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844780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积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层的方法,应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层间介质层的沉积工序中,包括以下步骤:向沉积反应腔内通入初始氧气;向沉积反应腔内通入初始八甲基环化四硅氧烷(OMCTS);开启功率电源,进行黑金刚石(BD)层的沉积,降低所述OMCTS的流量,逐步提高OMCTS的流量,达到初始通入的OMCTS流量。采用该方法能够使沉积的BD材料层具有较好的厚度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在半导体器件的后段(back-end-of-line,BE0L)工艺中,制作半导体集成 电路时,半导体器件层形成之后,需要在半导体器件层之上形成金属互连层,每层金属互连 层包括金属互连线和层间介质层(Inter-layerdielectric,ILD),这就需要对上述层间介 质层制造沟槽(trench)和连接孔,然后在上述沟槽和连接孔内沉积金属,沉积的金属即为 金属互连线,一般选用铜作为金属互连线材料。层间介质层包括在半导体器件层上依次形 成的刻蚀终止层,例如氮化硅层,以及低介电常数(Low-K)绝缘材料层,例如含有硅、氧、 碳、氢元素的类似氧化物(Oxide)的黑钻石(black diamond,BD)材料。图1为现有技术中 使用BD作为ILD层的圆片局部剖视图。图中BD材料层下是半导体器件层,ILD层中的刻 蚀终止层图中未显示。在这种铜互连工艺中,刻蚀终止层氮化硅膜具有约7的相对介电常数,增加了整 个ILD的相对介电常数,从而使铜互连线间的寄生电容增加,因此会导致信号延迟或功耗 增加的缺陷。所以通常在刻蚀终止膜上淀积低K电介质材料来降低铜互连层的铜互连线间 的寄生电容。一般采用BD材料,主要成分为八甲基环化四硅氧烷(OMCTS)和氧化物,而且 BD的介电常数随着OMCTS成分的增多而减小。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器件的特征尺寸不 断减小,要求BD介电常数值不断减小,也就是说沉积形成BD材料层时,OMCTS含量也要求 更高,使得BD介电常数值从3变为2. 6 2. 8。沉积形成BD材料层时,其质量控制是通过测试沉积在控片晶圆上的BD材料层实 现的。控片晶圆是没有经过工艺加工的平整晶圆硅片,在测试时使用。将控片晶圆和产品 晶圆共同置入沉积反应腔,在完成BD材料层的沉积之后,只将生长了 BD材料层的控片晶圆 输出反应腔,进行厚度等质量测量。其中,产品晶圆为其上已经分布了半导体器件的晶圆, 最终可以经过多道工序成为成品。经过测试发现,当BD介电常数值减小到2. 6 2. 8时,在控片晶圆上形成的BD材 料层的厚度均勻性是比较差的。这是因为沉积介电常数值为2. 6 2. 8的BD材料层时,如 果仍然采用现有技术中沉积介电常数值为3的工艺方法,在相同沉积条件下,随着OMCTS中 碳含量的有机成分增加,而硅片是无机材料,这样就会影响硅衬底与BD之间的截面,相继 地会影响BD厚度的均勻性。虽然在产品晶圆上与BD材料层接触的是刻蚀终止层,氮化硅 层,但是氮化硅层仍然是无机物质,沉积的BD材料层同样具有较差的厚度均勻性。一般地, 介电常数值为3的BD材料层厚度均勻性小于2%,而在相同工艺方法条件下得到的BD材料 层厚度均勻性在2. 5% 3. 2%。厚度均勻性是指(厚度最大值_厚度最小值)/2倍平 均值,显然,越低越好,而且要求小于2%才能够通过测试,所以提高沉积BD材料层 时的厚度均勻性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沉积BD材料层时厚度均勻性较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层间 介质层的沉积工序中,包括以下步骤向沉积反应腔内通入初始氧气;向沉积反应腔内通入初始八甲基环化四硅氧烷OMCTS ;开启功率电源,进行黑金刚石BD层的沉积,降低所述OMCTS的流量,逐步提高 OMCTS的流量,达到初始通入的OMCTS流量。形成黑金刚石层的介电常数值为2. 6 2. 8。所述沉积黑金刚石层的厚度为2500 3000埃。所述向沉积反应腔内通入初始氧气的同时通入氦气,所述氦气的流量为1900 2100标准立方厘米/分钟seem。所述沉积反应腔内的压力为6. 58 7托Torr。所述通入初始氧气的流量为850 950sCCm ;所述通入初始OMCTS的流量为 2. 85 3. 15sccm。所述功率电源的高频射频功率为300 550瓦;低频射频功率为85 100瓦。所述向沉积反应腔内通入初始氧气的时间持续9 11秒;所述向沉积反应腔内通 入初始OMCTS的时间持续9 11秒;所述开启功率电源,进行黑金刚石层的沉积的时间为 34 38秒。分为2 5次逐步提高OMCTS的流量,达到初始通入的OMCTS流量。分为3次逐步提高OMCTS的流量,达到初始通入的OMCTS流量的具体方法为通入OMCTS的流量0. 5 0. 8sccm,沉积时间持续0. 9 1. 1秒;通入OMCTS的流量1. 8 2. Isccm,沉积时间持续0. 9 1. 1秒;通入OMCTS的流量2. 85 3. 