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部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0769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工艺可行性好,易于制造的汽车前部车身结构,该汽车前部车身结构的关键在于包括前挡板和前风挡下横梁总成,所述前风挡下横梁总成包括前风挡下横梁、前风挡下横梁下支撑板和流水槽本体,所述前挡板的上端通过流水槽本体与前风挡下横梁、前风挡下横梁下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流水槽本体与前风挡下横梁、前风挡下横梁下支撑板之间形成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密封腔体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前部车身结构通过若干个封闭腔体结构能有效提高前部车身的前部扭转刚度,并通过左右减震器座的连接,对前减震器座的局部刚度强度也有较明显的提高;另外采用了新型结构的前挡板以有效隔断前舱传过来的噪音,改善了乘客舱的NVH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制造
,特别涉及到一种汽车前部车身结构,即汽车前挡 板及其周围的车身局部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前挡板是发动机舱和乘客舱之间的隔板,具有隔音、隔热等功能,在发生碰撞 意外时,前挡板要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以保护乘客舱中乘员的安全。前挡板本体对车身前 部的扭转刚度会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前挡板与前减震器座的搭接关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前减震器座局部的刚度和强度,因此前挡板结构的设计至关重要。而传统的汽车前挡板 仅由普通钢板制成,隔音、隔热效果很差;同时汽车前部车身结构没有全面的考虑前挡板结 构对车身性能的影响,设计较为简单,无法利用前挡板来提高汽车的前部车身的前部扭转 刚度及前减震器座的局部刚度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工艺可行性好,易于制造的汽车前部车身结构,该结构 较传统汽车前部车身结构的安全性、NVH性能、强度性能均有大幅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前部车身结构的关键在于包括前挡板和前风挡下横梁总成,所述前 风挡下横梁总成包括前风挡下横梁、前风挡下横梁下支撑板和流水槽本体,所述前挡板的 上端通过流水槽本体与前风挡下横梁、前风挡下横梁下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流水槽本体与 前风挡下横梁、前风挡下横梁下支撑板之间形成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密封腔体结构。这样的前风挡下横梁总成结构既能有效承载前风挡玻璃的重量,又能通过形成的 封闭腔体结构很好的提高车身前部的扭转刚度。为进一步改善车身前部的扭转刚度,所述前风挡下横梁总成还包括前挡板上加强 梁,所述前挡板上加强梁与流水槽本体焊接固定并形成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密封腔体结 构。所述前挡板上加强梁的两端分别与汽车的左、右前减震器座焊接固定形成一个具 有封闭截面的梁结构,这样可以保证前减震器座的刚度和强度,提高了局部结构的结构耐 久性。上述汽车前部车身结构还包括由下加强梁和连接板组成的前挡板下加强梁总成, 所述前挡板的下端与下加强梁焊接固定并形成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密封腔体结构,所述 下加强梁通过连接板与汽车的前纵梁固定连接。这样可以将前舱传过来的载荷有效传递到 前纵梁(包括左、右前纵梁)上,同时前挡板也有足够的刚度以抵抗变形侵入量,确保乘员在 乘客舱更安全。进一步地,所述下加强梁的两侧各有一个前挡板内加强横梁,所述前挡板内加强 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其同侧的车身立柱及前挡板固定连接。这样可以将前舱传过来的载荷有 效传递到车身立柱上,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所述前挡板可以由两侧的钢板与中间的粘弹性阻尼材料粘合而成,或者由钢板和 隔音垫组成,其隔音、隔热效果均会比普通钢板构成的前挡板有大幅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前部车身结构通过若干个封闭腔体结构能有效提高前部车身的前 部扭转刚度,并通过左右减震器座的连接,对前减震器座的局部刚度强度也有较明显的提 高;另外采用了新型结构的前挡板以有效隔断前舱传过来的噪音,改善了乘客舱的NVH性 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前部车身结构的沿车身前后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前部车身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前部车身结构的下加强梁总成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前部车身结构的前风挡上横梁与减震器座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的汽车前部车身结构的前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前部车身结构包括前挡板11和前风挡下横梁总成,所述 