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动力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06293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车辆动力单元(20),该动力单元包括:曲轴箱(23L,23R);V形带式无级变速器(35),其包括与曲轴(37)同轴或平行的驱动带轮轴(38)和与曲轴(37)平行的从动带轮轴(39);变速箱(67),其位于曲轴箱(23L,23R)的一侧上,并容纳V形带式无级变速器(35);动力单元输出轴(43),其位于曲轴箱(23L,23R)的另一侧上,并通过动力传动系统(22)将动力从内燃机(21)传递到车辆的驱动轮(14);以及湿式离心离合器(95),其布置在曲轴箱(23L,23R)的一侧上,并将动力从从动带轮轴(39)间歇地传递到动力单元输出轴(43)。在车辆动力单元(P)中,曲轴(37)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安装在车辆中。容纳湿式离心离合器(95)的离心离合器室(89)布置在曲轴箱(23L,23R)的外侧,离心离合器室(89)在车辆的横向上的外侧被变速箱(67)覆盖。诸如这样的结构允许将油位设定成既适用于曲轴(37)也适用于湿式离心离合器(95)的水平,并确保曲轴箱(23L,23R)的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诸如摩托车之类的车辆的动力单元,更具体地涉及对于湿式离心 离合器的布置的改进和对于从曲轴分离湿式离心离合器的分隔板的改进。
技术介绍
已知车辆用动力单元设置有V形带传动无级变速器,该V形带传动无级变速器布 置在封装曲轴的曲轴箱的一侧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动力单元中,湿式离心离 合器有效地连接V形带传动无级变速器的从动带轮和用于动力传递的动力单元的最终输 出轴。在该动力单元中,用于曲轴的空间和用于湿式离心离合器的空间通过较大开口而彼 此连通。因此,不能单独确定分别适用于曲轴和湿式离心离合器的润滑油位。由于曲轴箱 中设置有大开口,因此,难以形成刚性结构的曲轴箱。改善动力单元的右部和左部的重量平 衡,减小尺寸并改善清洁便利性还存有余地。专利文献1 :W0 2003/085278 (参见图 2)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分隔壁使曲轴与湿式离心离合器彼此隔开,使得能够 设定分别适于润滑所述曲轴和所述湿式离心离合器的润滑油位,形成刚性的曲轴,并提供 改进的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的右部和左部具有满意的重量平衡、尺寸小并能够便于清洁 操作。解决该主要问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包括曲轴箱,该曲轴 箱封装内燃机的曲轴,而平行于车辆的宽度横向延伸;V形带传动无级变速器,该V形带传 动无级变速器包括随所述曲轴一起旋转的驱动带轮轴、平行于所述驱动轴延伸的从动带轮 轴、安装在所述驱动带轮轴上的驱动带轮、安装在所述从动带轮轴上的从动带轮、以及在所 述驱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延伸的V形带;变速箱,该变速箱布置在所述曲轴箱的一 侧上,并封装所述V形带传动无级变速器;最终输出轴,该最终输出轴布置在所述曲轴箱的 另一侧上,以通过变速器机构将所述内燃机的输出传递到车辆的驱动轮;湿式离心离合器, 该湿式离心离合器布置在所述曲轴箱的一侧上,用于将所述从动带轮轴和所述动力单元的 所述最终输出轴有效地连接或分离;以及离心离合器外壳,该离心离合器外壳限定用于在 其中保持所述湿式离心离合器的离心离合器室;其中,封装所述湿式离心离合器的所述离 心离合器外壳布置在所述曲轴箱的外侧,并且所述离心离合器室的横向外端被所述变速箱 覆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动力单元中,当从横向方向观看时,脚踏起动齿轮室形成在所述 曲轴与所述湿式离心离合器之间的空间的下方,而与所述曲轴箱的内部连通。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动力单元中,优选的是,该动力单元安装在车辆上,使得气缸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V形带传动无级变速器分别位于车体的主框架的中心轴线的相反侧上。典型的是,所述曲轴箱和所述变速箱是铸件,并且包含在所述湿式离心离合器中 的离合器鼓位于包含所述曲轴箱和所述变速箱的接合部在内的平面中。所述V形带可位于所述变速箱和变速器盖之间的接合面的横向外侧。优选的是,所述从动带轮的固定部布置在所述变速箱和所述变速器盖之间的接合 面的横向外侧。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保持所述湿式离心离合器的离心离合器室布置在所述曲轴箱的外 侧。因此,所述曲轴和所述湿式离心离合器彼此隔开,能够容易设定不同的润滑油位,并且 使所述曲轴和所述湿式离心离合器彼此隔开的分隔壁增强了所述曲轴箱的刚度。由于所述湿式离心离合器布置在所述曲轴箱的外侧,并且所述湿式离心离合器的 外端由所述变速箱覆盖,因此,可在不使用附加部件的情况下形成所述湿式离心离合器室, 因此,所述湿式离心离合器室的形成不增加制造成本。