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压铸模具易于过热部位的水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64048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压铸模具易于过热部位的水冷却装置,包括通水接头、通水塞、通水接环、铜管、进水管、出水管,进水管、出水管焊接固定在通水接环的径向通孔中,通水接环套在通水塞上,通水塞与通水接环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铜管插入在通水塞的孔中,铜管尾部与通水塞焊接,进水管与铜管连通,出水管与通水塞的孔连通;通水塞通过锥管螺纹与通水接头的尾部连接,通水塞的孔与通水接头的孔连通,铜管贯穿过通水接头的孔,通水接环与通水接头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通水接头的头部设有锥管螺纹。使用时,通过通水接头的锥螺纹与压铸模具过热部位拧紧。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更换,密封可靠,便于布置,冷却效果好,满足模温调节要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铸模具模温调节水冷却装置,用于压铸模具易于过热部位的局部水冷却,该技术应用于大、中、小型压铸模具局部过热部位的冷却。
技术介绍
压铸模具的工作温度调节水冷系统应针对铸件各厚大热节部位、内浇口附近部位及压铸模具工作时易于过热部位采取有针对性的水冷却结构,传统的水冷结构如图1所示,是一个通水塞2,内部采用通水隔片式冷却通道1,密封靠焊接保证,易脱焊,密封不可靠;如图1中箭头所示,冷却水会从隔片配合面渗漏,而不从隔片底部循环,起不到冷却作用,冷却效果差,铸件厚大热节部位易产生縮松、縮孔,存在泄漏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更换,密封可靠,便于布置,冷却效果好的用于压铸模具易于过热部位的水冷却装置。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压铸模具易于过热部位的水冷却装置,包括通水接头、通水塞、通水接环、铜管、进水管、出水管,其特征在于进水管、出水管插在通水接环的径向通孔中,进水管、出水管通过焊接固定在通水接环上,通水接环套在通水塞上,通水塞与通水接环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铜管插入在通水塞的孔中,铜管尾部焊接在通水塞上,进水管与铜管连通,出水管与通水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压铸模具易于过热部位的水冷却装置,包括通水接头(6)、通水塞(3)、通水接环(8)、铜管(7)、进水管(4)、出水管(10),其特征在于:进水管(4)、出水管(10)插在通水接环(8)的径向通孔中,进水管(4)、出水管(10)焊接固定在通水接环(8)上,通水接环(8)套在通水塞(3)上,通水塞(3)与通水接环(8)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9),铜管(7)插入在通水塞(3)的孔中,铜管(7)尾部焊接在通水塞(3)上,进水管(4)与铜管(7)连通,出水管(10)与通水塞(3)的孔连通;通水塞(3)通过锥管螺纹与通水接头(6)的尾部连接,通水塞(3)的孔与通水接头(6)的孔连通,铜管(7)贯穿过...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用于压铸模具易于过热部位的水冷却装置,包括通水接头(6)、通水塞(3)、通水接环(8)、铜管(7)、进水管(4)、出水管(10),其特征在于进水管(4)、出水管(10)插在通水接环(8)的径向通孔中,进水管(4)、出水管(10)焊接固定在通水接环(8)上,通水接环(8)套在通水塞(3)上,通水塞(3)与通水接环(8)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9),铜管(7)插入在通水塞(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巧杨召岭朱幸国宋海涛崔代金张娅雯李远超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十堰有色铸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