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61742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冲器,包括第一缸套、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将第一缸套分为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集成块、第二集成块和第二缸套,所述第一集成块密封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集成块密封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二缸套套设在所述第一缸套外部,并和所述第一缸套、第一集成块和第二集成块构成储油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缓冲器的制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简单紧凑,故障率低,安装方便,阻尼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阻尼减震
,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液压缸由于可以起到驱动或阻尼的作用,在工业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 阻尼缓冲器在工业产品中能起到减震和保护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缓冲器一般包括一个液压 缸体、活塞、活塞杆和油箱及其它阻尼控制元件,但这种结构比较复杂,油箱单独设置,并通 过管路和液压缸体内的腔体连接,复杂的管路在使用中故障率较高,同时由于管路的设置 使液压油行程比较长,影响阻尼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缓冲器及其 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简单紧凑、故障率低,阻尼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器,包括第一缸套、活塞和活塞杆,所 述活塞将第一缸套分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缓冲器还包括第一集成块、第二集成块和第 二缸套,所述第一集成块密封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集成块密封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二缸套 套设在所述第一缸套外部,并和所述第一缸套、第一集成块和第二集成块构成储油腔。较佳地,所述第一集成块和第二集成块内设有油道,所述储油腔通过所述油道分 别与第一腔和第二腔连通。较佳地,所有阻尼控制阀门设置在所述油道中,可以根据控制需要,在油道中设置 各种阻尼控制阀门,起到不同的阻尼效果。较佳地,所述第二集成块通过法兰体与第二缸套连接。较佳地,所述第一集成块上设有密封圈沟槽,在密封圈沟槽内安装一组密封件。更佳地,所述第二缸套为圆柱形空心柱体结构或四边形或其它多边形空心柱体结 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缓冲器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将所有阻尼控制阀门安装在所述第一集成块和第二集成块的油道内。(2)所述第二缸套和所述第一集成块以及所述第二集成块的安装法兰体确保同心 设置,并进行焊接,组成焊接三联件。(3)将所述活塞装入所述第一缸套内,将第一缸套分成第一腔和第二腔,再将装有 活塞的第一缸套装入焊接三联件内,并将活塞杆穿过第一集成块,并对准活塞螺孔拧紧。(4)将组装完成后的第二集成块安装到焊接三联件的法兰体上。所述第二集成块内阻尼控制阀门的安装可设置在第(4)步骤之前的任一步骤。较佳地,所述第一集成块上设有密封圈沟槽,在密封圈沟槽内安装一组密封件,保 证活塞杆和第一腔之间的密封。更佳地,所述第二缸套为圆柱形空心柱体结构或四边形或其它多边形空心柱体结构。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紧凑,不需要外置油路管道和外置油箱,使用方便,节省了使用空间, 大大降低了故障率。2,制造成本降低,安装方便,提高了市场竞争力。3,由于没有使用外置油路管道,大大缩短了液压油的行程,提高了阻尼效果。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缓冲器剖视图。图2是第一集成块立体示意图。图3是第二集成块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缓冲器制作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冲器,包括第一缸套21、活塞3和活塞杆4, 所述活塞3将第一缸套21分为第一腔31和第二腔32,所述缓冲器还包括第一集成块11、 第二集成块12和第二缸套22,所述第一集成块11密封所述第一腔31,所述第二集成块12 密封所述第二腔32,所述第二缸套22套设在所述第一缸套21外部,并和所述第一缸套21, 所述第一集成块11和第二集成12块构成储油腔2。第一集成块11和第二集成块12内设有油道6,所述储油腔2通过所述油道6分别 与第一腔31和第二腔32连通,所有阻尼控制阀门7设置在所述油道6中,可以根据控制需 要,在油道中设置各种阻尼控制阀门,使用在阻尼器中常见的阻尼控制阀门有单向阀、电磁 阀和液压阻尼等。较佳地,在第一集成块11的密封圈沟槽部8内设置一组密封件9,对第一集成块 11和活塞杆4之间起到密封作用,第一集成块11内油道6的出入口设置要和储油腔2和第 一腔31准确定位。较佳地,第二缸套22与第二集成块12通过法兰体5焊接在一起,法兰体5和第二 集成块1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同样,第二集成块12内油道6的出入口设置要和储油腔2和 第二腔32准确定位。较佳地,所述第二集成块12通过法兰体5与第二缸套22连接,第二集成块12和 法兰体5焊接在一起,法兰体5和第二集成块1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更佳地,所述第二缸套22为圆柱形空心柱体结构或四边形或其它多边形空心柱 体结构。当活塞3拉伸时(向左运动),第一腔31内的油受压经第一集成块11内的油道 6和其中的若干个阻尼控制阀门7,流进油箱2,储油腔2内的油受压会经过第二集成块12 内的油道6和其中的若干个阻尼控制阀门7流进第二腔32,补偿其压力差。阻尼控制阀门 7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可以增大或减小阻尼,其具体设置可参考本专利申请人近期提交的专 利申请“可控阻尼减震液压控制系统”、“多挡阻尼控制减震系统”、“可锁止阻尼控制减震系统”等,可以根据需要达到不同的阻尼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同理,活塞3压缩时(向右运动),油从第二腔32经储油腔2流入第一腔31,阻尼 控制阀门7按需设置,也能达到不同的阻尼效果。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了上述缓冲器的制作方法,其具体步骤为(1)阻尼控制阀门安装将所有阻尼控制阀门7安装在所述第一集成块11和第二集成块12内的油道6内, 阻尼控制阀门7可以根据阻尼效果设置,在此不再赘述。(2)焊接三联件将所述第二缸套22和所述第一集成块11以及所述第二集成块12的法兰体5同 心设置,并进行焊接,组成焊接三联件。(3)第一缸套安装将活塞3装入所述第一缸套21内,所述活塞3将第一缸套21分成第一腔31和第 二腔32,再将装有活塞3的第一缸套21装入焊接三联件内,并将活塞杆4穿过第一集成块 11,再对准活塞3内的螺孔拧紧。(4)第二集成块安装将组装完成后的第二集成块12安装到焊接三联件的法兰体5上,法兰体5和第二 集成块1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上述缓冲器的制作方法过程中,步骤(1)中第二集成块12内的阻尼控制阀门安装 可设置在步骤(4)之前的任一步骤。较佳地,在第一集成块11上设有密封圈沟槽8,在密封圈沟槽8内安装一组密封件 9,对第一集成块11和活塞杆4之间起到密封作用。更佳地,所述第二缸套22为圆柱形空心柱体结构或四边形或其它多边形空心柱 体结构。综上,本专利技术的缓冲器设计巧妙、结构简洁紧凑、故障率低,缓冲效果好,不需要单 独设置油缸和油路,节省了制造成本。在此说明书中,本专利技术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 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 而非限制性的。权利要求1.一种缓冲器,包括第一缸套、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将第一缸套分为第一腔和第二 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还包括第一集成块、第二集成块和第二缸套,所述第一集成块 密封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集成块密封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二缸套套设在所述第一缸套外 部,并和所述第一缸套、第一集成块和第二集成块构成储油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成块和第二集成块内设有油 道,所述储油腔分别通过所述油道与第一腔和第二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有阻尼控制阀门设置在所述油道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器,包括第一缸套、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将第一缸套分为第一腔和第二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还包括第一集成块、第二集成块和第二缸套,所述第一集成块密封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集成块密封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二缸套套设在所述第一缸套外部,并和所述第一缸套、第一集成块和第二集成块构成储油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庆军
申请(专利权)人:伊卡露斯苏州车辆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