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90674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效气液分离器,适用于各种气液混合物的分离,特别适用于制冷系统中经节流元件节流后所产生的闪发性气体的分离,使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全部为液体,从而提高蒸发效率和能效比,其气液分离部分由螺旋分离管(5)、分离盘(8-1)、分离槽(8-5)、整流罩(7)、液体通道(8-3)、气体通道(8-4)、过滤网(10)等组成,且高效气液分离器的外部可设有保温套,可保证气液混合物能得到有效分离,其具有分离效果好、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适用于气液混合物的分离,特别适用于 制冷系统中经节流元件节流后的闪发性气体制冷剂的分离。
技术介绍
已知专利号为ZL200620100320.5的专利,其虽然有螺旋分离管、整流罩和 自动调节气体通道截面的浮体及阀针,但分离后的液体制冷剂沿筒体内壁向下 流动过程中,由于与环境温度存在温差,其仍可能吸热蒸发产生气体制冷剂及 因压降而继续产生闪发性气体制冷剂。同时经上述螺旋分离管、整流罩分离的 液体制冷剂中仍带有少量气体制冷剂,不能得到有效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过螺旋分离管及整流罩分离的液体制冷剂 在向下流动过程中,能进一步分离其中残剩的气体制冷剂和在向下流动过程中 因吸热蒸发所产生以及因压降继续产生的闪发性气体制冷剂的高效气液分离驱滞。本技术的高效气液分离器由筒体、螺旋分离管、整流罩、浮体、锥形 阀针、气液混合制冷剂进口管、气体制冷剂出口管及液体制冷剂出口管组成。 其特征在于浮体的顶端设有分离盘,分离盘上有溢流槽,浮体圆周方向设有由 导向肋与筒体内壁形成的液体制冷剂通道和气体制冷剂通道。所述螺旋分离管设有气体制冷剂阀口 。所述整流罩上部设有过滤网。所述浮体的底部设有分离槽。所述浮体底部与筒体之间设有浮力弹簧。所述高效气液分离器外部设有保温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 通过螺旋分离管分离后的液体制冷剂经整流罩流入分离盘,进一步分离残剩在液体制冷剂中的少量气体制冷剂。2. 经分离盘进一步分离后的液体制冷剂,从溢流槽流至筒体下端出液管的过程中,因吸收环境热量蒸发产生的气体制冷剂和因压降继续产生的闪发性气体制冷剂通过浮体底部分离槽得到分离,保证从出液管流出的液体制冷剂不带气体制冷剂。3. 高效气液分离器外部的保温套可减少分离过程中因从环境中吸热蒸发而产生的气体制冷剂。4. 由螺旋分离管分离出来的气体制冷剂,流经整流罩上端的过滤网,使其夹带的液体制冷剂再次得到分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制冷系统的高效气液分离器结构图。图2为局部放大图图3为浮体的A向视图。图4为浮体的B向视图。图5为浮体的C一C剖视图。图6为浮体的D—D剖视图。 图中所示l一气液混合制冷剂进口管,2—气体制冷剂出口管,3—筒体,4一浮力弹 簧,5—螺旋分离管,6—锥形阀针,7—整流罩,8—浮体,8-l分离盘,8-la溢 流槽,8-2导向肋,8-3液体制冷剂通道,8-4气体制冷剂通道,8-5分离槽, 9一液体制冷剂出口管,10—过滤网。具体实施方法气液混合制冷剂进口管1及气体制冷剂出口管2置于筒体3上端,液体制 冷剂出口管9置于筒体3下端,螺旋分离管5置于筒体3上部的分离腔内,螺 旋分离管5上设有气体制冷剂阀口,并与气体制冷剂出口管2相连接;整流罩7 置于螺旋分离管5的下端,整流罩7上部设有气体制冷剂通道,下部设有液体 制冷剂通道,浮体8置于筒体3下部的液腔内,锥形阀针6置于浮体8的上部, 并与浮体8相连接;浮力弹簧4置于浮体8底部与筒体3之间;分离盘8-1位于 浮体8的顶端,分离盘8-1上设有溢流槽8-la,浮体8圆周方向设有由导向肋 8-2与筒体3形成的液体制冷剂通道8-3和气体制冷剂通道8-4,浮体8的底部 设有分离槽8-5,过滤网10置于整流罩7的上部气体制冷剂通道位置。