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285928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和具有该系统的车辆,包括转向器、电机、液压泵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转动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冷却管道,所述电机内设有冷却腔,所述控制器冷却管道、电机冷却腔、液压泵以及转向器依次连接,形成液压油的循环回路。该系统和车辆结构简单且不需要额外增加冷却系统,占用车辆体积小,节省空间。(*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助力转向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传统的机械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包活液压泵、油罐、传动皮带以及连接管路,为了 保持压力,不论是否需要转向助力,转向系统总要处于工作状态,能耗较高,这也是很耗资 源的。为了减少资源的损耗,目前各种车辆上采用的助力转向系统大多都电动液压助力转 向系统,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包括液压泵la,电动机2a,电动机控制 器3a,转向器4a和储油罐5a,电动机2a和液压泵Ia相连接,液压泵Ia的出油口与转向器 4a的进油口连接,转向器4a的出油口与储油罐5a的进油口连接,储油罐5a的出油口与液 压泵Ia的进油口连接。电动机控制器3a控制电动机2a的转动,从而电动机2a驱动液压 泵Ia工作,将储油罐5a内的液压油通过高压管路输送到转向器4a中,电动机2a和液压泵 Ia通过油压作为介质,驱动转向器4a工作,转向器4a完成助力转向工作后通过其出油口将 油输出到储油罐5a中,而且电动机2a上还需要增加一套冷却系统来对电动机2a在工作时 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因此该转向系统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占用车上大量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向系统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结 构简单、节省空间且不需要额外增加冷却系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电机、液压泵以及用于控制 所述电机转动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冷却管道,所述电机内设有冷却腔,所述控制器冷 却管道、电机冷却腔、液压泵以及转向器依次连接,形成液压油的循环回路。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转动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 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板设置于所述冷却管道的外部。进一步改进,所述液压泵和所述电机相连接形成一体结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液压泵包括泵体和位于所述泵体内的叶轮,所述电机包括电 机壳体,由电机壳体形成的电机腔体,以及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位于 所述电机腔体内,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电机腔体与所述叶轮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冷 却腔和所述电机腔体均与所述泵体连通。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转轴的两个轴承,所述两个轴承分别 固定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内壁上,且所述两个轴承位于所述电机腔体内。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冷却腔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的内部。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冷却腔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的外部,且所述电机冷却腔位 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内壁中。进一步改进,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与所述转向器的进油口连通,所述转向器的出油口与所述控制器冷却管道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控制器冷却管道的出油口与所述冷却管道 连通。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为永磁无刷电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本技术提供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和具有该系统的车辆与相比于现有技术,省 去现有的储油罐,通过电机本身的冷却腔和控制器的冷却管道来替代储油罐,起到储油的 作用,油介质在循环回路中流通时,能带走在控制器和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同时能对控 制器和电机进行冷却,因此该系统和车辆结构简单且不需要额外增加冷却系统,占用车辆 体积小,节省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 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1、电机2、液压 泵3以及用于控制电机2转动的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包括冷却管道42,所述电机2内设有 冷却腔,所述控制器冷却管道42、电机冷却腔、液压泵3以及转向器1依次连接,形成液压油 的循环回路。优选情况下,所述液压泵3为油泵,油泵通过液压油作为介质,输出高压油给 转向器1,使转向器1起到助力方向盘转动的作用。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器4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转动的控制板41,所述控制 板41与所述电机2电连接,可以将控制板41密封设置在冷却管道42内部,但是为了防止 冷却管道42中的液压油渗漏进入控制板41以使控制板41损坏,优选情况下所述控制板 41设置于所述冷却管道42的外部。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2为永磁无刷电机。所述电机2的所有工作状态都是由控 制器4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转向角度等信号控制的,即在低速大转向时,控制器4驱动所 述电机2快速转动,所述电机2带动液压泵3的叶轮以高速运转输出较大功率,使驾驶员打 方向省力;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控制器4驱动所述电机2以较低的速度转动,所述电机2带 动液压泵3的叶轮输出较小的功率,按需供油,不会产生能源浪费的现象。进一步改进,所述液压泵3和所述电机2相连接形成一体结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压泵3包括泵体和位于所述泵体内的叶轮,所述电机2包括电 机壳体,由电机壳体形成的电机腔体21和以及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转轴22,所述转轴的一 端位于所述电机腔体21内,所述转轴22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电机腔体21与所述叶轮固定连 接,所述电机冷却腔和所述电机腔体21分别与所述泵体连通。控制器中的控制板41控制 所述转轴22绕着其自身的轴线转动,所述转轴22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叶轮转动,在泵体中 液压油也就随着叶轮转动,从而使液压泵可以输出高压油。所述液压泵3和所述电机2共用转轴,减小所述液压泵3和所述电机2的体积,使得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简单,同时 也便于控制器4对电机2和液压泵3的控制。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转轴22的两个轴承,所述两个轴承分 别固定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内壁上,且所述两个轴承位于所述电机腔体21内。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冷却腔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21的内部,当然所述电机冷却 腔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21的外部,且所述电机冷却腔位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内壁中,只要所 述电机冷却腔与所述泵体连通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冷却腔为所述电机腔体21。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液压泵3的出油口与所述转向器1的进油口连通,所述转向器 1的出油口与所述控制器冷却管道42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控制器冷却管道的出油口与所述 冷却管道连通即所述控制器冷却管道42的出油口与所述电机腔体21连通,而所述电机腔 体21与液压泵3的泵体连通。液压泵3、转向器1、控制器冷却管道42以及所述电机腔体 21均通过管道连通,形成液压油的循环回路,液压油通过液压泵3形成高压油通过高压管 路输送到转向器1,驱动转向器1完成助力车辆的转向工作,转向器1再通过管路将液压油 输出控制器冷却管道42中,控制器冷却管道42与电机腔体21连通,电机腔体21与液压泵 3连通,因此液压油又回到液压泵3中,形成完成的循环回路。在该循环过程中,控制器冷却 管道42和电机腔体21代替了储油罐起到储油的作用,同时液压油在循环的过程中带走控 制器4和电机2由工作而产生的热量,起到控制器4和电机2进行冷却的作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本技术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电机、液压泵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转动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冷却管道,所述电机内设有冷却腔,所述控制器冷却管道、电机冷却腔、液压泵以及转向器依次连接,形成液压油的循环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迪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