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龚大兴专利>正文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66801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包括前架、后架和发动机托架,前架、后架和发动机托架分别独立设计,用安装紧固件以可拆卸式方式连接,发动机托架的前端通过安装孔采用安装紧固件与前撑管连接,发动机托架的后端通过安装孔采用安装紧固件与横管连接,后架通过安装孔采用安装紧固件与前架连接成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摩托车车架结构,对发动机的保护作用强、能有效保护发动机,发动机的左右两端基本不会与外界的障碍物接触、碰撞而受到损害;能够增加车架强度和刚性,并能减轻发动机振动和抗冲击能力;车架后段采用的轻质铝合金,减轻了整车重量;便于安装和维修,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承受重量和冲击的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越野摩托车车架一般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车架的下摇篮(亦称发动机托架)与前撑管、左右侧支撑管及横管等焊接 为一体,与加强管形成一个固定的框形结构,该结构车架的下摇篮在受到碰撞变 形后不易于更换,从而造成整个车架报废,同时在装配摩托车发动机时,发动机 只能从一个方向进入框形中心,故而难装配且装配效率低。2、发动机经多个悬挂 连接点与车架连接,车架及其下摇篮的宽度一般小于发动机的宽度,使发动机的 左右两端暴露在车架的两侧,车架对发动机的保护作用较弱,发动机的左右两端 容易与外界的障碍物接触、碰撞而受到损害,不能保护发动机免受撞击。3、车架 的后段与前段一般采用整体式结构,不利于车架的包装运输。虽然,在名称为"分离式摩托车车架"、专利号为ZL200520010625. 2的技术专利申请文件中提供 了一种前架与后架相互独立、且能通过连接件连接的分离式车架,但该种车架的 前架与后架都采用相同材质的钢管或钢板,整个车架的自身重量并未减轻,不利 于越野车重心稳而重量轻的特点。4、车架的侧支撑管一般都为一根整管贯穿于车 架底部,平叉安装支承块、整体式的车架后段或分体式的车架后段安装支耳、脚 蹬安装支承座等直接焊接于侧支撑管上。焊接应力相对集中且不美观,当摩托车 在长期飞跃行驶后极易发生焊接部位断裂的可能,对驾驶员的人身安全够成威胁,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车架结构技术的上述不足,设计了一款前架与后架为分 体式且后架采用轻质铝合金结构、车架托架宽度大于发动机宽度、车架平叉安装 支承为高强度的锻造成型件且直接锻造出车架后段安装支耳、对发动机保护作用 强且安装发动机装配效率高的新型摩托车车架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包括前架、后架和发动机托 架,前架、后架和发动机托架分别独立设计,用安装紧固件以可拆卸式方式连接, 发动机托架的前端通过安装孔采用安装紧固件与前撑管连接,发动机托架的后端 通过安装孔采用安装紧固件与横管连接,后架通过安装孔采用安装紧固件与前架 连接成一个整体。发动机托架的左弯管、右弯管通过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X形件连接; 左弯管外侧连接有一个左U形弯管,右弯管外侧连接有一个右U形弯管;通过加 焊左右U形弯管,增加了发动机托架宽度,从而起到保护发动机不受撞击的作用。后架主要由左后支撑管、左下撑杆、右后支撑管、右下撑杆、前横管和后横 管组成。其采用与前架钢管(板)不同的轻质铝合金,通过左右后支撑管和左右 下撑杆上的安装孔与前架连接成一个整体,在保证车架具有稳定重心的条件下显 著地降低了后架的重量,从而减轻了整车重量。侧支撑管及平叉安装支承结构,左右侧支撑管和分别只截取上半部分,其下 分别与框形整体锻件结构的左右平叉安装支承焊接为一体,同时在锻件左右平叉安装支承上加工有用于安装平叉轴的孔并直接锻出连接车架后段的安装支耳;这样既保证了车架侧支撑管的整体承载能力,又降低了焊接应力,还改善了车架美观效果,大大提高了车架的强度、刚度和安全性能。本技术的摩托车车架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 对发动机的保护作用强、能有效保护发动机,发动机的左右两端基本不会 与外界的障碍物接触、碰撞而受到损害。2、 能够增加车架强度和刚性,并能减轻发动机振动和抗冲击能力。3、 车架后段采用与前段钢管(板)不同的轻质铝合金,在保证车架具有稳定 重心的条件下显著地降低了后架的重量,从而减轻了整车重量。