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温态机电一体换热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290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温态机电一体换热站,包括箱体、水路组件和控制组件,箱体内安装隔板,隔板将箱体内部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水路组件位于第一腔体内,控制组件位于第二腔体内,水路组件包括进水阀一、回水阀一、板换、水泵一、出水阀一、回水阀二、进水阀二、出水阀二和水泵二,进水阀一、水泵一、出水阀一、回水阀二、回水阀一形成第一水路,进水阀一、板换、回水阀一形成第二水路,进水阀二、水泵二、板换、出水阀二形成第三水路,第二水路和第三水路无接触且在板换处完成热交换,本技术将水路组件和控制组件一站式集中安装,降低安装难度,使整体系统外观更整洁美观,一路水源分离出二路不同温度,达到双温态出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供热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温态机电一体换热站


技术介绍

1、在现有技术中,原暖通行业对于多个应用需求,通常是分散性独立安装,例如新风泵站一路,辐射泵站一路,且电气控制另行安装,现有的换热站存在水力设计要求高,安装管路复杂,安装空间大,电气件需破坏墙体且整体系统外观杂乱等缺陷,因此需要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需求,提供一种双温态机电一体换热站。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温态机电一体换热站,包括箱体、水路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箱体内安装隔板,所述隔板将箱体内部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水路组件位于第一腔体内,所述控制组件位于第二腔体内,所述水路组件包括进水阀一、回水阀一、板换、水泵一、出水阀一、回水阀二、进水阀二、出水阀二和水泵二,所述进水阀一、水泵一、出水阀一、回水阀二、回水阀一形成第一水路,所述进水阀一、板换、回水阀一形成第二水路,所述进水阀二、水泵二、板换、出水阀二形成第三水路,所述第二水路和第三水路无接触且在板换处完成热交换。

3、进一步的,所述进水阀一为三通阀,从所述进水阀一流入的介质分别流向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所述回水阀一为三通阀,所述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回流的介质在回水阀一处汇集。

4、进一步的,包括混水阀和三通件,所述三通件连接水泵二和板换,所述混水阀安装于出水阀二,所述混水阀和三通件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混水阀开启,流经所述三通件的介质一部分通过连接管流向出水阀二,所述第三水路的介质与流经连接管的介质在出水阀二处混合。

5、进一步的,所述水路组件包括膨胀水箱,所述膨胀水箱通过泄压管连接进水阀二。

6、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子电表、控制器、内控模块、外控主机、空开保护器,所述电子电表、控制器、外控主机、空开保护器安装于隔板上,所述内控模块安装于箱体的内壁。

7、进一步的,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安装于箱体正面,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控制组件。

8、进一步的,所述出水阀一和出水阀二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9、进一步的,所述进水阀一、进水阀二、出水阀二均安装有水温传感器。

10、进一步的,包括温压表,所述温压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温压表分别连接出水阀一和出水阀二。

11、进一步的,包括制冷模式和采暖模式,处于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水路的介质温度低于第三水路的介质温度,处于所述采暖模式下,所述第一水路的介质温度高于第三水路的介质温度。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温态机电一体换热站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技术将水路组件和控制组件一站式集中安装,大幅度降低施工单位安装难度,且使用户的整体系统外观更整洁美观。

14、2、本技术中的第一水路与第二水路为同一水源,第三水路通过与第二水路在板换处换热,第一水路与第三水路形成温度差,使一路水源分离出二路不同温度,达到双温态出水的目的。

15、3、本技术产品具备冷暖两用模式,当季节变换,只需在水源端进行冷热切换,无需另行安装管路或其他设施,产品可根据冷暖需求,切换至相应模式,实现冷暖两用且使用便捷的目的。

