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压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01859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流体压减振器。该流体压减振器(D,D1)的活塞(8)在填充有流体的缸体(5)中分隔出第一流体室(R1)和第二流体室(R2)。被插入到壳体(2,30)中的管构件(3)与第一流体室(R1)和第二流体室(R2)中的一方连接。在壳体(2,30)和管构件(3)之间形成空间(4),该空间使第一流体室(R1)和第二流体室(R2)中的另一方与管构件(3)连接。管构件(3)和空间(4)在第一流体室(R1)和第二流体室(R2)之间形成长的流体路径。从而,减振器(D,D1)产生与活塞(8)的行程速度成比例的阻尼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在流体压减振器中的阻尼机构。
技术介绍
车辆用的液压减振器例如包括在缸体中划分出两个油室的活塞;贯穿活塞以 使两个油室连通的油通路;以及阻尼阀。该阻尼阀可以由设置在油通路的出口中的层叠 叶片阀(Iaminatedleafvalve)构成。当活塞在缸体中滑动时,各个油室膨胀和缩小并且工作油流过油通路。伴随着 这些动作,阻尼阀产生由于阻尼阀施加在工作油上的流动阻力引起的阻尼力,从而衰减 输入到减振器中的冲击或振动。由于在到达预定的阀打开压力之前层叠叶片阀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当活塞行 程速度(piston stroke speed)处于活塞行程速度低的区域时所产生的阻尼力可能变得过 大。考虑到车辆的乘坐舒适性,优选使得所产生的阻尼力以线性方式相对于特别是在活 塞行程速度低的区域中的活塞行程速度变化。关于减振器在活塞行程速度低的区域中的阻尼力特性,日本特许厅2001年公开 的JP2001-165224A提出了在叶片阀上层叠具有槽口和孔的副叶片阀。日本特许厅2007 年公开的JP 2007-132389A提出了以避开层叠叶片阀的方式贯穿活塞的小直径节流口 (choke),从而改进行程速度低的区域中的阻尼力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前一个提案利用了层叠叶片阀,该层叠叶片阀包括叶片阀、形成有孔的副叶片 阀以及形成有槽口的副叶片阀。结果,阻尼阀的结构变得复杂,导致液压减振器的制造 成本增加。至于后一个提案,贯穿活塞的节流口具有较短的通路长度和小的截面积。因 此,当活塞行程速度高时,很难获得节流口所特有的与活塞行程速度成比例的线性阻尼 力特性。在活塞行程速度高的区域,可能出现与孔(orifice)的特性类似的相对于活塞行 程速度二阶增大的阻尼力特性。因此,在活塞行程速度高的区域,节流口必须与打开的 层叠叶片阀一起使用。这也使得液压减振器的制造成本高。两个提案都需要层叠叶片阀。例如,当车辆起伏行进时,瞬时振动被输入到减 振器中。层叠叶片阀可能以短时延迟的方式响应,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导致过大阻尼力 的产生。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无需使用层叠叶片阀就能产生与活塞速度成比例的 阻尼力的减振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体压减振器,其包括缸体,其填充有 流体;活塞,其以能够自由滑动的方式容纳于所述缸体并且在所述缸体中分隔出第一流 体室和第二流体室;壳体;以及管构件,其被插入到所述壳体中。所述管构件与所述第一流体室和所述第二流体室中的一方连接。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管构件之间形成空间,以 使所述第一流体室和所述第二流体室中的另一方与所述管构件连接。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流体压减振器产生由于流体通路的摩擦阻力引起的阻尼力,因 此,产生与流体通路的流体流量成比例的阻尼力,或者换言之,产生与活塞行程速度成 比例的阻尼力。另外,由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流体压减振器不需要通常关闭通路的阀体,所 以不会发生由于阀的打开延迟导致的阻尼力的瞬时增大。因此,实现了高响应性,同时 保持了降低制造成本的简单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细节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在说明书的以下部分阐述并且在附图中示出ο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压减振器的纵向截面图。