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12995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移动装置,包括一外观件与一天线。外观件具有一容置空间,且天线包括一主体部与一延伸部。其中,天线的主体部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并相邻于外观件的底部。此外,天线的主体部定义出一虚拟线,以与外观件的底部包围主体部的周围。天线的延伸部设置在外观件上。此外,天线的延伸部与主体部分别设置在虚拟线的两侧,且在电性上互不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移动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利用天线中浮接的延伸部来 提升助听器相容性的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无线通信的发展过程中,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提出了有关于助听器相容性(Hearing Aid CompatibiIity,HAC)的规范, 以界定助听器和多种通信设备的并用性与安全性。在助听器相容性的规范下,手机厂商有 义务将手机的电磁干扰(EMI)限制在额定值(threshold)以下,其中所谓的电磁干扰包括 电场及磁场对助听器的干扰及耐受能力的影响。一般来说,助听器相容性所要解决的不单只是电场对助听器的影响,同时磁场 的干扰也是不能忽视地,其规定手机周围的电场值必须小于84. lV/m,且磁场值必须小于 0. 25A/m。此外,手机厂商更推出了若干型号符合助听器相容性规范的手机,以便利用电话 线圈(telecoil)的电磁感应功能将音频信号传输给助听器。针对符合助听器相容性规范的手机的实现,现有技术大多是借由增加天线与受话 器(receiver)之间的距离,来达到助听器相容性规范所界定的电磁干扰的限制。其中,天 线与受话器之间距离的增加,必须借由更改天线的设置位置来实现。然而,现有技术大多只 能借由外接式天线(external antenna)的设置,来达到天线的设置位置的变动。此种作法 不仅限制了手机的外型设计,更影响了手机在微型化以及应用上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装置,利用天线中浮接的延伸部来提升助听器相容性。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移动装置,包括一外观件与一天线。外观件具有一容置空间,且天 线包括一主体部与一延伸部。其中,天线的主体部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并相邻外观件的底 部。此外,天线的主体部定义出一虚拟线,以与外观件的底部包围主体部的周围。天线的延 伸部设置在外观件上,并与主体部分别设置在虚拟线的两侧,且天线的主体部与延伸部在 电性上互不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天线的延伸部包括一片状金属件。其中,片状金属 件设置在外观件的内壁。此外,片状金属件与主体部在投影垂直面上所产生的间距介于0.5 至3毫米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移动装置还包括一第一机体与一第二机体。其中,第一机 体与第二机体相互叠置,以定义出外观件的容置空间。此外,天线的延伸部设置在第一机体 或/与第二机体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天线的延伸部包括一第一曲线状金属件,设置在 第一机体的内壁或是外壁上,并分别以虚拟线与第一机体的底部的侧边相交的两交点为起 点与终点围绕在第一机体的周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天线的延伸部还包括一第二曲线状金属件,设置 在第二机体的内壁或是外壁上,并分别以虚拟线与第二机体的底部的侧边相交的两交点为 起点与终点围绕在第二机体的周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移动装置还包括一受话器与一显示器。其中,受话 器与显示器设置在第二机体上,并与天线的主体部分别设置在虚拟线的两侧。此外,天线的 延伸部包括一环状金属件。其中,环状金属件亦设置在第二机体上,并围绕在显示器的周 围。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是利用天线中浮接的延伸部以及延伸部的设置位置,来致使天 线的延伸部与主体部所产生的耦合效应,可在不会影响到天线的收发性能的情况下,降低 天线对移动装置的受话器的影响。再者,由于本专利技术是将天线的主体部与延伸部个别设置 在移动装置内部的容置空间以及覆盖在其机体上,故与传统技术相较之下,本专利技术不仅提 升了助听器相容性,更兼顾了移动装置在微型化以及应用上的发展。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 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延伸部在外观件上的配置示意图。图3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延伸部在外观件上的配置示意图。图4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延伸部在外观件上的配置示意图。图5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的延伸部在外观件上的配置示意图。图6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延伸部在外观件上的配置示意图。