工作时气液混合制冷剂从气液混合制冷剂进口管1进入螺旋分 管5与 筒体3内壁之间形成的腔体,沿螺旋分离管5及筒体3内壁高速旋转,通过离 心力作用,液体制冷剂紧贴筒体3的内壁,使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得到分 离,沿筒体3内壁高速旋转的液体制冷剂经整流罩7整流后变旋转向下流动为 垂直向下流动,分离后的液体制冷剂从整流罩7流至分离盘8-l,利用气液比重 差在分离盘8-l进一步得到分离,分离后的液体制冷剂通过分离盘8-l的溢流槽8-la经液体制冷剂通道8-3流至浮体8的底部,液体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因吸热或压降产生的气体制冷剂在浮体8底部的分离槽8-5再次得到分离,分离后的液体制冷剂通过液体制冷剂出口管9流出,通过浮体8底部分离槽8-5分离后的气体制冷剂沿气体制冷剂通道8-4上升至浮体8的上部,与通过分离盘8-1分离后的气体制冷剂汇合,与经螺旋分离管5分离并通过整流罩7上部气体制冷剂通道及过滤网10的气体制冷剂再汇合,从针形阀针6与设在螺旋分离管5上的气体制冷剂阀口之间的圆环形通道,经气体制冷剂出口管2流出,当进入高效气液分离器的气液混合制冷剂中的气体制冷剂比例增加时,高效气液分离器内的液面自动下降,针形陶针6随之向下移动,针形阀针6与设在螺旋分离管5上的气体制冷剂阀口之间的圆环形通道截面增大,从高效气液分离器流出的气体制冷剂量自动增加,从高效气液分离器流出的液体制冷剂量相应减少;反则,当进入高效气液分离器的气液混合制冷剂中的气体制冷剂比例减少时,高效气液分离器内的液面自动上升,针形阀针6随之向上移动,针形阀针6与设在螺旋分离管5上的气体制冷剂阀口之间的圆环形通道截面减小,从高效气液分离器流出的气体制冷剂量自动减少,从高效气液分离器流出的液体制冷剂量相应增加。本技术可使气液混合物的分离更为完善,且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的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气液分离器,由筒体(3)、螺旋分离管(5)、整流罩(7)、浮体(8)、锥形阀针(6)、气液混合制冷剂进口管(1)、气体制冷剂出口管(2)及液体制冷剂出口管(9)组成。其特征在于浮体的顶部设有分离盘(8-1),分离盘(8-1)上有溢流槽(8-1a),浮体(8)圆周方向设有由导向肋(8-2)与筒体(3)内壁形成的液体制冷剂通道(8-3)和气体制冷剂通道(8-4)。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气液分离器,其特征还在于螺旋分离管(5)设有气体制冷剂阀口。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气液分离器,其特征还在于整流罩(7)上部设有过滤网(IO)。4.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气液分离器,其特征还在于浮体(8)的底部设有分离槽(8-5)。5.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气液分离器,其特征还在于浮体(8)底部与筒体(3)之间设有浮力 弹簧(4)。6.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气液分离器,其特征还在于气液分离器外部设有保温套。专利摘要一种高效气液分离器,适用于各种气液混合物的分离,特别适用于制冷系统中经节流元件节流后所产生的闪发性气体的分离,使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全部为液体,从而提高蒸发效率和能效比,其气液分离部分由螺旋分离管(5)、分离盘(8-1)、分离槽(8-5)、整流罩(7)、液体通道(8-3)、气体通道(8-4)、过滤网(10)等组成,且高效气液分离器的外部可设有保温套,可保证气液混合物能得到有效分离,其具有分离效果好、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文档编号F25B43/00GK201355161SQ20092011458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5日专利技术者邓永林 申请人:浙江春晖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邓永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气液分离器,由筒体(3)、螺旋分离管(5)、整流罩(7)、浮体(8)、锥形阀针(6)、气液混合制冷剂进口管(1)、气体制冷剂出口管(2)及液体制冷剂出口管(9)组成。其特征在于浮体的顶部设有分离盘(8-1),分离盘(8-1)上有溢流槽(8-1a),浮体(8)圆周方向设有由导向肋(8-2)与筒体(3)内壁形成的液体制冷剂通道(8-3)和气体制冷剂通道(8-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永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晖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邓永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