图2是液压减振器的主要部件的纵向截面图。图3是示出液压减振器的阻尼力特性的图表。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液压减振器的纵向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的图1,为车辆悬架系统设置的流体压减振器D包括活塞8,其以能 自由滑动的方式被容纳在缸体5中;以及活塞杆2,其被连接到活塞8并且从缸体5沿轴 向突出。缸体5填充有工作油。缸体5的内部空间被活塞8分成第一油室Rl和第二油室 R2。第一油室Rl形成在活塞杆2的周围,第二油室R2形成在活塞8的与活塞杆2所在 侧相反的一侧。另外,在缸体5中,在第二油室R2和封闭缸体5的下端的盖7之间形成气室G。 第二油室R2和气室G被自由活塞9分开,该自由活塞9以可沿轴向自由滑动的方式被装 配到缸体5的内周。气室G根据活塞杆2侵入到缸体5中的侵入体积的变化而扩大和缩 小,从而补偿缸体5中的容积变化。也可以设置储存器来存储工作油,以补偿缸体中的容积变化。当压缩气体代替 不可压缩的工作油被用作填充缸体5的流体时,由于气体的体积变化补偿了缸体5中的容 积变化,所以可以省略储存器或气室。活塞杆2经由固定在缸体5的上端的杆引导件6从缸体5沿轴向突出。密封构 件10以允许活塞杆2在杆引导件6上滑动的方式被装配于杆引导件6,由此防止工作油泄 漏到外部。参照图2,活塞8形成为盘状并且经由保持件11被固定到活塞杆2的前端 (tip) 2a。活塞杆2形成为中空形状并且具有形成于前端2a的外螺纹2b,使得保持件11的 基部13被螺纹接合到活塞杆2上。基部13具有凸缘19。保持件11的前端15贯穿活塞 8。前端15具有外螺纹18,盖螺母22被紧固于外螺纹18,从而经由保持件11将活塞8 固定到活塞杆2。管构件3经由保持件11被插入到中空的活塞杆2中。管构件3由线性膨胀系数 比活塞杆2的线性膨胀系数大的材料形成,当管构件3被插入到活塞杆2中时,在活塞杆 2和管构件3之间形成具有环形截面的空间4。管构件3以可自 由滑动的方式贯穿装配孔16,该装配孔16形成为沿轴向通过保 持件11的中心,并且管构件3从下方突出到活塞杆2的内部空间中。再次参照图1,管构件3的突出到活塞杆2中的突出端在活塞杆2的上部向空间 4开口。在管构件3的突出端和活塞杆2的基部2c之间形成充足的空间,从而不会妨碍 工作油在空间4和管构件3的内部空间之间的流动。再次参照图2,在装配孔16的下端形成向下扩径的锥部16a。管构件3的下端 3a也具有与锥部16a —样向下扩径的锥部。通过使下端3a和锥部16a互相配合,防止管 构件3被向上拉出到保持件11外。通孔22b形成为沿轴向通过盖螺母22的中心。通过使通孔22b的直径小于管构 件3的外径,防止管构件3下落离开保持件11。在盖螺母22被紧固到外螺纹18的状态 下,优选在盖螺母22的底部22a和管构件3的下端3a之间形成小间隙。另外,装配孔 16的内径优选被设定为比管构件3的外径稍大。根据这种配置,允许管构件3相对于活 塞杆2在轴向和径向上移动。当工作油通过空间4时,当管构件3变得相对于活塞杆2偏心时,管构件3上的 径向压力分布变得不均勻。通过允许管构件3相对于活塞杆2在径向上微小移位,由不 均勻的压力分布所产生的压力差在活塞杆2中对管构件3进行定心。因此,空间4总是 具有均勻的截面,利用该截面在由管构件3和空间4构成的油通路中产生稳定的阻尼力。在保持件11中,在活塞8的上方沿径向形成开口部(port) 14。开口部14使第 一油室Rl和空间4总是连通。沿轴向贯穿活塞8的多个通路8a沿圆周方向等角度间隔地配置在活塞8中。通路8a与第二油室R2总是连通。叶片阀21被布置成关闭通路8a的面对第一油室Rl的出□。叶片阀21由单个的盘状叶片构成并且具有经由垫圈20被活塞8和形成于保持件 11的台阶17夹持的中央部。当叶片阀21位于活塞8的外周部时,叶片阀21关闭通路 8a的面对第一油室Rl的出口。当活塞向图中的上方移动时或者当液压减振器沿伸长方 向滑动时,叶片阀21将通路8a保持在关闭状态。当活塞8向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压减振器(D,D1),其包括:缸体(5),其填充有流体;活塞(8),其以能够自由滑动的方式容纳于所述缸体(5)并且在所述缸体(5)中分隔出第一流体室(R1)和第二流体室(R2);壳体;以及管构件(3),其被插入到所述壳体中,所述管构件(3)与所述第一流体室(R1)和所述第二流体室(R2)中的一方连接,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管构件(3)之间形成空间(4),以使所述第一流体室(R1)和所述第二流体室(R2)中的另一方与所述管构件(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田雄二
申请(专利权)人: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