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一雄专利>正文

折叠式两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31642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叠式两轮车,该折叠式两轮车于其车身的主车架上设一折叠器,该两轮车得以该折叠器折叠,该两轮车呈折叠状态时,其前轮并列于该后轮的侧边;该两轮车于上述折叠器前缘主车架处设一辅助轮,上述两轮车于折叠后,该辅助轮与上述的前轮及后轮于一平面上形成三角关系的三个支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车身可以往左亦可以往右对折的两轮车,尤其是一种设有辅助 轮的折叠式两轮车
技术介绍
关于将两轮车对折的习知技术,其中一种,大致上是在车身的主车架上设置一折 叠器,利用该折叠器使车子的前部份可以往车子的后部份对折,而使车子的前轮及后轮处 于并列的状态。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减少车体停占的空间,使其便于携行。上述的两轮车于折叠时通常以齿盘靠倚在地面做为车体的第三支撑点,否则车子 是无法稳固站立的,但齿盘却非常容易变形受损,且移动及携行皆不方便。为解决上段所述的问题,习知技术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车子座垫竖管的高度降 下,使竖管整个的穿入车架座管中,并从座管的底端穿出,车子于折叠时以该竖管的底端支 立于地面做为第三支撑点,使车子得以站立,但却不利于推动或拉动折叠后的车子,因为竖 管底端会磨擦地面造成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两轮车,其能在车子呈收折状态时形成第 三支撑点,而使折叠后的车子仍能稳定站立,且可选择性的让车子成为三轮推车或拖车,而 且可保护齿盘及折叠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两轮车,该折叠式两轮车于其车 身的主车架上设一使该两轮车得以折叠且该两轮车呈折叠状态时其前轮并列于该后轮的 侧边的折叠器;上述两轮车的其特征在于该两轮车于上述折叠器前缘的主车架设一上述两轮车于折叠后与上述的前轮及 后轮于一平面上形成三角关系的三个支点的辅助轮。其中,该辅助轮设于该主车架的左边。其中,该辅助轮设于该主车架的右边。其中,该辅助轮设于该主车架的下方。其中,该辅助轮包括一轮杆及一结合于该轮杆底端的轮体,该轮杆顶端以一转轴 结构连接上述的主车架。其中,该转轴结构藉由一凹部与一凸部结合。其中,该凹部与该凸部为分别设在该主车架及该轮杆顶端的一十字槽及一条型凸 块,两者再以一固定元件枢套一弹性元件于中心枢穿固定。其中,该凹部与该凸部为分别设在该主车架及该轮杆顶端的一插鞘及一穿孔,两 者再以一固定元件枢套一弹性元件于中心枢穿固定。其中,该轮体能相对该轮杆调移。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的折叠式两轮车能实现以下技术效果一、在一种可折叠两轮车的车身主车架的左侧、右侧或下方设一个或一个以上可 升降移动的辅助轮,当车子呈收折状态时,利用该辅助轮着地形成第三支撑点,而使折叠后 的车子仍能稳定站立。当车子呈收折状态并配合置物架或置物篮使用时,使用者可选择性 的让辅助轮着地或离地。着地,该车子成为三轮推车或拖车;离地,该车子成为二轮推车或 拖车。二、新设辅助轮具备脚架功能可保护齿盘及折叠器又兼具第三点支撑点及容易平 稳站立,无论携行或成推车或拖车皆方便操作,轻便携带,更可移动载重物品的多重功能辅 助轮车。附图说明图1为可配合本技术折叠车的置物架的外观图。图2本技术折Ife车于展开使用的外观图。图3本技术折Ife车于折叠状态的外观图。图4本技术折Ife车配合置物架的使用侧视图。图5本技术折Ife车单独使用的侧视图。图6本技术辅助轮的立体分解图。图7将置物架设置于本技术折叠车尾部的使用参考图。图8将置物篮设置于本技术折叠车尾部的使用参考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表示一种置物架60,该置物架在后续的图式(如图2、图8)中也可以被展开 成置物篮50。关于该置物架或置物篮仅搭配本技术折叠车的一个附属物件,非本实用 新型专利权所欲涵括的技术范围,故不多加赘述。如图2,为本技术的可折叠式两轮车70的外观样态。该两轮车70的车身主车 架701设一折叠器702,利用该折叠器702使车子的前部份可以往车子的后部份对折,而使 车子的前轮74及后轮75处于并列的样态,如图3所示。在图2、图3中,吾等可见该折叠器702之前的主车架701设有一辅助轮76。该辅 助轮76的位置可在主车架701的左侧、右侧或下方,其设置数目可为一个或一个以上。