15sccm,沉积时间持续32 36秒。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见,本专利技术沉积BD材料层时,将BD中OMCTS的流量逐渐增 高,使得大部分由BD中氧气形成的氧化物首先与硅衬底构成较好的接触,因为氧化物与硅 衬底一样都是无机物质。然后随着OMCTS的流量增大,OMCTS在BD材料层中的含量增大, 得到介电常数值为2. 6 2. 8的BD材料层,从而完成厚度均勻性较好的BD材料层的沉积。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使用BD作为ILD层的圆片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沉积具有较好厚度均勻性的BD材料层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 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沉积BD材料层时,使较大比例的氧化物成分先接触硅衬底,提高BD材料层与硅衬底的结合能力,从而提高BD材料层的厚度均勻性。本专利技术沉积具有较好厚度均勻性的BD材料层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包 括以下步骤该BD材料层一般在半导体器件层上的刻蚀终止层上沉积,由于铜互连工艺中包 括多层ILD,所以BD材料层要进行多次沉积。步骤21,首先,控制沉积反应腔内的压力为6. 58 7托(Torr),向反应腔内通入 氧气的流量为850 950标准立方厘米/分钟(sccm);氦气的流量为1900 2100sccm,通 入上述气体时间持续9 11秒;步骤22,然后,保持沉积反应腔内的压力6. 58 7Torr,继续向沉积反应腔内通入 气体0MCTS,流量为2. 85 3. 15sccm,持续时间9 11秒;上述为开启功率,进行沉积前向沉积反应腔内通入气体的步骤,与现有技术的工 艺相同。通入的主要气体为OMCTS和氧气,氦气作为稀释气体。步骤23,接下来,开启功率电源进行BD材料层的沉积。沉积反应腔内的压力始终 保持6. 58 7Τοπ·。为了达到使较大比例的氧化物成分先接触硅衬底,即先沉积在硅衬底 上的氧化物相对于OMCTS更多一些,则调整降低OMCTS的流量,同时保持氧气和氦气流量不 变,然后使OMCTS的流量逐步增高,最终恢复达到初始流量。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将OMCTS 流量逐步增高,最终达到初始流量,分为三步实现,显然,还可以有其他的实施方式,例如分 为两步、四步、五步甚至更多步实现。但是实施分为更多步之后实现起来比较复杂,而且效 果不是很明显,一般分为2 5实现即可。下面具体介绍分为三步逐步提高OMCTS流量的 实施方法开启沉积反应腔的射频电源,高频射频功率为300 550瓦;低频射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沉积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层的方法,应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层间介质层的沉积工序中,包括以下步骤:向沉积反应腔内通入初始氧气;向沉积反应腔内通入初始八甲基环化四硅氧烷OMCTS;开启功率电源,进行黑金刚石BD层的沉积,降低所述OMCTS的流量,逐步提高OMCTS的流量,达到初始通入的OMCTS流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沉积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层的方法,应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层间介质层的沉积工序中,包括以下步骤向沉积反应腔内通入初始氧气;向沉积反应腔内通入初始八甲基环化四硅氧烷OMCTS;开启功率电源,进行黑金刚石BD层的沉积,降低所述OMCTS的流量,逐步提高OMCTS的流量,达到初始通入的OMCTS流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黑金刚石层的介电常数值为2.6 2.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黑金刚石层的厚度为2500 3000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沉积反应腔内通入初始氧气的同时 通入氦气,所述氦气的流量为1900 2100标准立方厘米/分钟seem。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反应腔内的压力为6.58 7托 Torr0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入初始氧气的流量为850 950sccm ;所述通入初始0MCTS的流量为2. 8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鸣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