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供自调节于一体的空气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229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1
本技术属于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供自调节于一体的空气处理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左端设置有空气进口,所述箱体的右端设置有空气出口,所述箱体前侧壁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换热器出水管,本申请投入使用耗时短、现场安装方便,空气处理设备运输到现场后直接连接管路、调试后就可正常使用,可以通过将管道与换热剂进管断开连接后,通过挪动空气处理箱体底座将空气处理箱体整体与空气处理箱体与动力管路共用底座脱离,从而方便单独检修动力管路,动力管路如需小的检修,可以将连接两个部件间的直接或者是其他方便拆卸的部件拆卸掉来检修动力管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设备,具体为一种自供自调节于一体的空气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大气污染的增加及大量新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材料的使用,工人的工厂内空气质量令人严重担忧,特别是冬季通风不足,或在密闭房间内使用空调暖气,甲醒、苯、氨等有害气体污染普遍超标,有时候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高出5-10倍,因此需要通过使用空气处理设备对其进行有效处理。

2、但是现有的空气处理设备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3、现有的空气处理设备在制备时,通常采用的方式是:空气处理设备只具有换热能力和保温能力,但是不具有换热剂动力泵以及换热能力调节的功能。其缺陷在于空气处理设备到达用户现场后,用户需铺设很多的管道,为了空气处理设备能后正常的运行需再安装合适的阀件和动力泵组,耗工耗时。具体表现为现有空气处理设备在制作时,只是考虑到空气处理设备本身有满足用户的换热能力,但是并不具备使换热剂在空气处理设备中流动的动力、不具备调节换热剂流量的能力以及不具备换热剂流动的管路。空气处理设备到用户现场后,用户需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请专业人士去配备所需的管道、阀件以及动力泵组然后安装施工后空气处理设备才能正常使用。

4、为此,现提出一种自供自调节于一体的空气处理设备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供自调节于一体的空气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供自调节于一体的空气处理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左端设置有空气进口,所述箱体的右端设置有空气出口,所述箱体前侧壁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换热器出水管,所述箱体的前侧壁位于换热器出水管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换热器进水管,所述换热器进水管的前端固定设置有直管道,所述直管道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弯管,所述弯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活接固定设置有阀,所述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活接连接设置有第一避震接头,所述第一避震接头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右端连接设置有第二避震接头,所述第二避震接头的右端通过第三活接连接设置有y型过滤器,所述y型过滤器的右端连接设置有对接主管道。

3、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下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一公共底座,两个所述第一公共底座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公共底座之间横向固定设置有对称的第二公共底座,两个所述第一公共底座之间且位于两个第二公共底座内侧设置有对称的第三公共底座,两个所述第三公共底座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公共底座的侧壁连接固定。

4、优选的,所述箱体下侧壁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均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公共底座的侧壁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第三公共底座的上侧壁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所述第一支撑的上端与所述弯管的下侧壁接触,所述第一支撑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活接的下侧壁接触。

6、优选的,所述第二公共底座的上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一泵支撑,所述第一泵支撑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泵支撑,所述第二泵支撑的上端设置有泵减振器,所述泵减振器的上侧壁与所述水泵的下侧壁接触。

7、优选的,所述箱体由六个面和型材组装而成的六面体箱体。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9、本申请投入使用耗时短、现场安装方便,空气处理设备运输到现场后直接连接管路、调试后就可正常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自供自调节于一体的空气处理设备所需的四种大部件(空气处理箱体、动力管路、动力管路重力支撑、共用底座)连接在一起,共用底座能够承载自供自调节于一体的空气处理设备的全部重量,箱体底座能够承载空气处理箱体的全部重量,动力管路如需大的检修,可以通过将管道与换热剂进管断开连接后,通过挪动空气处理箱体底座将空气处理箱体整体与空气处理箱体与动力管路共用底座脱离,从而方便单独检修动力管路,动力管路如需小的检修,可以将连接两个部件间的直接或者是其他方便拆卸的部件拆卸掉来检修动力管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供自调节于一体的空气处理设备,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左端设置有空气进口(2),所述箱体(1)的右端设置有空气出口(3),所述箱体(1)前侧壁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换热器出水管(4),所述箱体(1)的前侧壁位于换热器出水管(4)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换热器进水管(5),所述换热器进水管(5)的前端固定设置有直管道(6),所述直管道(6)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弯管(7),所述弯管(7)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活接(8)固定设置有阀(9),所述阀(9)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活接(10)连接设置有第一避震接头(11),所述第一避震接头(11)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有水泵(12),所述水泵(12)的右端连接设置有第二避震接头(13),所述第二避震接头(13)的右端通过第三活接(14)连接设置有Y型过滤器(15),所述Y型过滤器(15)的右端连接设置有对接主管道(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供自调节于一体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下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一公共底座(17),两个所述第一公共底座(17)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公共底座(17)之间横向固定设置有对称的第二公共底座(18),两个所述第一公共底座(17)之间且位于两个第二公共底座(18)内侧设置有对称的第三公共底座(19),两个所述第三公共底座(19)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公共底座(17)的侧壁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供自调节于一体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下侧壁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安装座(20),两个所述安装座(20)均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公共底座(17)的侧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供自调节于一体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公共底座(19)的上侧壁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21),所述第一支撑(21)的上端与所述弯管(7)的下侧壁接触,所述第一支撑(21)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支撑(22),所述第二支撑(2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活接(10)的下侧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供自调节于一体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公共底座(18)的上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一泵支撑(23),所述第一泵支撑(23)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泵支撑(24),所述第二泵支撑(24)的上端设置有泵减振器(25),所述泵减振器(25)的上侧壁与所述水泵(12)的下侧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供自调节于一体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由六个面和型材组装而成的六面体箱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供自调节于一体的空气处理设备,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左端设置有空气进口(2),所述箱体(1)的右端设置有空气出口(3),所述箱体(1)前侧壁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换热器出水管(4),所述箱体(1)的前侧壁位于换热器出水管(4)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换热器进水管(5),所述换热器进水管(5)的前端固定设置有直管道(6),所述直管道(6)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弯管(7),所述弯管(7)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活接(8)固定设置有阀(9),所述阀(9)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活接(10)连接设置有第一避震接头(11),所述第一避震接头(11)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有水泵(12),所述水泵(12)的右端连接设置有第二避震接头(13),所述第二避震接头(13)的右端通过第三活接(14)连接设置有y型过滤器(15),所述y型过滤器(15)的右端连接设置有对接主管道(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供自调节于一体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下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一公共底座(17),两个所述第一公共底座(17)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公共底座(17)之间横向固定设置有对称的第二公共底座(18),两个所述第一公共底座(17)之间且位于两个第二公共底座(18)内侧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心安李璐峰何辉高建廷马斌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台佳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