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9995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摩托车轮胎(100),其包括被分成中心区域(L)和两个胎肩区域的胎面带(8)。中心区域(L)在胎面带(8)的侧向延伸部的小于或等于60%的宽度上在轮胎的赤道平面(X-X)的任一侧对称地延伸,并且在该中心区域(L)中具有至少一个在该轮胎圆周延伸部的方向上重复复制的第一模块(14),该第一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相对于赤道平面(X-X)倾斜的纵向槽(18,19);至少两个与所述两个纵向槽(18,19)相交以限定至少一个块(20)的大体为横向的槽(15,16);该中心区域(L)固/空比进一步大于胎肩部分的固/空比。胎面花纹具有至少一个位于该胎肩部分的轴向外部部分中的圆周地连续的肋(5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发 明涉及一种摩托车轮胎。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意在于安装在"两用"摩托车 (即最近推出的、能够胜任所有类型路面的运动摩托车)的前轮和/或后轮上的轮胎,从而 为城市和/或越野使用提供高性能、舒适性和适当的通用性。
技术介绍
这些摩托车具有较大的发动机容量(例如1000到1250cm3或更大)和/或大功 率(例如140到150hp或更大)。最近已有倾向将两用摩托车弓I入市场,这种摩托车具有明显更大的发动机容量和 /或功率。实际上,例如具有IlOOcm3的发动机容量和大约150hp功率的这类摩托车已经在 市场上销售。安装在这种摩托车车轮上的轮胎在使用方面必须保证非常高的通用性,例如保证 最佳的车辆行驶性能、稳定性并且同时保证足够的制动作用以便能够在沿直线道路部分和 /或弯道行驶时获得高性能。这些轮胎还必须保证舒适性并且能够沿市区外(extra-urban)道路和汽车高速 公路行驶较长的距离,此外必须为具有大量弯道的山路和/或越野地形行驶提供牵引力和 抓地力。获得上述提及的所有特性看起来特别困难,这部分是因为这些特性相互冲突的本 质,尤其是在摩托车轮胎必须能够应付这种变化的行驶条件的情况下。US 4,364,426描述了一种具有胎面的摩托车轮胎,该胎面具有多个间隔开的块, 这些间隔开的块由多个大体上对角线地横过该胎面的圆周地间隔开第一槽限定。第一槽从 该胎面的中心引导水并连续地从该胎面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此外,每个第一槽都具有一 大体上圆周延伸的中间部分。两个相邻的第一槽的中间部分通过由相邻的第一槽限定的块 间隔开。JP61092903描述了一种用于"耐力赛越野"摩托车的轮胎,该轮胎被设计成通过 在胎面带上提供多个沿轮胎的圆周方向布置的块来确保接触的均勻性。这些块的至少一侧 的顶部边缘设计成沿该胎面带的两个侧边缘定位,从而从该胎面的中心部分的轮廓向外突出ο申请人:已经注意到,例如,如果在行驶的公里数和噪音/振动方面不对轮胎的性 能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实际上不可能确保轮胎在越野地形上的最佳牵引性能。同时申请人还已经注意到,如果在光滑、含沙和/或泥泞地形上的牵引性能、可控 性和可操纵性方面不对轮胎性能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就不可能确保轮胎沿公路行驶的最 佳性能。申请人:已经注意到,存在如下趋势在越野使用期间轮胎采用的外倾角较小,而在 道路使用期间的轮胎采用的同一个角较大。申请人:已经观察到,在轮胎意在于用于设计为道路和越野使用的"两用"摩托车的情况下,该胎面的中心区域可以主要设计成提供牵引力和排水能力,而该胎面带的最外 侧的区域可以主要设计成提供侧向稳定性、抓地力和可控性,尤其是在加速离开弯道和在 道路行驶期间进行制动的时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满足如上所述的部分抵触的要求,本申请人已经开发出一种胎面花纹,所述 胎面花纹包括仅在该胎面带的中心区域中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块,其中已经确定它们的存在 是特别有利的,以便在以下方面获得轮胎的希望的性能特征在凹凸不平的或崎岖的表面 上的牵引力和初始加速度;以及在湿表面上的排水能力。同时,圆周地连续且没有槽的胎面带的轴向外部部分的存在有助于在道路行驶期 间确保足够的抓地力和稳定性。因此,根据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轮胎,所述摩托车轮胎包括被分为中 心区域(L)和两个胎肩区域的胎面带;所述中心区域(L)在胎面带的侧向延伸部的小于或 等于60%的宽度上在所述轮胎的赤道平面(X-X)的任一侧上对称地延伸; 所述中心区域(L)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模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模块在轮胎的圆周 延伸部的方向上重复地复制,所述第一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相对于赤道平面(X-X)倾斜的纵向槽;至少两个与所述两个纵向槽相交以限定至少一个块的大体为横向的槽;所述中心区域(L)的固/空比大于胎肩部分的固/空比;所述胎面花纹具有至少一个位于所述胎肩部分的轴向外部部分中的圆周地连续 的肋。