前风挡下横梁总成包括“U”形的前风挡下横梁21、前风挡下横梁下支撑板22、“U”形的流 水槽本体23和前挡板上加强梁24,前挡板11的上端Ila部位利用折边与流水槽本体23 的2 部位固定,流水槽本体23的顶端2 部位与前风挡下横梁21的边缘21b部位焊接 固定,前风挡下横梁21的边缘21a部位与前风挡下横梁下支撑板22的边缘2 部位焊接 固定,前风挡下横梁下支撑板22的边缘22b部位与流水槽本体23的23c部位焊接固定,这 样流水槽本体23与前风挡下横梁21、前风挡下横梁下支撑板22之间形成了一个沿车身宽 度方向延伸的密封腔体结构Secl ;前挡板上加强梁M的顶端2 部位与流水槽本体23的 23a部位焊接固定,前挡板上加强梁M的底端24b部位与流水槽本体23的23d部位焊接固 定,这样前挡板上加强梁M与流水槽本体23就形成了一个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密封腔 体结构%c2。如图1、2、3所示,上述汽车前部车身结构还包括由“U”形的下加强梁31和连接 板32组成的前挡板下加强梁总成,前挡板11的下端IlbUlc部位分别与下加强梁的两端 31a、31b焊接固定并形成一个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密封腔体结构%(3,下加强梁31通过 连接板32与汽车的前纵梁41固定连接。下加强梁31的两侧各有一个前挡板内加强横梁 33,前挡板内加强横梁33的两端分别与其同侧的车身立柱5及前挡板11固定连接,车身立 柱5与门槛6连接。这样可以将前舱传过来的载荷有效传递到前纵梁41、门槛5及车身立 柱6上,同时前挡板11也有足够的刚度以抵抗变形侵入量,确保乘员在乘客舱更安全。如图4所示,前挡板上加强梁M的两端2k、24d部位分别与汽车的左、右前减震 器座7a、7b焊接固定形成一个具有封闭截面的梁结构,这样可以保证前减震器座7a、7b的 刚度和强度,提高了局部结构的结构耐久性。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前挡板由两侧的钢板12与中间的粘弹性阻尼材料13粘合而成。 以上通过一个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方 式,在不超出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也可以进行各个部件的变形,比如前挡板的下加强梁 总成中,下加强梁以及内加强横梁的位置以及与纵梁立柱的搭接方式可以根据设计需要适 当更改,连接板的结构形状也可以适当变化以满足实际车型设计的需要。如前挡板本体11 采用普通钢板加隔音垫组合的实施方式。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挡板和前风挡下横梁总成,所述前风挡 下横梁总成包括前风挡下横梁、前风挡下横梁下支撑板和流水槽本体,所述前挡板的上端 通过流水槽本体与前风挡下横梁、前风挡下横梁下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流水槽本体与前风 挡下横梁、前风挡下横梁下支撑板之间形成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密封腔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挡下横梁总成还包 括前挡板上加强梁,所述前挡板上加强梁与流水槽本体焊接固定并形成沿车身宽度方向延 伸的密封腔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上加强梁的 两端分别与汽车的左、右前减震器座焊接固定形成一个具有封闭截面的梁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下加强梁和连接板 组成的前挡板下加强梁总成,所述前挡板的下端与下加强梁焊接固定并形成沿车身宽度方 向延伸的密封腔体结构,所述下加强梁通过连接板与汽车的前纵梁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加强梁的两侧各有一 个前挡板内加强横梁,所述前挡板内加强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其同侧的车身立柱及前挡板固 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由两侧的钢板与 中间的粘弹性阻尼材料粘合而成。7.根据权利要求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挡板和前风挡下横梁总成,所述前风挡下横梁总成包括前风挡下横梁、前风挡下横梁下支撑板和流水槽本体,所述前挡板的上端通过流水槽本体与前风挡下横梁、前风挡下横梁下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流水槽本体与前风挡下横梁、前风挡下横梁下支撑板之间形成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密封腔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远林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