该 辅助轮76的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一轮杆761及结合于该轮杆761底端的轮体762,该轮体 762可相对该轮杆761而调移位置,以便使轮体761能确实着地。该轮杆761顶端与两轮车 70的主车架701以一转轴结构81予以连接。该转轴结构81藉由一凹部与一凸部结合,于 本实施态样中可为分别设在主车架701及轮杆761顶端的十字槽811及条型凸块812,亦可 为分别设在该主车架及该轮杆顶端的一插鞘及一穿孔,两者再以固定元件813枢套一弹性 元件814于中心枢穿固定。因该弹性元件814的设置,所以该轮杆761可以些微的被向外 拉动,使该十字槽811与该条型凸块812分开,该轮杆761即可以该固定元件813为轴心而 被转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条型凸块812直向的对应结合于该十字槽811的直向 槽8111中,该轮杆761垂直,该轮体762着地;该条型凸块812横向的对应结合于该十字槽 811的横向槽8112中,该轮杆761转横与主车架701平行,该轮体762离地。当两轮车70呈折叠状时,使用者可选择让辅助轮76着地或离地。着地,如图3、图4、图5,成为三轮推车或拖车。离地,则成为二轮推车或拖车。但当该自行车展开骑行时,应 将该辅助轮76离地,如图2、图6、图7。另外,图4表示的是车子呈折叠状,辅助轮76着地,并配合前述置物架60而使用。 图5表示的则是车子单独使用的状态,与第四图相同的是车子呈折叠状,且辅助轮76着地。复如图3、图4、图5,当两轮车被折叠且该辅助轮76着地时,该辅助轮76与前、后 轮74,75于地面上形成三角关系的三个支点,此为三轮式拖车的理想支撑方式,使折叠后 的两轮车具有良好的质量中心及平衡能力,车子可以稳定的站立或是被推拉移动。如图2、图7、图8,表示两轮车70展开为可骑用状态。在图2中,上述的置物架60 展开成置物篮50的型态设置在车首的前方。在图7中,该置物篮50被折叠成置物架60的 型态,并且设在车尾部后轮75的上方。如图8,上述的置物架60展开成置物篮50的型态设 置在车尾部后轮75的上方。虽然本技术是以一个最佳实施例做说明,但精于此技艺者能在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精神与范畴下做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已, 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举凡不违本技术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变化,俱属 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权利要求一种折叠式两轮车,该折叠式两轮车于其车身的主车架上设一使该两轮车得以折叠且该两轮车呈折叠状态时其前轮并列于后轮的侧边的折叠器;上述两轮车的其特征在于该两轮车于上述折叠器前缘的主车架设一上述两轮车于折叠后与上述的前轮及后轮于一平面上形成三角关系的三个支点的辅助轮。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两轮车,其特征在于,该辅助轮设于该主车架的左边。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两轮车,其特征在于,该辅助轮设于该主车架的右边。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两轮车,其特征在于,该辅助轮设于该主车架的下方。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两轮车,其特征在于,该辅助轮包括一轮杆及一结合 于该轮杆底端的轮体,该轮杆顶端以一转轴结构连接上述的主车架。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两轮车,其特征在于,该转轴结构藉由一凹部与一凸部结合。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两轮车,其特征在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两轮车,该折叠式两轮车于其车身的主车架上设一使该两轮车得以折叠且该两轮车呈折叠状态时其前轮并列于后轮的侧边的折叠器;上述两轮车的其特征在于:该两轮车于上述折叠器前缘的主车架设一上述两轮车于折叠后与上述的前轮及后轮于一平面上形成三角关系的三个支点的辅助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一雄
申请(专利权)人:卢一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