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设备和差速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90652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动设备(1),包括叠加式传动装置、尤其是差速传动装置,其中,通过传动设备的两个输入轴(3,20)、借助所述叠加式传动装置能使转矩流汇合。所述输入轴中的第一输入轴(3)驱动一行星轮机构的中央轮、尤其是太阳轮(13)。所述第一输入轴(3)在第一轴向区域中支承在所述叠加式传动装置的回转轮(14,15,16)上,而在第二轴向区域中,通过轴联接装置(7)支承在输入装置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动设备和差速传动装置。在此,该差速传动装置包括补偿机 构,该补偿机构具有行星轮机构,该行星轮机构与机器装置的缓慢运行的(大)功率传动 设备中的传动级相连接,其能应用在不同工业领域的工作中。
技术介绍
已知在工业驱动设备中使用具有行星齿轮传动级的功率传动设备,但所述功率 传动设备使用恒定的传动比。这种功率传动设备应理解为用于IOOkW以上或甚至IMW 以上的驱动设备的传动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以廉价方式改进所述传动设备,尤其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安全性。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传动设备以及具有权利要求6的特征的差速 传动装置来实现。传动设备的重要特征在于,该传动设备包括叠加式传动装置 (tiberlagerungsgetriebeeinrichtung )、尤其是差速传动装置,其中,通过传动设备的两个输入轴、借助所述叠加式传动装置能使转矩流汇合,其中,所述输入轴中的第一输入轴驱动一行星轮机构的中央轮、尤其是太阳 轮,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轴被自由支承,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轴-在第一轴向区域中支承在所述叠加式传动装置的回转轮上,_在第二轴向区域中,通过轴联接装置支承在输入装置上,尤其是支承在马 达——特别是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其优点是,实现了补偿机构,通过该补偿机构可导出由公差引起的或由错误定 位引起的力。尤其是,传动设备的驱动通过一主驱动装置和一附加驱动装置来实现,由 此提高了在驱动装置失效时的可靠性。由驱动装置产生的功率流能借助叠加式传动装置 汇合到后面的圆柱齿轮级上。由此,可在输入侧设置一具有补偿机构的差速传动装置, 在此可实现可变的高传动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点在于,将功率均勻地分配到各回转轮,即行星件或行星小齿 轮。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构型中,叠加式传动装置的至少一个输出轴是单级或多级 平行轴传动装置一尤其是圆柱齿轮传动装置一的输入轴,尤其是其中,所述叠加式 传动装置和所述平行轴传动装置作为不同的传动级布置在包括这些传动级的传动设备 中。其优点是,借助后面的圆柱齿轮传动装置可在传动设备的输出部上提供非常高的转矩。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构型中,所述行星件构造成分级行星件,其中,所述中央轮与所述分级行星件的第一齿级啮合,而一另外的输出侧部件与所述分级行星件的第二 齿级啮合。其优点是,可实现较宽范围的传动比。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构型中,所述中央轮设置在第一输入轴的第一轴向区域中 并在该第一轴向区域中与该第一输入轴无相对转动地连接或构造成一体。其优点是,该 (第一输入)轴可通过中央轮支承,亦即可通过行星件对中央轮的支承来实现,由此可 设置用于该轴的第一支承部位。在此,该轴在那里的位置由行星件及其位置以及公差确定。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构型中,第一输入轴在轴联接装置的区域中具有外齿,所 述外齿与输入装置的轴的内齿相啮合,尤其是其中,所述内齿构造成凸形(ballig)的。其 优点是,借助于轴联接装置实现该轴的第二支承部位。由此可补偿公差,并降低由补偿 引起的轴负荷。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构型中,第二输入轴驱动行星架,在该行星架上支承有与 所述中央轮和空心轮相啮合的行星件。其优点是,借助行星传动装置可汇合两个驱动装 置的功率。在此,第一驱动装置的功率流输送给中央轮,而第二驱动装置的功率流输送 给行星架,由此在空心轮的输出侧可取出功率流。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替代构型中,第二输入轴通过联接装置驱动空心轮,行星 件与中央轮啮合并且与该空心轮啮合。