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门子公司专利>正文

将轧件导入轧机的轧机机架中的运行方法、控制装置、数据载体以及用来轧制带状轧件的轧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17359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机(1),用来将轧件(3)、尤其是金属带导入轧机(1)的轧机机架(2、2’)中;还涉及一种运行方法,用来将轧件(3)、尤其是金属带导入轧机(1)的轧机机架(2、2’)中,其中轧机(1)具有轧机机架(2、2’),此轧机机架(2、2’)具有工作轧辊(5、5’)和控制装置(6),其中轧件(3)具有轧件头(4)并以轧件头速度(Ve、Ve’)移动到轧机机架(2、2’)上,其中工作轧辊(5、5’)构成轧辊间隙(G、G’),其中所述控制装置(6)对轧机机架(2、2’)这样进行控制:在轧件头(4)进入轧辊间隙(G、G’)之前,工作轧辊(5、5’)以与轧件头速度(Ve、Ve’)基本相同的圆周速度(Vu、Vu2、Vu2’)进行旋转(S3);在轧件头(4)进入轧辊间隙(G、G’)之前,轧辊间隙(G、G’)在垂直方向上基本调整(S4)为进入侧的轧件头厚度(Dw);在轧件头(4)进入轧辊间隙(G、G’)时或之后,轧辊间隙闭合到(S6)预定的数值,并基本随着轧辊间隙(G、G’)的闭合,工作轧辊(5、5’)的圆周速度(G、G’)同时根据轧辊间隙(G、G’)而改变(S7),尤其是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行方法,用来将轧件(尤其是金属带)导入轧机的轧机机架中。 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轧机的控制装置、一种数据载体以及一种用来轧制轧件(尤其是金 属带)的轧机。
技术介绍
在制造半成品时,通常由液态的轧件浇铸成连铸坯或板坯,它们随后进一步加工 成半成品。为此,它们通常通过热轧机和/或冷轧机生产出来。在把轧件导入或穿入轧机机架中时,在轧机机架的工作轧辊上通常会出现磨损现 象,和/或由于穿入过程而降低生产能力。工作轧辊上的磨损现象由以下事实引起,即在轧 机机架中运转的轧件碰到工作轧辊的外周面,并产生所谓的“辊痕(Roll Marks)”。根据这 种工作轧辊损坏的程度,必要时需要马上更换轧辊,并因此产生更高的轧辊磨损。如今在轧机中应用了不同的方法,来把轧件穿入轧机机架或轧机机组中,以便避 免这种工作轧辊损坏。操作者例如已知,把轧件这样穿入轧机机组中,即首先将轧机机组的所有轧机机 架都打开,将轧件导入所有的轧机机组中,紧接着将所有的轧机机架都关闭,然后开始轧制 过程(优选是连续的轧制过程)。其结果是,每次穿入过程都要产生很大数量的轧件废品。 在这种情况下,此轧件废品在每次穿入过程中都相当于全部轧机机组的长度。尤其在非连 续的轧制过程中(例如在所谓的批量轧机“Batch Mills”中),这种穿入过程会明显降低轧 机机组的效率,因为每个板坯都会损失轧件。此外,这种方法是很耗费时间的,因为它是手 工操作的。操作者同样已知的是,将轧件穿入轧机机架中,其中轧机机架已经调好了轧辊间 隙,此轧辊间隙是用来在输出侧减少轧件的厚度。在此,轧件非常缓慢地驶入轧机机架中, 以便使工作轧辊的损坏保持得尽量低。此外,工作轧辊的圆周速度明显高于轧件的进入速 度。换句话说,工作轧辊的圆周速度已经与轧件从轧机机架中的输出厚度相匹配。在此,一 方面不能完全避免工作轧辊的损坏,另一方面在进入侧中所需的、较低的轧件速度还会降 低生产能力。为了在导入轧机机架中时降低工作轧辊的损坏,作为另一措施,还已知一种特殊 运行方法,如削尖以及把润滑介质(尤其是油或乳状油)涂在轧件上。这种特殊运行方法 同样会使优化生产能力的操作进程受到干扰,并因此同样会降低生产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行方法和一种轧机,借助它们可提高工作轧辊的耐用性和轧机的生产效率。按方法,此目的通过这样一种运行方法得以实现,即此方法用来将轧件(尤其是金属带)导入轧机的轧机机架中,其中轧机具有轧机机架,此轧机机架具有工作轧辊和控 制装置,其中轧件具有轧件头并以轧件头速度移到轧机机架上,其中工作轧辊构成轧辊间 隙,其中控制装置对轧机机架这样进行控制,在轧件头进入轧辊间隙之前,工作轧辊以与轧 件头速度基本相同的圆周速度进行旋转;在轧件头进入轧辊间隙之前,轧辊间隙在垂直方 向上基本调整为进入侧的轧件厚度;在轧件头进入轧辊间隙时或之后,轧辊间隙闭合到预 定的数值,并基本随着轧辊间隙的闭合,工作轧辊的圆周速度同时根据轧辊间隙的闭合状 态而改变,尤其是提高。本专利技术既可应用于单机架的轧机机组,也可应用于多机架的 轧机机组。这就是说, 轧机具有至少一个轧机机架。本专利技术能以同样的方式用在冷轧机组和热轧机组中。通过按本专利技术的运行方法,在轧件穿入轧机机架时,几乎可完全避免工作轧辊的 损坏。此外,相对于已知的方法,可明显地降低轧件废品。此外,此方法可规定通用的轧制 速度,即不需要特别的操作方式,特别的操作方式由于时间方面的原因会降低生产能力。