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座无砟轨道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12510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无底座无砟轨道构造,旨在有效地降低轨道结构高度和工程造价。它包括由下而上的线下刚性基础(10)、调整层(30)和轨道板(20),线下刚性基础(10)具有作用于调整层(30)的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隧道、桥梁、桩板等线下刚性基础上不设底座轨道结构,从而有效地降低轨道结构高度和工程造价,而且可减少施工工序和提高施工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路无砟轨道,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高速铁路的无底座无砟轨道构造
技术介绍
无砟轨道构造通常由轨道板、调整层和钢筋混凝土底座等结构层构成,轨道板采 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座铺设在线下基础之上。其中调整层作为无碴轨道结构弹性 调整和传力支撑的关键性结构层,直接影响高速列车快速安全运行。轨道板通常采用预应 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为避免板体开裂,板体内横向均布设有多组预应力钢棒。轨道板沿线 路纵向铺设在调整层上,铺设时相邻两块轨道板的纵向之间采用圆形凸型挡台,轨道板调 整安装到位后,在轨道板与承载层板之间充填浙青砂浆调整层,在板与凸型挡台之间间隙 内填充树脂砂浆。目前,在隧道、桥梁、桩板等线路段均采用上述无砟轨道构造,在线路运行 一段时间后,轨道板与填浙青砂浆调整层会发生剥离,轨道板的纵向端部易产生翘曲,这无 疑会给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舒适性和轨道结构的寿命造成不利的影响。调整层普遍采用水 泥_浙青砂浆(CA砂浆),CA砂浆调整层的优点是可方便维修更换,但由于CA砂浆材料强 度偏低,难以承受长期疲劳载荷,CA砂浆施工工艺繁琐,必须配备专用搅拌和灌注设备,且 水泥硬化时间长,强度上升慢,对施工进度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底座无砟轨道构造,能有效地降低 轨道结构高度和工程造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无底座无砟轨道 构造,其特征是它包括由下而上的线下刚性基础、调整层和轨道板,线下刚性基础具有作 用于调整层的限位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隧道、桥梁、桩板等线下刚性基础上不设底座轨道结 构,从而有效地降低轨道结构高度和工程造价,而且可减少施工工序和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四幅附图图1是本技术无底座无砟轨道构造的纵断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无底座无砟轨道构造的横断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局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无底座无砟轨道构造的横断面示意图。图中示出零部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线下刚性基础10、限位凸台11、限位 凹槽12、轨道板20、门型钢筋21、挡肩22、调整层30、隔离层4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无底座无砟轨道构造,包括由下而上的线下刚性基 础10、调整层30和轨道板20,线下刚性基础10具有作用于调整层30的限位结构。即在隧 道、桥梁、桩板等线下刚性基础10上不设底座轨道结构,从而有效地降低轨道结构高度和 工程造价,而且可减少施工工序和提高施工效率。本技术可与复合结构无砟轨道构造有机地结合。参照图1和图2,即所述调整 层30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层,轨道板20与调整层30通过连接构件连接为一体,形成整体复 合结构,可提高轨道的整体性,满足无砟轨道对平稳性、舒适性的要求,并能有效地解决轨 道板与填浙青砂浆调整层易剥离、轨道板纵向端部易产生翘曲等问题。参照图3,为方便轨道结构的维护、维修,所述线下刚性基础10的表面与调整层30 底面之间设置有隔离层40,隔离层40通常采用土工布、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等。参照图2, 所述限位结构可以采用沿线下刚性基础10中线间隔布设的限位凸台11,各限位凸台11由 线下刚性基础10表面向上凸入自密实混凝土层30内。参照图4,所述限位结构也可采用沿 线下刚性基础10中线间隔布设的限位凹槽12,调整层30灌注后在限位凹槽12内形成下凹 凸台。所述连接构件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如预埋固定在轨道板20内的剪力钉、各种形状 的钢筋构件等,图ι中示出的是其中一种优选结构,即所述连接构件为沿轨道板20长度方 向间隔成列埋设的门型钢筋21,各门型钢筋21的上部与轨道板20内配筋固定连接,下部则 凸入调整层30内。参照图2,所述门型钢筋21通常可布设两列,沿轨道板20宽度方向间隔 布设在钢轨位置的下方。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无底座无砟轨道构造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 将本技术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 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权利要求无底座无砟轨道构造,其特征是它包括由下而上的线下刚性基础(10)、调整层(30)和轨道板(20),线下刚性基础(10)具有作用于调整层(30)的限位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底座无砟轨道构造,其特征是所述调整层(30)为自密实混 凝土层,轨道板(20)与调整层(30)通过连接构件连接为一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底座无砟轨道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线下刚性基础(10)的表 面与调整层(30)底面之间设置有隔离层(4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底座无砟轨道构造,其特征是所述限位结构为沿线下刚性 基础(10)中线间隔布设的限位凸台(11),各限位凸台(11)由线下刚性基础(10)表面向上 凸入调整层(30)内。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底座无砟轨道构造,其特征是所述限位结构为沿线下刚性 基础(10)中线间隔布设的限位凹槽(12),调整层(30)灌注后在限位凹槽(12)内形成下凹 凸台。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底座无砟轨道构造,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构件为沿轨道板 (20)长度方向间隔成列埋设的门型钢筋(21),各门型钢筋(21)的上部与轨道板(20)内配 筋固定连接,下部则凸入调整层(30)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底座无砟轨道构造,其特征是所述门型钢筋(21)为两列, 沿轨道板(20)宽度方向间隔布设。专利摘要无底座无砟轨道构造,旨在有效地降低轨道结构高度和工程造价。它包括由下而上的线下刚性基础(10)、调整层(30)和轨道板(20),线下刚性基础(10)具有作用于调整层(30)的限位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隧道、桥梁、桩板等线下刚性基础上不设底座轨道结构,从而有效地降低轨道结构高度和工程造价,而且可减少施工工序和提高施工效率。文档编号E01B1/00GK201678905SQ20102015304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8日专利技术者何晓敏, 傅丽霖, 刘成军, 张志勤, 曹保, 朱颖, 李保友, 杨明辉, 林红松, 潘自立, 熊维, 田春香, 韩义涛, 颜华 申请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无底座无砟轨道构造,其特征是:它包括由下而上的线下刚性基础(10)、调整层(30)和轨道板(20),线下刚性基础(10)具有作用于调整层(30)的限位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颖颜华刘成军潘自立李保友田春香曹保熊维何晓敏林红松韩义涛张志勤杨明辉傅丽霖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