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72625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在汽车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它由共旋转轴线的离合器C11、离合器C22组成双离合器装置,变速器的输入内轴通过离合器C11、变速器的输入外轴通过离合器C22与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连接。输入内轴设置了1、3、5档,1、3档主动齿轮与输入内轴为一体,输入外轴则设置了2、4、6及倒档主动齿轮,2、倒档和4、6档共一主动齿轮,可实现七种变速,即七个档位,这样对变速器轴向长度可缩短10%,结整车的匹配提供更大的空间,其中倒档的倒档惰轮与输出轴的2档从动齿轮联为一体,省掉布置惰轮轴机构,使变速器更紧凑,其中驻车机构的棘轮与输出轴花键连接,不同其他齿轮啮合,借用二档齿轮副径向同一截面空间,与布置在差速器上相比,可减少驻车机构的负载30%以上,提高驻车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自动变速器,尤其涉及到一种双离合器自动 变速器。技术背景双离合器汽车自动变速器通常使用双离合器在它的双输入轴上选择传 递发动机输入的扭矩,它使用双输入轴上的齿轮来改变扭矩和速度,传递输出。现有的双离合器汽车自动变速器通常额定扭矩都在200Nm以上,对于能承受 200Nm以上的6个前进档双离合器汽车自动变速器轴向长度会变成很大,因此所占的空 间受到限制。还有的双离合器汽车自动变速器除了采用双输入轴双输出轴结构外还布置了倒 档惰轮轴,为满足倒档的速比要求其惰轮轴上还设了两个齿轮,这样不但增加了变速器 的体积,还提高了变速器的制造成本和难度。已有的双离合器汽车自动变速器内的轴向的空间不够容纳驻车机构装置的驻车 棘轮,驻车棘轮只有固定在差速器装置上。驻车棘轮固定在差速器装置上的对驻车机构 装置的负载很大,特别是汽车在比较陡的斜坡时,滑坡力大,对驻车机构装置产生的很 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轴向尺寸较小,具有六(或七)个前进 档功能双离合器变速器装置,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在输出轴上设置驻车棘轮,省掉独立的 惰轮轴布置结构,以减少驻车机构的负载。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离合器汽车自动变速器,它包括双离合器装置,双传动输 入装置,第一输出轴装置,第二输出轴装置,驻车机构,差速器装置。所述双离合器装置,包括离合器C1,离合器C2,离合器C1与离合器C2径向堆 叠共旋转轴线布置。所述双传动输入装置,包括输入内轴和输入外轴及各档的主动齿轮。输入外轴 设在输入内轴的外圆周,共轴线旋转。输入内轴连接离合器C1,输入外轴连接离合器 C2,并与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连接。输入内轴设置了 1、3、5档主动齿轮,1、3档主动 齿轮与输入内轴为一整体。输入外轴设置了 2、4、6、倒档主动齿轮,2、倒档同用一个 主动齿轮,4、6档也共用一个主动齿轮,与输入外轴为一整体。第一输出轴装置,包括第一输出轴,一五档同步器,二六档同步器以及1、2、 5、6档从动齿轮。1、2、5、6档从动齿轮都设置在第一输出轴上,分别与输入内、外轴 上的1、2、5、6档主动齿轮啮合。一五档同步器传递1档与5档从动齿轮的扭矩有选择 性的传递到第一输出轴上,二六档同步器传递2档与6档从动齿轮的扭矩有选择性的传递 到第一输出轴上,以及主减主动齿轮其设置在第一输出轴上与差速器装置主减从动齿轮 啮合。从而输入内轴、输入外轴上的1、5、2、6档主动齿轮的扭矩被选择性的变换输 出ο第二输出轴装置,包括第二输出轴、三档同步器、四倒档同步器、驻车棘轮以 及3、4倒档从动齿轮。3、4倒档从动齿轮都设置在第二输出轴上,分别与输入内、外轴 上的3、4倒档主动齿轮啮合。三档同步器传递3档从动齿轮的扭矩第二输出轴上,这里也可以来提升变速器的档位来布置7档,即三档同步器也就有选择性的传递3档和7档的 扭矩输出,四倒档同步器传递4档与倒档从动齿轮的扭矩有选择性的传递到第二输出轴 上,以及主减主动齿轮2其设置在第二输出轴上与差速器装置主减从动齿轮啮合。从而 输入内轴、输入外轴上的3、4、倒档主动齿轮的扭矩被选择性的变换输出。其中倒档是由输入外轴与2档主动齿轮联为一体,第一输出轴2档从动齿轮与倒 档惰轮联为一体,第二输入轴上的倒档从动齿轮带啮合齿与四倒档同步器的齿套啮合, 通过四倒同步器传递给第二输出轴输出。其倒档惰轮与第一输出轴上的2档从动齿轮联 成一体的双联齿轮,省掉传统的惰轮轴布置结构,使得变速器更加紧凑。驻车机构有驻车棘轮,驻车棘爪和差速器装置,驻车棘轮固接在第二输出轴 上,驻车机构棘爪固接在相对整车底盘不动的变速器壳体上。驻车机构棘爪与第二输出 轴上的驻车棘轮锁动连接,即第二输出轴固定,第二输出轴上主减主动齿轮与差速器装 置主减从动齿轮啮合,达到车轮抱死实现驻车。