因 此可明显提高轧机的生产效率。轧辊间隙由两个工作轧辊的工作轧辊外周面构成,其中上方工作轧辊和下方工作 轧辊之间的最短间距通过外周面法线确定了轧辊间隙的垂直尺寸。轧辊间隙在轧件的宽度 方向上可能具有不同的垂直尺寸,其例如由轧辊打磨形状、轧辊磨损、轧辊或轧辊弯曲的热 膨胀来决定。进入轧机机架中的轧件或金属带的面向轧机机架的端部被称为轧件头、带头或金 属带开端,而进入轧机机架中的轧件或金属带的背向轧机机架的带端部则被称为轧件尾, 也被称为带尾。轧件头速度可例如借助速度传感器来探测。控制装置这样来控制工作轧辊的圆周 速度,即基本在轧件头进入轧辊间隙的时间点上,工作轧辊的圆周速度与轧件头速度相匹 配。由此可避免,在工作轧辊外周面和轧件或轧件头之间,在圆周速度和轧件头速度之间存 在很大差值,即在轧件和工作轧辊外周面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对速度,这会导致工作轧辊的 损坏。圆周速度是指在工作轧辊外周面上的固定点的轨迹速度,其通过工作轧辊的旋转基 本形成一个圆形轨迹。同样,基本在轧件头进入轧辊间隙之前,轧辊间隙基本调整为进入的轧件头的厚 度。一方面,工作轧辊不会经受这样的危险,即工作轧辊不会被导入轧辊间隙中的轧件(尤 其是它的棱边)损坏。另一方面,用于闭合轧辊间隙的靠合行程可尽量小。也说是说,轧辊 间隙大致调整为进入的轧件头的厚度。轧辊间隙可略小于或略大于轧件头厚度。优选的是, 轧辊间隙开启得比进入的轧件头厚度稍大一点。例如通过轧件头跟踪或轧件跟踪来确定轧 件头的位置,所述跟踪利用了参照点及通过轧辊或驱动器已知的轧件头或轧件速度,用来 确定轧件头的位置。可选地,尽管工作轧辊存在着损坏的危险,但轧辊间隙可调整到比轧件头厚度略 小。如果轧件达到轧辊间隙,则轧辊间隙略微回弹,因为轧件厚度大于轧辊间隙的高度。在 轧件头进入轧辊间隙时,轧辊间隙的回弹可有利地当用作起动信号,用来增大轧制力或加 载轧辊间隙。因而,为确定进入轧辊间隙中的时间点,轧件跟踪在此不是强制必需的。因此, 可为最终产品进一步降低轧件损失。基本在轧件头进入轧辊间隙时或之后,轧辊间隙闭合到预定的数值,并且工作轧辊的圆周速度根据轧辊间隙(即轧辊间隙的开口)随轧辊间隙的闭合而基本同时或同步地 改变,尤其是提高。轧辊间隙的调整(这用来确定轧件的输出厚度)被称为轧辊间隙或轧 辊间隙开口。还可实施的是,轧辊间隙闭合到预定的数值,并根据轧件在输出侧的厚度随着 轧辊间隙的闭合而基本同时地改变工作轧辊的圆周速度,尤其是相对于轧件的进入速度而 提高。工作轧辊的圆周速度尤其根据轧辊间隙改变为由轧辊间隙的预定数值来确定的圆周 速度。在考虑到轧制时适用的质量流动定律或体积守恒定律的情况下,圆周速度在此这 样进行变化,即基本当轧件在输出侧达到期望的厚度时,工作轧辊外周面的圆周速度按上 述定律与轧件在输出侧的厚度相匹配。在通过提高轧制力将圆周速度和轧辊间隙同步地变为预定数值时(此数值通过 输出侧的期望的轧件厚度预先规定),在轧制力的变化及工作轧辊外周面的圆周速度的变 化之间通常存在非线性关系。可例如通过轧机机组的操作者,来适当地、手动地选择输出侧的期望的轧件厚度 或轧辊间隙的期望开口,或通过轧制模型来计算和预先规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构造方案中,在轧机机架前面和/或后面在进入侧和/或输出 侧测量轧件的拉应力,其中控制装置这样来控制的用于影响轧件的拉应力的执行机构,即 根据所测的拉应力来调整轧件的预先规定的拉应力。因 此可消除轧件的拉力误差,在把轧 件导入至少一个轧机机架中时可能出现这样的拉力误差。可把轧机机架、亦或把设置用来 调节轧件拉应力的辊子看作是用于影响轧件拉应力的执行机构。对于多机架的轧机机组来 说,尤其有利的是,轧机具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来将轧件(3)、尤其是金属带导入轧机(1)的轧机机架(2、2’)中的运行方法,其中轧机(1)具有轧机机架(2、2’),此轧机机架(2、2’)具有工作轧辊(5、5’)和控制装置(6),其中轧件(3)具有轧件头(4)并以轧件头速度(Ve、Ve’)移动到轧机机架(2、2’)上,其中工作轧辊(5、5’)构成轧辊间隙(G、G’),其中所述控制装置(6)对轧机机架(2、2’)这样进行控制:在轧件头(4)进入轧辊间隙(G、G’)之前,工作轧辊(5、5’)以与轧件头速度(Ve、Ve’)基本相同的圆周速度(Vu、Vu2、Vu2’)进行旋转(S3);在轧件头(4)进入轧辊间隙(G、G’)之前,轧辊间隙(G、G’)在垂直方向上基本调整(S4)为进入侧的轧件头厚度(Dw);在轧件头(4)进入轧辊间隙(G、G’)时或之后,轧辊间隙闭合到(S6)预定的数值,并基本随着轧辊间隙(G、G’)的闭合,工作轧辊(5、5’)的圆周速度(G、G’)同时根据轧辊间隙(G、G’)而改变(S7),尤其是提高。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J费尔克尔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