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辆自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65990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0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商用车辆自动变速器,包括:前部支撑壳体,其内设液力扭矩传递装置;变速器壳体,连接于所述前部支撑壳体,其内设速度调节组件;所述前部支撑壳体的内部在所述液力扭矩传递装置的后侧预设有动力输出装置布置空间;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部在所述速度调节组件的前侧预设有初级液力缓速器布置空间;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部在所述速度调节组件的后侧预设有次级液力缓速器布置空间。该变速器在充分考虑用户实际使用需求的基础上,预留有模块化的接口与设计。这样,用户在加装附属设备实现性能多样化时,无需对变速器进行大范围的更新与设计,使用户可以对变速器进行持续的改进,且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适用于商用车辆的自动变速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设有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商用车辆。
技术介绍
现代商用车辆对变速器的附属需求较多,因此其自动变速器除了能保证车辆正常行驶的需求外,还要满足多样化的实际使用要求。例如,在下长坡或者存在多种附属部件的动力需求时,需要在自动变速器上加装缓速器或者动力输出装置。而现有的商用车自动变速器中四速和六速自动变速器在市场上最为常见,其自动变速器壳体多为铸造形式,开模及机加工成本均较高。由于初始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模块化多功能需求,在设计之初没有预留相应的接口与设计考虑,在功能拓展与变速器自身条件上有冲突,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如果通过改装的方式加装上述装置,则对原有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改变过大,不仅成本较高,容易影响其各项工作性能。另外,如果设计的专用需求的变速器需求量不大的话,则单独设计变速器将造成成本的无法控制,也不利于维修保养。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根据实际需要以模块化的方式加装附属设备的自动变速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商用车辆自动变速器。该变速器在充分考虑用户实际使用需求的基础上,预留有模块化的接口与设计。这样,用户在加装附属设备实现性能多样化时,无需对变速器进行大范围的更新与设计,可满足用户对变速器的多功能化需求,且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商用车辆自动变速器,包括:前部支撑壳体,其内设液力扭矩传递装置;变速器壳体,连接于所述前部支撑壳体,其内设速度调节组件;所述前部支撑壳体的内部在所述液力扭矩传递装置的后侧预设有动力输出装置布置空间;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部在所述速度调节组件的前侧预设有初级液力缓速器布置空间;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部在所述速度调节组件的后侧预设有次级液力缓速器布置空间。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初级液力缓速器,设于所述初级液力缓速器布置空间,其转子连接于所述速度调节组件的动力输入端,其定子连接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优选地,进一步包括次级液力缓速器,设于所述次级液力缓速器布置空间,其转子连接于所述速度调节组件的动力输出端,其定子连接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动力输出装置,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布置空间,其部分组件位于所述前部支撑壳体内部,部分组件位于所述前部支撑壳体外部;所述前部支撑壳体设有供所述动力输出装置的组件从内部引至外部的可封闭式动力输出端口。优选地,所述动力输出装置的组件包括:动力输出齿轮,其套装于所述速度调节组件的动力输入端,并与所述液力扭矩传递装置的动力输出末端传动连接;动力输出中间齿轮,其通过心轴安装于所述前部支撑壳体上,并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相啮合;动力输出从动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出中间齿轮相啮合;动力输出部件,与所述动力输出从动齿轮传动连接。优选地,所述速度调节组件为行星齿轮系,其可获得多个挡位,包括:第一行星排,具有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第二行星排,具有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第三行星排,具有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架和第三齿圈;第四行星排,具有第四太阳轮、第四行星架和第四齿圈;第一旋转体,包括输入轴和所述第一行星架;第二旋转体,包括所述第一太阳轮,并能够选择性的连接至固定件;第三旋转体,包括所述第一齿圈和第二行星架,并能够选择性的连接至固定件;第四旋转体,包括所述第二太阳轮,其能够选择性的连接至所述第一旋转体;第五旋转体,包括所述第二齿圈和第三太阳轮;第六旋转体,包括所述第三行星架和第四齿圈,并能够选择性的连接至固定件或选择性的连接至所述第四旋转体;第七旋转体,包括所述第四太阳轮,并能够选择性的连接至所述第四旋转体;第八旋转体,包括所述第三齿圈、第四行星架及输出轴;六个换挡组件,包括离合器和制动器,所述离合器设于所述旋转体中的选定旋转体之间,所述制动器设于所述旋转体中的选定旋转体与固定件之间。