件较少,而且止锁机构的两边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座椅滑轨系统,包括内轨(1)、外轨(2)、止锁机构(3)、承板组合(4)以及把手(6),所述内轨(1)在外轨(2)内,并且内轨(1)和外轨(2)之间设有承板组合(4)使内轨(1)沿外轨(2)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锁机构(3)部分位于内轨(1)内,该止锁机构(3)前端的连接部(31)伸出于内轨(1)并斜向上设置,所述把手(6)的一端插入到止锁机构(3)的连接部(31)内并且以连接部(31)的最前端为轴上下转动,所述止锁机构(3)的后端两侧具有多个向外突出的凸齿(35),所述止锁机构(3)的中间两侧铰接于所述内轨(1)而使该止锁机构(3)在内轨(1)内上下转动;所述内轨(1)的两侧具有与所述凸齿(35)相匹配的凹槽(12),所述外轨(2)具有多个锯齿状凹槽(21),所述凸齿(35)从内轨(1)的凹槽(12)中伸出并位于所述外轨(2)的锯齿状凹槽(21)内;所述止锁机构(3)内具有一扭簧(5),该扭簧(5)的两端分别定位于所述把手(6)和内轨(1)上,使所述的把手(6)的一端始终具有上翘的趋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