4、 能简化车架的加工工艺,降低车架的焊接应力,提高车架的强度和刚度。5、 改进后的车架便于安装和维修,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一是本技术车架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二是本技术车架连接结构主视图; 图三是前架(件l)结构左视图; 图四是发动机托架(件3)结构左视图; 图五是发动机托架(件3)结构俯视图; 图六是后架(件2)结构俯视图; 图七是左侧支撑管和左平叉安装支承结构示意图; 图八是右侧支撑管和右平叉安装支承机构示意图。图中,l一前架,2—后架,3—发动机托架,4一主梁管,5—前撑管,6—右 侧支撑管,7—左侧支撑管,8—立管,9一加强管,10—横管,11—右平叉安装支 承,12—左平叉安装支承,13—安装孔,15—右U形弯管,16—左U形弯管,17 _右弯管,18—左弯管,19一X形件,2.0—第一连接管,21—第二连接管,22—安装支架,23—右后支撑管,24—左后支撑管,25—右下撑杆,26—左下撑杆,27 一前横管,28—后横管,29—后制动踏板安装销轴,30—右脚蹬安装支架,31— 后碟刹泵体安装支架,32—左脚蹬安装支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 2、 3中,本技术的车架,包括前架l、后架2和发动机托架3, 前架l、后架2和发动机托架3分别独立设置,以可拆卸式方式连接在一起,具 体可采用螺栓连接结构。前架1主要包括立管8、主梁管4、前撑管5、左侧支撑 管7、右侧支撑管6,加强管9,横管10,左平叉安装支承12和右平叉安装支承ll, 相互连接管梁之间的连接点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牢固连接。发动机托架3与前架l 可拆卸式连接,具体连接结构是发动机托架3的一端通过安装孔13与前撑管5 连接,发动机托架3的另一端通过安装孔与横管10连接;前撑管5、加强管9、 左侧支撑管7、右侧支撑管6、左平叉安装支承12、右平叉安装支承ll和发动机 托架3构成一个矩形框,作为安装发动机的部位。发动机托架3与前架1可拆卸 式连接,便于先安装发动机,再连接发动机托架3;或在拆卸时,先拆卸发动机 托架3,再拆卸发动机及其附属连接件,能完全避开位置干涉,方便安装和拆卸。 如图4、 5中,本技术的发动机^托架3,由从上方向后下方延伸的左弯管 18、右弯管17组成;左弯管18、右弯管17通过连接管I (20)、连接管II (21) 和X形件19连接。左弯管18外侧连接有一个左U形弯管16,右弯管17外侧连 接有一个右U形弯管15。左U形弯管16、右U形弯管15外端的距离大于原车架 的宽度,也大于发动机的宽度,使发动机的左右两端都在左U形弯管16、右U形 弯管15内,基本不会与外界的障碍物接触、碰撞,保护发动机免受撞击。连接管 I (20)、连接管II (21)上连接有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安装支架22,通过多个安装支架22将发动机安装在发动机托架3和前架1上。如图6中,本技术的后架2,由左后支撑管24及连接的左下撑杆26,右 后支撑管23及连接的右下撑杆25,以及连接左右后支撑管24、 23的前横管27、 后横管28构成,该结构构成一个三角形空间,该空间用以布置空气滤清器。后架 2的材质是轻质铝合金,能减轻自身重量;后架2通过左后支撑管24、左下撑杆26、 右后支撑管23和右下撑杆25上的连接孔,用螺栓与前架1连接成一个整体。如图l、 2、 4、 7、 8中,左平叉安装支承12和右平叉安装支承11分别是锻 造成型的整体式结构;该整体式结构,是在左右平叉安装支承12、 11上有用于连 接后架2的左右安装支耳(即在图7和图8中用圈a和圈b圈出的部分)及用于 安装平叉轴的孔。左脚磴安装支架32、后制动踏板安装销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包括前架(1)和后架(2),前架(1)和后架(2)分别独立设置,以可拆卸式方式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前架(1)的下部设置有发动机托架(8),发动机托架(8)与前架(1)可拆卸式连接;发动机托架(8)的一端通过安装孔(13)与前架(1)的前撑管(5)连接,发动机托架(8)的另一端通过安装孔与前架(1)的横管(10)连接;前架(1)的前撑管(5)、加强管(9)、左侧支撑管(7)、右侧支撑管(6)、左平叉安装支承(12)、右平叉安装支承(11)和发动机托架(8)构成一个矩形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何伟琦
申请(专利权)人:龚大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