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薄化结构的半导体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6430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薄化结构的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该发光元件包含半导体发光结构、载体及薄化结构形成于半导体发光结构及载体之间。其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多层半导体发光结构于基板上;贴合该多层半导体结构至支撑体;薄化该基板以形成薄化结构;形成或接合载体至该薄化结构;以及移除该支撑体。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thinned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ight emitting element with a thinned structur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he light e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structure, a carrier and a thin structure formed between th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structure and the carrier.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forming a multilayer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on a substrate; bonding the multilayer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to support; thinning the substrate to form a thin structure; bonding to the carrier or the formation of thinning and removing the suppor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半导体发光元件,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在近年来亮度不断的提升下,应用领域 已从传统的指示灯或装饰用途拓展至各类装置的光源,甚至在不久的将来,极有可能取代 传统的日光灯,成为新一代照明领域的光源。目前发光二极管之内部量子效率约为50%至80%左右;约有20%至50%的输入 功率无法被转换光,而以热的方式产生在发光二极管内。若无法有效的将发光二极管内部 的热导出,会导致发光二极管温度上升,而劣化了发光二极管的可靠度。另一方面,发光二 极管产生的光线若无法有效被取出,部分光线因全反射因素而局限在发光二极管内部来回 反射或折射,最终被电极或发光层吸收,使亮度无法提升。本专利技术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通 过降低发光二极管的热阻或提高光取出效率,以解决发光二极管的热累积问题,并提升元 件的可靠度及发光效率。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可应用于高功率输出的发光元件,以应用于照明 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元件,包括薄化结构;半导体发光结构位于薄化结构的一侧, 包含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有源层、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载体位于薄化结构的另一侧;以 及至少一沟道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包含:一载体;一半导体发光结构,形成于该载体上;一导电通道,延伸至该半导体发光结构的一深度;一第一导线垫,透过该导电通道与该半导体发光结构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二导线垫,电性连接该半导体发光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勋吕志强王健源陈彦文叶瑞鸿洪世钦涂育维吴俊毅彭韦智
申请(专利权)人: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