16、4、本技术的第二水路和第三水路不接触且在板换处进行换热,第二水路和第三水路水水分离,使得第三水路不受第二水路的压力、媒介等影响,如其用作辐射,则第三水路低压运行,从而使得辐射末端更安全,使用寿命更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温态机电一体换热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水路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箱体(1)内安装隔板(11),所述隔板(11)将箱体(1)内部分隔为第一腔体(12)和第二腔体(13),所述水路组件位于第一腔体(12)内,所述控制组件位于第二腔体(13)内,所述水路组件包括进水阀一(2)、回水阀一(3)、板换(31)、水泵一(4)、出水阀一(5)、回水阀二(6)、进水阀二(7)、出水阀二(8)和水泵二(9),所述进水阀一(2)、水泵一(4)、出水阀一(5)、回水阀二(6)、回水阀一(3)形成第一水路(21),所述进水阀一(2)、板换(31)、回水阀一(3)形成第二水路(22),所述进水阀二(7)、水泵二(9)、板换(31)、出水阀二(8)形成第三水路(72),所述第二水路(22)和第三水路(72)无接触且在板换(31)处完成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温态机电一体换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阀一(2)为三通阀,从所述进水阀一(2)流入的介质分别流向第一水路(21)和第二水路(22),所述回水阀一(3)为三通阀,所述第一水路(21)和第二水路(22)回流的介质在回水阀一(3)处汇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温态机电一体换热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水阀(71)和三通件(91),所述三通件(91)连接水泵二(9)和板换(31),所述混水阀(71)安装于出水阀二(8),所述混水阀(71)和三通件(91)通过连接管(711)连接,所述混水阀(71)开启,流经所述三通件(91)的介质一部分通过连接管(711)流向出水阀二(8),所述第三水路(72)的介质与流经连接管(711)的介质在出水阀二(8)处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温态机电一体换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组件包括膨胀水箱(32),所述膨胀水箱(32)通过泄压管(321)连接进水阀二(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温态机电一体换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子电表(14)、控制器(15)、内控模块(16)、外控主机(17)、空开保护器(19),所述电子电表(14)、控制器(15)、外控主机(17)、空开保护器(19)安装于隔板(11)上,所述内控模块(16)安装于箱体(1)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温态机电一体换热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面板(18),所述控制面板(18)安装于箱体(1)正面,所述控制面板(18)电性连接控制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温态机电一体换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阀一(5)和出水阀二(8)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5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温态机电一体换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阀一(2)、进水阀二(7)、出水阀二(8)均安装有水温传感器(2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温态机电一体换热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压表(52),所述温压表(5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温压表(52)分别连接出水阀一(5)和出水阀二(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温态机电一体换热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水路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箱体(1)内安装隔板(11),所述隔板(11)将箱体(1)内部分隔为第一腔体(12)和第二腔体(13),所述水路组件位于第一腔体(12)内,所述控制组件位于第二腔体(13)内,所述水路组件包括进水阀一(2)、回水阀一(3)、板换(31)、水泵一(4)、出水阀一(5)、回水阀二(6)、进水阀二(7)、出水阀二(8)和水泵二(9),所述进水阀一(2)、水泵一(4)、出水阀一(5)、回水阀二(6)、回水阀一(3)形成第一水路(21),所述进水阀一(2)、板换(31)、回水阀一(3)形成第二水路(22),所述进水阀二(7)、水泵二(9)、板换(31)、出水阀二(8)形成第三水路(72),所述第二水路(22)和第三水路(72)无接触且在板换(31)处完成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温态机电一体换热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阀一(2)为三通阀,从所述进水阀一(2)流入的介质分别流向第一水路(21)和第二水路(22),所述回水阀一(3)为三通阀,所述第一水路(21)和第二水路(22)回流的介质在回水阀一(3)处汇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温态机电一体换热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水阀(71)和三通件(91),所述三通件(91)连接水泵二(9)和板换(31),所述混水阀(71)安装于出水阀二(8),所述混水阀(71)和三通件(91)通过连接管(711)连接,所述混水阀(71)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国方任静蒋宗陆佳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晖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