优选地,所述输入轴为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体的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一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旋转体的第一太阳轮与第二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三旋转体的第一齿圈和第二行星架通过第三旋转轴连接;所述第四旋转体的第二太阳轮与第四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五旋转体的第二齿圈和第三太阳轮通过第五旋转轴连接;所述第六旋转体的第三行星架和第四齿圈通过第六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七旋转体的第四太阳轮连接第七旋转轴;所述第八旋转体的第三齿圈和第四行星架连接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为第八旋转轴。优选地,所述六个换挡组件包括:第一离合器,插置于所述第一旋转体与第四旋转体之间;第二离合器,插置于所述第四旋转体与第六旋转体之间;第三离合器,插置于所述第四旋转体与第七旋转体之间;第一制动器,插置于所述第二旋转体与固定件之间;第二制动器,插置于所述第三旋转体与固定件之间;第三制动器,插置于所述第六旋转体与固定件之间。优选地,所述多个挡位包括至少八个前进挡和至少两个倒挡:前进一挡,所述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和第一离合器结合;前进二挡,所述第三制动器、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结合;前进三挡,所述第二制动器、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结合;前进四挡,所述第一制动器、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结合;前进五挡,所述第一制动器、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结合;前进六挡,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结合;前进七挡,所述第一制动器、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结合;前进八挡,所述第二制动器、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结合;第一倒挡,所述第一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和第一离合器结合;第二倒挡,所述第一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和第二离合器结合。优选地,所述离合器为摩擦离合器,所述制动器为摩擦制动器。优选地,所述第二旋转轴为空心轴,通过该空心轴,所述第一太阳轮与第一制动器的运动侧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二旋转轴内部。优选地,所述第四旋转轴包括前转轴和后转轴,通过所述前转轴,所述第二太阳轮与第一离合器的从动侧连接,通过所述后转轴,所述第二太阳轮同时与所述第二离合器的从动侧和所述第三离合器的主动侧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行星排为单排双级行星排,所述第二行星排为单排单级行星排,所述第三行星排为单排单级行星排,所述第四行星排为单排单级行星排。优选地,所述输入轴构造为接收扭矩和转速输入的构件;所述输出轴构造为输出已转换扭矩和转速的构件。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变速器壳体。本专利技术在液力扭矩传递装置的后侧、速度调节组件的前侧、速度调节组件的后侧分别预设有动力输出装置布置空间、初级液力缓速器布置空间以及次级液力缓速器布置空间。这些布置空间可通过更改变速器前支撑壳体和变速器壳体的结构形式来实现,如此,通过局部的铸造改动及机加工的进行步骤就可实现多种附加装置的布置和安装空间的预留,由于这些功能在设计之初就已经作为重点考虑进行了预先设计,且可以任意组合,因此在不重新设计变速器、保证变速器主体不变的前提下,即可进行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满足不同商用车辆的特殊功能需求与实际的使用需求,十分有利于工厂进行标准化、模块化的生产。当前第1页1 2 3 4 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商用车辆自动变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商用车辆自动变速器,包括:前部支撑壳体,其内设液力扭矩传递装置;变速器壳体,连接于所述前部支撑壳体,其内设速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支撑壳体的内部在所述液力扭矩传递装置的后侧预设有动力输出装置布置空间;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部在所述速度调节组件的前侧预设有初级液力缓速器布置空间;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部在所述速度调节组件的后侧预设有次级液力缓速器布置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赵会强王亚锋杰森马修柯瓦泽王凯峰周能文毕乾坤侯连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双特智能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