其优点是,可在行星架上提供叠加式传动装置的 输出部,由此可实现另外的传动比。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构型中,第二输入轴具有齿部,该齿部驱动设置在空心轮 上的外齿,其中,行星件与中央轮啮合并且与该空心轮的内齿啮合。其优点是,通过另 一圆柱齿轮级来驱动空心轮,其中,被驱动的轮是空心轮。由此,甚至可以以一传动比 来实施空心轮在输入侧的驱动,由此可使用具有较小转矩的马达。由此,再次在行星架 上提供叠加式传动装置的输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构型中,在输入轴之一上以可转动方式支承圆柱齿轮,该 圆柱齿轮包括在一圆柱齿轮级中,能由叠加式传动装置为该圆柱齿轮级输入功率流。由 此有利的是,可非常好地利用结构空间。因为后面的圆柱齿轮级可以还包括一支承在连 接在前面的差速传动装置的输入轴上的齿轮。可以说,可通过传动设备在一回路中引导 功率流或转矩流,并且免去了附加部件。这一点尤其是对于功率流在输出侧被分配或分 动的情况是有利的。在差速传动装置中有利地使用至少三个传动级。在此重要的是,包括一行星传 动级,该行星传动级包括一个、至多两个传动行星级,所述传动行星级连接在马达的输 入轴和驱动轴上。一个传动行星级形成具有单行星小齿轮的行星传动机构,而两个传动 行星级以epi-hypo(内摆线-外摆线)或epi-epi(内摆线-内摆线)的组合形式形成具有 双行星小齿轮的行星传动机构。在一个或两个传动分支中,每个后面的传动行星级都通过齿轮的圆柱齿轮传动 机构形成,这些齿轮固定在齿轮副轴单元(Zahnradvorgelegen)上。具有单行星小齿轮的行星轮机构的基本元件是中央轮、行星小齿轮架和具有 内齿的冠形轮。三个由圆柱齿轮形成的、具有相同直径的中间行星小齿轮与中央轮和冠形轮啮合。具有双行星小齿轮的行星轮机构的基本元件是中央轮、行星小齿轮架和第二 中央轮。三个行星小齿轮——数目同样是三个——由直径较大的圆柱齿轮和直径较小 的圆柱齿轮构成,在epi-hypo实施形式中第二中央轮的形式为具有内齿的冠形轮,在 epi-epi实施形式中第二中央轮具有外齿。在行星轮机构的驱动元件前或在附加驱动装置的驱动元件前可并入由圆柱齿轮 形成的前级。所有的所述圆柱齿轮都构造成具有单重人字齿。在以可无级调节的转数(Umdrehungen)和输入功率同时通过驱动马达M2和附加 驱动装置的驱动马达M3进行驱动时,在被驱动的输出轴上可在很大范围内实现转数和功 率的无级变化,并且能实现可无级变化的传动比。补偿机构一方面由中央轮在无轴承的 情况下连同驱动轴在轴向支撑在输入轴的端面上的行星小齿轮之间的自由支承形成、另 一方面由行星小齿轮架、冠形轮轴、附加驱动装置轴的工作轮的轴支承结构以及由齿轮 副轴单元的轴在具有轴向间隙的双列翻转球面轴承(kipptonnenlager)中(的支承结构)构 成。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使用传动比可变、但仍能够引导高功率的差速传动装置。根据 本专利技术的差速传动装置在结构上设计有包括圆柱齿轮的行星传动装置和与其它传动级相 联接的联接装置。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解决方案实现了高度可变的传动比值。因此,对于传递高功率而言,在工业驱动装置中可使用差速传动装置,其中, 可实现高值的传动比,该差速传动装置可用作前侧传动级,即用作输入侧的传动级。在 本专利技术中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补偿机构以及向传动分支中的分动。附图说明现在借助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在此,分级行星件也被称为双行星小齿轮,行星轮也被称为回转轮、行星件或行星小齿轮,空心轮即为具有内齿的齿轮,也被称为冠形轮,行星架也被称为行星小齿轮架。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差速传动装置的平面图中,以非限制性实施例的形式示出用于传递高功率 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补偿机构的差速传动装置,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动设备,包括叠加式传动装置、尤其是差速传动装置,  其中,通过传动设备的两个输入轴、借助所述叠加式传动装置能使转矩流汇合,  其中,所述输入轴中的第一输入轴驱动一行星轮机构的中央轮、尤其是太阳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轴被自由支承,其中所述第一输入轴  -在第一轴向区域中支承在所述叠加式传动装置的回转轮上,  -在第二轴向区域中,通过轴联接装置支承在输入装置上,尤其是支承在马达--特别是电动机--的输出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杜尔耶斯J彭卡瓦
申请(专利权)人:索尤若驱动有限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