本专利技术的倒档设置在第二输出轴,倒档惰轮与第一输出轴2档从动齿轮联为一 体,省除惰轮轴的布置,使结构更加紧凑,减少齿轮转动副,坎增加传动效率,减少噪 音。本专利技术设计了 4、6档共用主动齿轮,2倒档共用主动齿轮,可以实现(七)个档位, 结整车匹配提供更大的空间,驱车机构的棘轮设置在第二输出轴上,棘爪固定在变速器 壳体上,改变固定在差速器上的方法,提高驻车效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示图。图2是图IA向示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记述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装置包括离合器C1I,离合器C22,输入内轴 3,输入外轴4,第一输出轴5,第二输出轴6,1档主动齿轮7,3档主动齿轮8,5档主 动齿轮9,2、倒档主动齿轮10,4、6档主动齿轮11,一五档同步器12,二六档同步器 13,1档从动齿轮14,2档从动齿轮30,倒档惰轮15,5档从动齿轮16,6档从动齿轮 17,主减主动齿轮18,三档同步器19,四倒档同步器20,驻车棘轮21,3档从动齿轮 22,4档从动齿轮23,倒档从动齿轮M,主减主动齿轮25,主减从动齿轮沈,差速器装 置27,驻车机构。输入内轴3通过离合器C1L输入外轴通过离合器C22与发动机的曲轴四输出端 连接。输入内轴3设置了 1档主动齿轮7,3档主动齿轮8,5档主动齿轮9,1档主动齿 轮7,3档主动齿轮8与输入内轴3联成一整体。输入外轴4设置了 2档主动齿轮10,倒 档主动齿轮10,即2倒档同用一个主动齿轮10,4档主动齿轮11,六档主动齿轮11,, 4、6档共用一个主动齿轮11,它们都与输入外轴4为一整体。1档从动齿轮14。2档从动齿轮15,5档从动齿轮16,6档从动齿轮17设置在 第一输出轴5上,分别与输入内轴3上的1档主动齿轮7和5档主动齿轮9,输入外轴4 上的2档主动齿轮10与6六档主动齿轮11啮合。一五档同步器12布置在1档从动齿轮 14与5档从动齿轮16之间,挂一档或5档从动齿轮14或16与离合器C1I结合,动力经 过离合器C1I传递到输入内轴3,1档主动齿轮7与输入内轴3联为一体,带动了 1档或 5档从动齿轮14或16的旋转,1档或5档从动齿轮14或16带啮合齿与一五档同步器12 的齿套啮合,从而带动第一输出轴5旋转,与第一输出轴5联为一体的主减速主动齿轮184带动了差速器装置27主减速从动齿轮沈输出动力。二六档同步器13布置在2档从动齿 轮15与6档从动齿轮17之间,挂上二档或六档从动齿轮30或17,离合器C22结合,动 力经过离合器C22传递到输入外轴4,2、6档主动齿轮11与输入外轴4联为一体,带动 了 2档或6档从动齿轮30或17的旋转,2档或6档从动齿轮30或17带啮合齿与二六档 同步器13的齿套啮合,从而带动第一输出轴5旋转,与输出轴5联为一体的主减速主动 齿轮18带动了差速器装置27主减速从动齿轮沈输出动力。以及与第一输出轴5联为一 体的主减主动齿轮18与差速器装置主减从动齿轮沈啮合,从而输入内轴3、输入外轴4 上的1、5、2、6档主动齿轮的扭矩被选择性的变换输出。3档从动齿轮22、4档从动齿轮23、倒档从动齿轮M,驻车棘轮21设置在第二 输出轴6上,分别与输入内轴3档主动齿轮8、输入外轴上的4、6档主动齿轮11、二倒 档主动齿轮10啮合。三档同步器19布置在三档从动齿轮22的一侧,挂上3档从动齿轮 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包括有双离合器装置、双传动输入装置、第一输出轴装置,第二输出轴装置,驻车机构和差速器装置,双离合器装置有离合器C↓[1]1和离合器C↓[2]2,它们径向堆叠共旋转轴布置;双传动输入装置有输入内轴和输入外轴,输入外轴设在输入内轴外圆周,共轴线旋转,输入内轴连接离合器C↓[1]1,输入外轴连接离合器C↓[2]2,并与发动机曲轴连接;输入内轴设置有1、3、5档主动齿轮,输入外轴设置有2、4、6、倒档主动齿轮;第一输出装置有第一输出轴,一五档同步器,二六档同步器以及1、2、5、6档从动齿轮设置在第一输出轴上,分别与输入内轴和输入外轴的1、2、5、6档主动齿轮啮合;第二输出轴装置有输出轴,三档同步器,四倒档同步器,驻车棘轮以及3、4、倒档从动齿轮,3、4、倒档从动齿轮设置在第二输出轴上,分别与输入内轴和输入外轴上的3、4、倒档主动齿轮啮合;其特征是:输入外轴(4)与2档主动齿轮(10)联为一体,倒档惰轮(15)与第一输出轴(5)上的2档从动齿轮(30)联与一体,倒档从动齿轮(24)带啮合啮与四倒档同步器(20)的齿套啮合,驻车棘轮(21)固接第二输出轴(6),驻车棘爪固接变速器壳体上,驻车棘爪与输出轴(6)上的驻车棘轮(21)锁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君正章俊杰张小林叶美琴俞正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依维柯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