在本说明书的其余部分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术语"块"应理解为表示由槽的 连续部分或胎面边缘在轴向和圆周方向上限定的胎面带部分,该块具有两个最大尺寸,即 相互垂直的横向尺寸和纵向尺寸,所述两个最大尺寸中的一个至少小于轮胎帘线宽度C的 50%。本定义还包括限定块的凹部或槽部分具有中断的情形,即通常被称为"桥接件" 的在深度上显著减小的部分,具有小于或等于所指的部分或所述槽的延伸部的30%的延伸部。对于本专利技术来说,“固/空比"被理解为轮胎胎面带的给定部分(或者在某些情 况下为整个胎面带)的槽的整个表面积与给定的胎面带部分(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为整个胎 面带)的整个表面积之间的比值。在本说明书的其余部分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术语"轴向"和"轴向地"用来表 示大体上垂直于轮胎赤道平面的方向,即大体上平行于轮胎的转动轴线的方向。术语"圆 周"和"圆周地"用来表示沿着轮胎的环形延伸部大体上平行于该轮胎赤道平面的方向。此外,在本说明书的其余部分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中,表述"胎印区域"被理解为 表示该胎面带与路面接触的外周表面的部分。此外,在本说明书的其余部分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中,角度和/或线性量(距离,宽 度,长度等等)和/或表面的测量应理解为指的是胎面花纹的布局。此外,对于胎面带中形成的槽和/或凹部相对于轮胎的赤道平面的角度,该角度应被理解为指的是对于槽和/或凹部的每一点来说,通过从赤道平面转动到经过该点的、 与槽和/或凹部相切的方向所形成的角度(介于0°和180°之间)。在一个或多个优选方面,本专利技术可以包括下文中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要素。优选地,每个胎肩部分的固/空比小于0. 19。根据另一方面,轴向外部的圆周肋在胎面带宽度的至少0.02%上沿轴向方向延 伸。申请人:认为,这种圆周方向上的连续肋与该胎肩部分的较低的固/空比一起显著 地增大了在以最大外倾角沿弯道道路行驶期间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接触区域的表面面积,同 时防止胎面带这个区域的侧向迁移。与地面接触的区域的表面面积的增大和侧向刚性的增大可以显著地提高摩托车 的抓地力(尤其是在弯道道路行驶期间)和/或加速离开弯道时牵引转矩到地面的有效传动。根据又一个实施例,该胎面带还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大体为横向的连续部分,所述 大体为横向的连续部分在胎面带的整个宽度上延伸,从而在圆周方向上限定了所述模块至 少一个端部。优选地,该模块可以包括限定了带有纵向槽的额外的块的额外的横向槽。这样,提高了该胎面带在赤道平面附近的中心区域内抓地效果。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第一横向槽可以在胎面宽度的至少50%上轴向地延伸。根据又一个实施例,该横向槽可以沿折线布置。这样,胎面带的抓地面增大。有利的是,该横向槽可以沿折线布置,以在两个第一纵向槽之间形成顶点。顶点的存在有助于在在特别软的地面上进行越野使用期间在该轮胎中心区域产 生抓地效果。为了强调上述效果,优选的是,所有横向槽都可以沿折线布置,以便在两个第一纵 向槽之间形成顶点。为了减轻典型地影响胎面带的中心区域的拐角的不均勻磨损现象,这些顶点可以 相对于赤道平面X-X全部间隔开。有利的是,这些顶点都指向同一圆周方向。根据又一个实施例,同一模块的顶点相对于赤道平面(X-X)与圆周地相邻的几何 模块的顶点轴向相对地设置。根据又一个实施例,该横向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3mm。有利的是,该横向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轮胎(100),所述轮胎包括被分成中心区域(L)和两个胎肩区域的胎面带(8),所述中心区域(L)在胎面带(8)的侧向延伸部的小于或等于60%的宽度上在所述轮胎的赤道平面(X-X)的任一侧上对称地延伸;  所述中心区域(L)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模块(14),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模块在所述轮胎的圆周延伸部的方向上重复地复制,所述第一模块包括:  至少两个相对于赤道平面(X-X)倾斜的纵向槽(18,19);  至少两个大体为横向的槽(15,16),所述至少两个大体为横向的槽与所述两个纵向槽(18,19)相交,以限定至少一个块(20);  所述中心区域(L)的固/空比大于所述胎肩部分的固/空比;  所述胎面花纹具有位于所述胎肩部分的轴向外部部分中的圆周地连续的至少一个肋(5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马里亚尼P米萨尼A斯基亚沃林
申请(专利权)人: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