当从横向观看时,所述脚踏起动齿轮室形成在所述曲轴与所述湿式离心离合器之 间的空间的下方,而与所述曲轴箱的内部连通。因此,所述脚踏起动齿轮室的容积可用作用 于容纳润滑油的附加容积以及油盘的容积,因此,润滑油的最佳体积可用于设定最佳润滑 油位。由于所述动力单元安装在车辆上,使得气缸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V形带传动无级 变速器分别位于车体的主框架的中心轴线的相反侧上,因此,所述动力单元的所述横向相 对部的相应重量彼此较好地平衡。由于所述曲轴箱和所述变速箱是铸件,并且所述湿式离心离合器的离合器鼓位于 所述曲轴箱和所述变速箱之间的接合面中,所以所述动力单元具有下列效果。所述离合器 鼓是所述湿式离心离合器的最大部件,所述铸件箱的其中形成接合面的开口端分别具有最 大面积,这是因为所述箱的侧壁设计成便于从模具移除铸件箱。所述变速箱可通过将最大 部件放置在包含最宽开口端的接合面的平面上而以小尺寸形成。由于所述V形带在所述变速箱和所述变速器盖的接合部的横向外侧延伸,因此, 容易更换所述V形带。由于能够容易移除的所述变速器盖占据所述变速器室的主要部分, 因此,可容易清洁所述变速器室。所述从动带轮的所述固定部向所述变速箱和所述变速器盖之间的接合面的横向 外侧的延伸便于清洁所述变速器室的内部。附图说明图1是设置有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动力单元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从摩托车的右侧获取的动力单元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从摩托车的左侧获取的动力单元的侧视图;图4是沿图2或图3的线IV-IV剖取的部视展开图;以及图5是沿图2或图3的线V-V剖取的剖视展开图。附图标记说明20动力单元、23曲轴箱、23L曲轴箱的左半外壳、23R曲轴箱的右半外壳、35V形带传动无级变速器、36减速齿轮机构、37曲轴、38驱动带轮轴、39从动带轮轴、41中间轴、41a 中间小齿轮、42中间齿轮、43最终输出轴、44输出齿轮、66发电机盖、67变速箱、68变速器 盖、70气缸孔、84曲轴室、86减速齿轮室、87发电机室、89离心离合器室、90变速器室、92驱 动带轮、94从动带轮、95湿式离心离合器、99脚踏起动齿轮室、121内离合器盖、122内凸耳、 124离合器配重、125离合器鼓、126离合器输出齿轮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设置有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动力单元20的摩托车1的侧视图。 摩托车1具有主体F,该主体F包括位于主体F的前端的前管2 ;主框架3,该主框架3从 前管2延伸,而向后下倾斜;左右枢架4,该左右枢架4固定到主框架3的后端部,而向下倾 斜。左和右座椅横挡5附接到主框架3的在枢架4附近的一部分上,而向后上倾斜。座椅横 挡5分别具有弯曲的中间部。中间框架6分别在座椅横挡5的中间部与枢架4之间延伸。在主体F的左和右座椅横挡5之间放置收纳箱7等。座椅8从上方覆盖收纳箱7 等。座椅8可变成覆盖和打开收纳箱7等。把手9通过前管2支撑在主体F的前部上,以 可转向。前叉10从前管2向下延伸,前轮11可旋转地支撑在前叉11的下端部上。后叉13 从枢架4向后延伸。后叉13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所述前端部通过枢轴2可枢转地支撑在 枢架4上,所述后端部可旋转地支撑后轮14。后叉13可关于枢轴12在竖直平面中上下摆 动。后减震器15分别在后叉13的后端部与座椅横挡5之间延伸。动力单元20布置在主 框架3的下方与枢架4的前部的位置处,并从主框架4悬置。动力单元20包括形成动力单元20的前部的内燃机21和形成动力单元20的后部 的动力传递装置22。内燃机21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气缸体24、气缸盖25和气缸盖罩26 以该顺序叠置在曲轴箱23的前表面上。气缸体24、气缸盖25和气缸盖罩26的组件以大 角度向前倾斜,而在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包括:曲轴箱,该曲轴箱封装内燃机的曲轴,平行于车辆的宽度横向延伸;V形带传动无级变速器,该V形带传动无级变速器包括:驱动带轮轴,该驱动带轮轴可随所述曲轴一起旋转;从动带轮轴,该从动带轮轴平行于所述驱动带轮轴延伸;驱动带轮,该驱动带轮安装在所述驱动带轮轴上;从动带轮,该从动带轮安装在所述从动带轮轴上;以及V形带,该V形带在所述驱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延伸;变速箱,该变速箱布置在所述曲轴箱的一侧上,并封装所述V形带传动无级变速器;最终输出轴,该最终输出轴布置在所述曲轴箱的另一侧上,通过变速器机构将所述内燃机的输出传递到车辆的驱动轮;湿式离心离合器,该湿式离心离合器布置在所述曲轴箱的一侧上,用于将所述从动带轮轴和所述动力单元的所述最终输出轴有效地连接和分离;以及离心离合器外壳,该离心离合器外壳限定用于在其中保持所述湿式离心离合器的离心离合器室;其中,封装所述湿式离心离合器的所述离心离合器外壳布置在所述曲轴箱的外侧,并且所述离心离合器室的横向外端被所述变速箱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滝口亲司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