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凸轮轴前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81973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凸轮轴前轴承,包括轴承本体,轴承本体上设有进油孔,轴承本体的内壁上设有槽底与所述进油孔连通的油槽;油槽包括环绕在进油孔外侧周边且与进油孔孔腔相通的环形油槽,在轴承本体的内壁上还设有两道分别与环形油槽相通的条形油槽;两条形油槽呈“八”字形。当润滑油进入轴承本体内壁时,在轴承本体内壁上形成油膜,一部分润滑油进入油槽储存起来,在凸轮轴主轴颈与凸轮轴前轴承的配合处承载力加大时,油膜可能会有损耗或者破坏,随着凸轮轴的转动,油槽中的润滑油会及时补充重新形成润滑油膜,起到润滑和冷却的作用,避免了凸轮轴主轴颈与凸轮轴前轴承发生粘黏,从而避免了出现凸轮轴前轴承转套的现象。(*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柴油机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凸轮轴主轴上安装的凸轮轴前轴承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拖拉机功率越来越大,配套使用的农机具功率也越来越大,液压 系统中液压油的压力加大,为此液压泵的功率也需要增加很大,与拖拉机配套的柴油机中 凸轮轴齿轮与液压泵的齿轮相啮合,造成凸轮轴主轴颈与凸轮轴前轴承的配合处承载力加 大很多,容易使凸轮轴前轴承内壁上的油膜破坏,导致凸轮轴主轴颈与凸轮轴前轴承发生 粘黏,造成凸轮轴前轴承转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保证凸轮轴前轴承内壁油膜厚度的 凸轮轴前轴承。 为解决上述问题,所提供的一种凸轮轴前轴承,包括轴承本体,轴承本体上设有进油孔,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轴承本体的内壁上设有槽底与所述进油孔连通的油槽。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轴承本体的内壁上设有槽底与所述进油孔连通的油槽,当带有压力的润滑油通过进油孔进入轴承本体内壁时,在轴承本体内壁上形成油膜,一部分润滑油进入油槽储存起来,在凸轮轴主轴颈与凸轮轴前轴承的配合处承载力加大时,油膜可能会有损耗或者破坏,随着凸轮轴的转动,油槽中的润滑油会及时的补充凸轮轴与凸轮轴前轴承的配合处,重新形成润滑油膜,起到润滑和冷却的作用,避免了凸轮轴主轴颈与凸轮轴前轴承发生粘黏,从而也避免了出现凸轮轴前轴承转套的现象。 所述油槽包括环绕在进油孔外侧周边且与进油孔孔腔相通的环形油槽,在轴承本 体的内壁上还设有与环形油槽相通的条形油槽。 所述条形油槽共设有两道,两条形油槽沿轴承本体内壁呈八字形。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向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凸轮轴前轴承剖视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的一种凸轮轴前轴承,包括轴承本体l,本技术中轴承本体的壁厚 大约在2. 5mm左右,会提高其强度及承载能力。轴承本体1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定位凸起4和定位凹槽5,轴承本体1的中部上设有进油孔2,润滑油可以通过进油孔2进入轴承本体1 的内壁,该轴承本体1的内壁上还设有槽底与上述进油孔2孔腔连通的油槽3,该油槽3包 括环绕在进油孔2外侧周边且与进油孔2孔腔相通的环形油槽3-1 ,在轴承本体1的内壁上 还设有两道分别与环形油槽3-1相通的条形油槽3-2,两条形油槽3-2沿轴承本体1内壁呈 八字形分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凸轮轴前轴承,包括轴承本体(1),轴承本体(1)上设有进油孔(2),其特征是:所述轴承本体(1)的内壁上设有槽底与所述进油孔(2)连通的油槽(3)。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凸轮轴前轴承,包括轴承本体(1),轴承本体(1)上设有进油孔(2),其特征是所述轴承本体(1)的内壁上设有槽底与所述进油孔(2)连通的油槽(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凸轮轴前轴承,其特征是所述油槽(3)包括环绕在进油孔(2)外侧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