图7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延伸部在外观件上的配置示意图。图8所示为用以说明图7实施例的第二机体112另一面的透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移动装置110外观件111第一机体112第二机体113受话器114系统接地面120天线121主体部122延伸部101显不器Sll第一机体的底部的侧边S12第二机体的底部的侧边Lll虚拟线121'主体部投射在第一机体上的相对位置210 片状金属件310:曲线状金属件P31、P32:交点510:第一曲线状金属件520:第二曲线状金属件Ρδ1、Ρ52:交点710 环状金属件具体实施例方式就技术与学理上而言,受话器所在位置的电场值是决定HAC最主要的因素,所以 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中,其主要是借由改变受话器附近的电场值,举例来说,若天线结构设 计在移动装置内(意即非外接式的天线),且位于受话器的远离侧,这样便可使受话器端的 电场值下降,符合FCC中关于HAC的标准。以下将利用上述观念,来进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解说。图1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移动装置 100包括一显示器101、一外观件110、一受话器113、一天线120与至少一个控制键(未示 出)。其中,外观件110包括一第一机体111与一第二机体112。第一机体111与第二机体 112相互叠置,并据此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此外,在实体组装上,第一机体111可锁固于第二机体112,或是第一机体111以 可滑动的方式连接于第二机体112,换句话说,第一机体111与第二机体112是以可拆卸地 方式彼此连接。其中,第一机体111可以是移动装置100的背盖或电池盖,而第二机体112 可配置有显示器101、受话器113、天线120与至少一个控制键。此外,显示器101与受话器 113配置在第二机体112上(如图8所示)。换句话说,显示器101与受话器113位在第二 机体112的同一侧,并从第二机体112的顶部由上往下依序排列。天线120包括一主体部121与一延伸部122 (因具有不同的配置处,故暂时没有标 示在图中)。其中,主体部121设置在第一机体111与第二机体112所定义出的容置空间 内。举例来说,外观件110可分成顶部与底部,在顶部处通常配置有受话器113,而在底部处 可配置有天线120结构,而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121设置在外观件110的底部,因而致使 外观件110在靠近底部的侧边(例如第一机体111的底部的侧边Sll或是第二机体112 的底部的侧边S12)环绕部分的主体部121的周围。此时,尚未被外观件110的侧边所环绕 的主体部121的周围,将可定义出一虚拟线L11。借此,虚拟线Lll与外观件110的侧边将 可包围整个主体部121的周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移动装置100是一个立体的构件,因此所定义出的虚拟线Lll 可分别投射在移动装置100的任何一构件上。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虽然本实施例主要是 以第二机体112的底部的侧边S12,来列举虚拟线Lll与主体部121的相应关系,但所定义 出的虚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装置,包括:一外观件,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一天线,包括:一主体部,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并相邻于该外观件的底部,其中该主体部定义出一虚拟线,以与该外观件的底部包围该主体部的周围;以及一延伸部,设置在该外观件上,并与该主体部设置在该虚拟线的两侧,其中该主体部与该延伸部在电性上互不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移动装置,包括一外观件,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一天线,包括一主体部,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并相邻于该外观件的底部,其中该主体部定义出一虚拟线,以与该外观件的底部包围该主体部的周围;以及一延伸部,设置在该外观件上,并与该主体部设置在该虚拟线的两侧,其中该主体部与该延伸部在电性上互不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延伸部包括一片状金属件,设置在该外观 件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片状金属件与该主体部在投影垂直面上所 产生的间距介于0. 5至3毫米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外观件包括一第一机体;以及一第二机体,与该第一机体相互叠置,以定义出该容置空间,且该延伸部设置在该第一 机体或/与该第二机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延伸部包括一第一曲线状金属件,设置在 该第一机体的内壁或是外壁上,并分别以该虚拟线与该第一机体的底部的侧边相交的两交 点为起点与终点围绕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崇庭黄奂衢黄贵强邓颖聪邓佩玲陈奕君
申请(专利权)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